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磨子山往事坚持观测地震的那十五年

年7月28日,天特别特别的闷热。晚上,我们在11号楼东边的阳台上乘凉,虽然这是在高高的磨子山上,也没有一丝风,黑黢黢的夜空中,不时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

似有似无地总觉得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气氛,笼罩着大地。

凌晨一点多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突然被一阵巨烈的摇晃震醒。

“地震啦!地震啦!快跑!快跑!”院子里黑压压的一片惊甫未定,衣衫不整的人群。

第二天广播里说,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接着就有大批唐山地震的伤员,转运到忻县进行治疗。

通信兵部、山西省、忻县专署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要求搭建防震棚。一时哪有那么多的建材?!张俊康的老丈人在供销社工作,照顾我们六九零四厂,给调配到几百张苇席,但要到台山去买。

那时的台怀镇,十分荒凉偏僻。白天我去周围村庄采购。晚上就住在显通寺。偌大的寺院,空空荡荡,没有几个和尚,更没有香客游人。穿着俗家衣服,十分平易近人的大巴拉热情地接纳了我。

防震棚搭好以后,绝大多数的职工家属住了进去。连日的瓢泼大雨,简易地震棚里闷热潮湿。有少数人,嫌不舒服,坚持住在宿舍楼里。做工作也不来住地震棚,文明点的说:“五台不会有地震,小李庄的唐代木构建筑寺庙,不是千年不倒吗?”,说话不讲究的说:“该死的×朝天,不该死的活了一年又一年”。

在地震篷里住了一个多月,大家又搬回家里住了。可是警惕性丝毫也没有放松,有的晚上窗台立个瓶子;有的桌子边缘放个盆子;有的改装一个报警电铃……

工厂也建立了地震值班制度,每单位抽两个人,24小时不间断地观察记录异常情况,一旦出现险情,马上拉响警报。

我经常和技术科的苏耀曈科长值夜班,他认为地震灾害,破坏性这么大,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做到准确的预报。很快苏科长被任命为厂长,他始终对地震预测工作十分支持。

那时候有一种理论,对于地震,动物比人敏感。因此,地上的蚂蚁,天上的麻雀,有什么新动向?就成了大家首要关心的问题。

一天,我和孔全宝发现,后山猪场的猪躁动不安,互相追逐,猪叫的声音也亢奋急促。认为这可能是地震的预兆,马上汇报给五台、忻县有关地震部门。这些部门也非常重视,很快的进行了会商,最终,确定这是猪发情的正常表现。

为了有更开阔的视野,观察大自然的异常变化,在山上盖了一间小房子,作为地震值班室(后来兼电视差转用)。

一天晚上,我和徐福堂助理(现役军人)值夜班。发现滹沱河对岸的建安,有蓝光一闪一闪的,很象地震前的地光。如果确定是地光,那么地震马上就会来临,根本没有时间请示汇报,必须拉响警报,让大家撤出楼房。

还是徐助理沉得住气,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东冶的上空也有这样的蓝光,隐隐约约的闪现。他断定这是电焊发出的电弧光,避免了一次误报。

76年底忻县地区要求东八县,特别是忻定盆地内,有条件的单位,都要成立地震观察点。我厂抽调了40个人,三班轮流倒,24小时不间断的记录土地电的变化情况。

后来陆陆续续的其他人都退出了,只剩我一个人坚持着,这一干就是15年。

工厂一共有三处土地电,分别设在技术处,子弟学校,资料室,每组有八个方位的数据,都要用坐标标注清楚。几乎每天都要把异常情况通知地区地震局。

子弟学校土地电安装点(当时学校学生苏曼、刘华等参加值班)

后来不断地增加微观手段,比如地应力、地倾斜、地声……。工厂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除对观察仪器维修、改进外,还研制了三台地声仪。因此,省、地、县三级地震机构,对我们采集的数据极为重视。

技术科的土地电对应的是四川和日本;子弟学校的土地电对大同和阳高方向特别敏感。四川松藩和山西阳高五级地震,我们都准确的监测到了,按照“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的要求,及时准确的上报了。

我们一共成功上报二要素的七次,一要素的十二次。因此,省、地区地震局对我们的工作十分重视。特批单边带电台频道五组,可随时与全国各重点地震监测站交流沟通。电台的功率很大,一旦开启足以点亮日光灯,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通话十分清晰。

差动高灵敏度土地电、地应力、地电位测试仪。

宋璟对地震云很有研究,认为一条地震云的中垂线两侧,15分钟内很可能发生地震。可惜他于年调回北京,未能继续进行这项研究。

76年到79年,平均每半月要到忻州去参加地震会商一次。

79年到84年,每季度要去忻州参加地震会商一次。

84年到91年,每半年要去忻州参加地震会商一次。

我还出席了沙城国际地震研讨会。

山西省地震系统表彰大会合影

我先后被评为五台县劳模和山西省地震系统劳模。

这些成绩与工厂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直到年工厂搬迁到太原,这项工作停止了,财务科才删除了地震观测开支的帐号。

除了唐山地震刚开始的那几个月,曾经占用过工作时间以外,其余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并且没有任何报酬。对此无怨无悔!

尽管人类现在还不能准确的预报地震的发生,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尽管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但是有幸参与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之中,我感到非常欣慰!

何况正是在预测地震中,我和爱人王顺花相识、相知、相爱。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搬迁三十周年:那年,那月,离开那里……

矿机往事:乌厂长的《治厂方案》

太原制药厂兴亡深思录

矿机的猪年诸事

,那是一首难忘的歌……

二四七厂故事引出的抗战远征军老兵的故事

情系太原化工厂——苯酚之歌(二)

情系太原化工厂——苯酚之歌(一)

情系太原化工厂——千里走单骑

情系太原化工厂一一绕梁余音

太原铜厂记忆——我的国企生涯

山西机床厂旧事:开大会

荒唐年代的厂,造成十余起自杀事件的“清查”运动

山西历史上的两座红色电厂

青年路上,那座消失的工厂

芦芽山里的那些三线兵工厂

回忆在三线厂里过春节的那些日子

年在工厂加班的特别春节

曾记否?太原化肥厂;似可期,太原……

神头泉边,逝去的电力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tc/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