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名称由来据《元和郡县志》,五台县以境东北五台山得名。[10]
历史沿革五台县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落。五台县远古时期为戎狄所属。[11]
西周时将冀北划为并州,五台为并州北地。鲁昭公元年(公元前年)归于晋。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秦统一中国后,隶属太原郡。[11]
西汉置虑虒县,属太原郡。
三国属魏国,隶太原郡。[11]
西晋时属新兴郡,未置县。
北魏太和十年(年)复置县,改名“驴夷”,属肆州永安郡。北齐改属雁门郡。[11]
隋大业三年(年)改名五台县,仍属雁门郡。[11]
唐、五代十国属代州。[11]
宋灭北汉,隶代州。[11]
金属河东北路代州,金贞祐四年(年)升为台州。[11]
元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11]
明洪武二年(年),仍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洪武九年(年)改属代卅,仍辖于太原府。
清雍正二年(年),代州升为直隶州。[11]
民国三年(年),五台县属雁门道。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一行政督察公署。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五台县届二专署领导。年,改属晋冀二专区。[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忻县。年忻县、雁北合并,属晋北。年复归忻县。年后隶属忻州市。[11]
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年7月,五台县辖5镇、11乡、1个驼梁景区,个行政村。[1]
台城镇、白家庄镇、豆村镇、东冶镇、台怀镇、耿镇镇、石咀镇,东雷乡、沟南乡、茹村乡、阳白乡、神西乡、建安乡、灵境乡、高洪口乡、门限石乡、陈家庄乡、蒋坊乡。[12]
地理环境编辑
地理位置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经°57′41″─°50′56″,北纬38°28′─39°4′49″。五台县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70公里,略呈长方形,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县城距忻州70公里,距太原公里,距北京公里,是忻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县界北起峨岭,与繁峙、代县为邻。南至牛道岭,与盂县为界。东接长城岭,与河北省平山、阜平两县相连。西至济胜桥,与定襄、原平接壤。[4]
地质五台县地质构造古老。前震旦纪曾经历过一个五台运动。五台运动以后,五台山区产生了隆起和拗陷,并伴有碎性岩浆活动,沉积物厚达米到米。[13]
太古界,五台群是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主要由变质程度很深的各种正副片麻岩和结晶片麻岩所组成。元古界时期,下元古界地层与下伏太古界地层,在五台山区出露的为滹沱群,厚度为米到米。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侏罗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五系在五台山区也有零星分布。[13]
五台县地质构造主要特点是:地层经历了长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古老岩层强烈变质。全县可分为太古代五台群片麻岩系;元古代滹沱群变质碳酸碎屑岩系;元古代和古生代的碳酸岩系;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碎岩岩系;新生代的松散沉积岩系五个地质亚区。[13]
地貌五台县属土石山区,整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北台叶斗峰海拔米,素称“华北屋脊”,最低处神西乡坪上村,海拔仅米。境内山峦绵亘,沟壑纵横。按自然条件划分,全县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川三种类型,平川中有丘陵,丘陵中有山地,深山回环中又有茹村、豆村、沟南、东冶四个小盆地。[14]
气候五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海拔米的西南部向海拔米的北台顶梯级过渡的地形特点,形成了梯次明显的气候特征。一年四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受大陆低压影响,多偏南气流,气候温和。春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期,气候变化无常,降水少,风沙大,蒸发快。秋季低压迅速为高压代替,寒温适中,为时短。海拔升高米,温度下降0.5-0.8度,年平均气温在-5-10℃之间,海拔升高米,降水增多40-50毫米,年降水量一般在-毫米,无霜期为90-天,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小时。[15]
水文五台县5条河流总流量为2.76立方米/秒,全年总径流量为10.4亿立方米。神西乡水泉湾泉水总径流量为0.8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为1.49亿立方米。[16]
滹沱河,发源于繁峙县,由县境西南瑶池入境,在神西乡边家庄出境,经盂县,平山等县汇入海河,为县内最大河流。在县境内流域全长15公里。[17]
清水河,发源于五台山的紫霞谷及东台沟,与坪上汇入滹沱河。全长公里,年总径流量25万立方米。[17]
虑虒河,亦名城河,发源于扬岭南的岭底村,于黄椿坪汇入清水河。全长30公里。年总径流量2万立方米。[17]
泗阳河,发源于小柏村,于河口注入清水河。全长20公里,年总径流量万立方米。[17]
小银河,发源于殿头村,到槐荫村南,注入滹沱河。全长30公里,年总径流量立方米。[17]
自然资源编辑
土地资源五台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国土面积居山西省第三位。山地万亩,占总面积的77.3%,盆地54万亩,占12.7%,丘陵42.6万亩,占10%。耕地51万亩(其中已退耕还林5.3万亩),基本农田30万亩,水地9万亩,保浇7万亩,宜林面积万亩,宜牧面积万亩。[16]
矿产资源截止到年,五台县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30余种,矿点多个,主要有煤、铁、铜、钼、硫、磷、白云石、石英石、水晶、黄铁、云母、铝矾土、砂石、大理石、花岗石等。煤炭储量为万吨,铝钒土储量为2万吨。大理石储量大,种类多。白云矿位于东冶镇的槐荫村,储量万吨。铝钒土,总储量2万吨,主要有两处,茹村乡的石沟储量万吨,白家庄镇的窑头储量42万吨。铁矿,分布较广,台怀镇柏枝岩铁矿储量万吨,东冶镇北大兴铁矿储量万吨,豆村镇铺上铁矿储量万吨。[16]
水资源五台县平均每人每年拥有水量立方米。按耕地计算,每亩平均占有水量立方米。五台县水能的理论储藏量为千瓦,可筑梯级电站23处,五台地下水资源大部分为重碳酸盐型,矿化程度每升在1克以下,可供灌溉和饮用。[16]
人口民族编辑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年,五台县总人口人。其中,男性人口人,女性人口681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94:。户籍人口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14%,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11.15%。总人口中,城镇人口人,乡村人口为人。[18]
据年人口调查,五台县常住人口为3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人,其中城镇人口12.62万人,乡村人口18.10万人,城镇化率41.08%。全年出生人口人,人口出生率为9.19‰;死亡人口人,死亡率为6.94‰。自然增长率为2.25‰。年末全县公安户籍人口31.3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人,其中男性人口16.01万人,女性人口15.31万人,人口性别比为.58。[9]
五台县居民以汉族为多,少数民族为蒙古族、满族、壮族、白族、黎族、维吾尔族、羌族、土家族、藏族、回族等。[18]
经济概况编辑
第一产业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公顷,比上年减少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公顷,减少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2.5公顷,增加33.5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08公顷,减少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1.89万吨,比上年增加0.27万吨,增产2.3%。[9]
年,完成造林公顷,增长-62.6%。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公顷,增长-62.6%。[9]
年,猪牛羊肉总产量0.94万吨,增长11.9%。其中,猪肉产量0.59万吨,增长15.68%,牛肉产量0.16万吨,持平。羊肉产量0.19万吨,增长11.76%。年末生猪存栏3.41万头,生猪出栏5.91万头。禽蛋产量0.5万吨,增长11.1%。水产品产量0.06万吨,增长-14.2%。[9]
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1万千瓦,增长1.0%。机械耕地面积20.96千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3.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2.1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2.5%、-10.1%和19.8%。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万元,和上年持平。[9]
第二产业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0亿元,增长10.7%。原煤产量.2万吨,发电量8.19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镁合金产量6.99万吨,增长21.8%。[9]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61亿元,比上年增长7.21%。实现利润1.93亿元,增长16.7%。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1%。[9]
第三产业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农户)中,工业投资11.9亿元,增长6.9%,基础实施投资4.9亿元,增长41%;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9.5亿元,增长.2%,转型项目投资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的7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亿元,增长-58.1%;第二产业投资11.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投资11.9亿元,增长48.1%。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9个。房地产开发投资2.36亿元,增长36.4%。其中,住宅投资2.2亿元,增长38.4%。[9]
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8亿元,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亿元,增长10.8%。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亿元,比上年增加8.16亿元,增长4.72%。各项贷款余额89.68亿元,比上年增加15.19亿元,增长20.39%。农村金融合作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7.48亿元,比上年增加10.88亿元,增长19.22%;人民币存款余额80.38亿元,比上年增加5.33亿元,比年初增长7.1%。[9]
年,全县保费收入万元,增长-5.63%。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万元,增长-11.27%;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万元,增长10.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万元。[9]
社会事业编辑
教育事业五台县共有各类中小学校所,其中,高中6所,初中32所,小学所,寄宿制学校59所。共有教职工人。共有学生人。初中人,小学人,各类寄宿学生人。[19]
年,五台县原有的36所初中撤并为28所,小学由原有的所撤并为所。建好3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普高、职高在校人数达到1:1。小学73所。寄宿制学校由原来的65所整合为59所。[19]
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0.63万元,由同家、省、市和县共同投资,共装备模式一学校所,模式二学校所,模式三学校40所。[19]
年,五台县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艺术类双达线11人,高考达线绝对数名列全市第4名。达忻一中分数线70人,中考成绩分以上的人,高中升学率达到75%。[19]
环境卫生年,我县的水环境质量持续达标,境内清水河坪上桥断面水质经过省市监测,全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无劣Ⅴ类水体。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全县森林面积52.8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21.75%。[9]
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评价,年1月1日—12月31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应测天数天,实测天数天,其中二级以上天数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2.5%。[9]
城市建设年,五台县建城区新增绿化面积24.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7.2%。集中供热工程于年10月31日完成,供热面积达6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7%。年解决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户住房问题。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已完成5.86万平方米,共套。居民棚户区改造工程新建了住房0.43万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共66套。[20]
文化体育年,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个。全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全县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台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0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一百瓦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9万户。[9]
社会保障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元,增长8.0%,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2.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5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2.2%。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7%;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元,增长1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7.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1%。[9]
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7(企业0.67,机关事业1.3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7.5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36万人,比上年增加0.0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05万人,减少0.1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1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9]
年全年全县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孤儿54人,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全年共发放最低保障资金万元,其中城市发放最低保障资金万元,农村发放最低保障资金万元。五保供养金2万元;孤儿供养金44万元。充分发挥了兜底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为我县的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9]
年,全县有养老服务机构(敬老院)2所,拥有床位支,47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每所拥有床位10支;全县总计拥有养老床位支,收养五保户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人。[9]
交通通讯五台县有朔黄铁路穿越县境。台忻旅游线、石凉线、原阜线、阳石线、豆繁线等五条省道纵贯东西,形成以省道为主框架的公路网络体系。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高达95%以上。[21]
年五台县公路线路里程5公里,[9]其中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专用公路36公里,高速公路81公里。[22]
风景名胜编辑
风景名胜
简介
广济寺
五台县广济寺
俗称西寺。在山西五台县城内西街,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曾进行局部维修。寺门紧临大街,院内东西配殿奉观音、地藏二菩萨,正中为弥陀殿,最后为大雄宝殿五楹。大雄宝殿和殿内塑像保存尚完好。殿为五开间悬山式,殿内只用两根金柱,空间面积异常宽阔。殿内有佛、菩萨、弟子、金刚等塑像,两侧为十八罗汉,扇面墙背面为三大士,分别驾麟、狮、象,都是元代作品。殿前唐代八角形石幢,高约4米,座上镂以石狮,幢身雕有佛像,顶部覆以宝盖,刀法简洁,形制古朴。
五台山
五台县五台山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隅。绕周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各有其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台之中北台最高,海拔3,米,素称“华北屋脊”。
菩萨顶
菩萨顶
在五台山合怀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道场,菩萨顶传为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大喇嘛居菩萨顶,菩萨顶成了喇嘛庙之首。清康熙、乾隆二帝几次朝拜五台山,在菩萨顶住宿,书匾题铭、撰写碑文,后即兴工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形制、手法及雕刻艺术,多参照皇宫官式制度营造。
南山寺
五台县南山寺
祐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合称。在五台山台怀镇南3公里山腰。元元贞二年(年)创建,明嘉靖二十年(1年)重建,清代增修,将三寺合并,改称今名。民国初年又予扩建,全部联成一体。寺区背山面水,林荫蔽日。各殿檐下坎墙或墀头下肩上,装置各种石雕人物、花卉、山水图案,内容有神话传说、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等,突破佛教教义范畴。
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故居
故居内陈列有徐帅生平事迹展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为徐帅的题辞,庄重肃穆,朴实无华。现已被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
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朱德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
著名人物编辑
人物
简介
徐继畬
徐继畲
徐继畬(-),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五台县东冶镇人。道光六年(),赴京参加会试,以第一名中进士,被称为“会元”。殿试后,改选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八年(),遂告老还乡。同治十二年(),卒于家中。
阎锡山
阎锡山
阎锡山(-),字百川,号龙池,乳名万喜,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早年去日本学军事。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山西陆军监督、新军标统,参加反清活动。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任山西省省长。抗战后支持蒋介石与中共作战。年3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山西后逃离太原,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年病逝于台北。
徐向前
徐向前
徐向前(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一九二七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谢克昌
谢克昌
谢克昌(年~),男,汉族,山西五台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合物工学专业,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学位,能源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现兼任全国政协常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
民革省委主委、山西省科协主席等职。谢克昌教授年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年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年被评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康红普
康红普,男,.11.16出生,采矿工程专家。山西五台人。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年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3]
荣誉称号编辑
年6月30日,五台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4]
年7月29日,五台县入选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25]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