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街长制“公示牌。
乡村治理一直是政府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乡村中一直存在着治理体系薄弱、治理能力不足、工作权责不明晰等问题,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五台街道积极探索实行了“街长制”。据了解,“街长制”是以“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为思路进行工作的,其目的是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引领作用,在每条街巷建立“责任干部—责任人—监督员—责任党员”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乡村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共建共治”的转变。具体来说,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总街长,其他班子成员为一级街长,各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为二级街长,其他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为三级街长,另外,包村干部、市容专职巡查员为监督员,负责对街巷的日常管理进行监督。这种管理体系,就像打通了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使乡村治理更加精细化。“街长制”实施后,每条街巷都分别由一名街长专门负责,每个问题都有责任人,有效地解决了管理权责模糊的问题,让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最后一米”。各村街长每天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立体式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督促整改,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则及时与村干部、村组长一起协商解决。如西尧村年过6旬的赵长长当选街长后,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天坚持上街巡查,及时发现并阻止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并督促保洁员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广受群众称赞。西尧村村道干净整洁。
“街长制”还可以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有效考核和监督,提高其办事效率。如石砭峪新村每月对村干部“街长”的工作进行评比打分,并纳入年底考核,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在村子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村干部“街长”包抓自己负责的街巷,另外由一名保洁员具体负责垃圾分类、一名监督员进行监督。监督员由各村德高望重、敢说敢管的村民担任,这样就使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街长制”使石砭峪新村垃圾分类工作落到了实处。
“街长制”也带动了村风文明的提升。如团结村村干部曾对村民在集体土地上违规建设的厕所进行拆除,引起群众的不理解情绪。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三级街长入户收集群众意见与建议,然后将情况反映给二级街长,二级街长立即启动协商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最后经过讨论,合理解决了这一问题,使村庄环境更整洁,村民的不理解情绪也得到化解,最终实现了村风文明、和谐。“街长制”带动了团结村村风文明的提升。
五台街道“街长制”实行以来,群众广泛参与、真心支持、无缝监督。群众普遍反映,有了“街长制”后,干部的责任大了,管理的力量多了,过去那些“看得见、无人管,管不住、易反弹”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很多矛盾纠纷也能得到及时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街,急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使乡村治理的“最后一米”得以打通,也深化和巩固了花园乡村建设成果,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END
文图:五台街办编辑:师展审核:李勇军朱晓星总监制:王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