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台钟灵毓秀渭河源中篇

微电台

渭源电视台微电台

用声音触碰心灵

用声音记录心情

用声音分享感动

用电波传递温暖

“渭源电视台微电台”全新开启

欢迎大家收听~

本期主播

甘俊仁

本期分享文章

钟灵毓秀渭河源(中篇)

(节选自乡土散文集《故园记忆》)

作者:王钢朗诵:甘俊仁

“海拔三千三,离天三尺三。不知路多远,八十一道弯。”说的就是奇绝险峻的太白山。

仰望山峰,殿宇呈瑞,云缠雾绕,山腰茂林修竹,披红挂绿。俯瞰山下,云海翻腾,众山环拱。徜徉在龙眼显圣、八仙过桥、寺顶积雪等众多奇观美景之中,品味“夜半钟声”、“龙眼神泉”等千古传说,让人如痴如醉。

陇右古县渭源,始建于公元前年,时称首阳山,因境内有首阳山而得名。年,首阳山、夷齐古冢、天井峡被评定为渭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与石门水库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首阳山旅游区。这是一条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画廊”。

出县城东南30多公里,便是声播陇右的名山首阳山了。因其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因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长眠此地而闻名全国。此山由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五台、皇洞、释迦庵、老君山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山腰苍松蔽日,丛林密布,白薇飘香;山上清泉涓涓,松涛阵阵,爽气宜人。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门便是“不二法门”。“是谁能将眼光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请你先把脚跟立定,方可入不二法门。”这幅饱含哲理、意蕴深厚的对联由全国佛教协会原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字体遒劲有力,古朴典雅。

登临山顶,环顾群山,九峰对峙,宛如一朵翠色欲滴的莲花,如幻如影,如梦如诗。清代诗人吴镇赞曰:“孤鹤泪烟雨,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

整个大山好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山顶的八卦楼恰似龙角,两侧的清泉犹如龙眼,名曰:“龙眼双泉”。

这棵四五人才能抱得住的千年古松就是“马武挂鞭树”,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捕虏将军马武征西羌时,曾屯兵于此,每登大山,都要在树下挂鞭休息,后人称之为“马武挂鞭树”。

首阳山是古丝绸南路一处佛道一家的旅游胜地。自汉代以来,山上就有石窟寺庙,元朝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之地。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和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这里,修身养性,读书习武。建国初期,这里有古建筑群落34处余间,僧侣达多人。

出首阳山,迤逦数里,即到伯夷叔齐长眠之地——夷齐古冢。

夷齐古冢位于莲峰镇境内。此处山势巍峨高峻,蜿蜒东去,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位于山湾正中,犹如一对酣睡的母亲怀中的婴儿。两座墓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幽静肃穆。

墓前有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写的墓碑——“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篆额“百世之师”。两边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高山仰上”。墓后是供奉伯夷、叔齐像的清圣殿,塑像由甘肃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都要举办祭拜活动。满山的薇蕨吐蕊,遍野山花烂漫,游客踏青采蕨,焚香拜谒,深深沉浸在古代先贤凄美悲壮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里。

眼前这条横亘15里的史前峡谷就是天井峡。

天井峡的地质结构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从上峡顺谷底穿行,处处峰回路转,步移景换。仰望峰巅,或独成一峰,或并肩而立,似亲昵对卧的双狮,如俯冲直下的雄鹰,有的宛如高高耸立的麦垛,有的酷似奔跑不息的猛兽,让人浮想联翩,大饱眼福。仙女屏,淋仙瀑等20多个景点卓尔不群,令人目不暇接。

穿峡而行,河水叮咚,绿草茵茵。看天高云淡,品美味野果,闻芳香阵阵。约半小时,忽见万丈石崖,中开一缝,仰望天空,只有一线宽窄,顶端一处寒泉飞扬而下,垂成千尺白练,泻金溅玉,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

这道青灰色的石壁,就是仙女屏,据说是七仙女更衣之地。对面洒脱飘逸、飞珠溅玉的瀑布就是淋仙瀑,曾是她们沐浴之地。当年仙女们游历到此,顿生淋浴之念,畅游于怡人美景,情不自禁哼起了歌谣,不巧被放养天马的牧童听见。牧童循声而来,其中一位仙女有意留下一只绣花鞋作为信物,以期再次相会。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大小似三寸金莲的奇花,当地人叫它“神仙一只鞋。这些鲜艳无比的珍贵“兜兰”无一不见证了这段神话般的爱情。

天井峡,一处返璞归真的史前峡谷。

天井峡,一方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

更多精彩

●父亲节▎▎雨天,想念父亲

●钟灵毓秀渭河源

●花开伴夏,六月,愿一切安好!

●渭源人的端午从早晨的一条花绳开始

●放歌生态渭源

编辑:侯丽花

责编:于治华

监制:张念龙

总监:王纲

渭源电视台

有温度有态度

shitai

长按左侧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有名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tc/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