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家族简介
(一)寻根溯源
田姓来源有四:
1、田姓出自陈氏,为陈胡公陈满之后。据《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陈厉公陈佗之子陈完因陈国内乱,到齐国后改称田氏。有说被齐桓公封于田地,以地为氏称田氏。
2、出自黄姓所改。据《明史》所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被杀。其子黄子经为避祸改为田终,迁居今湖北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也以田为姓。
3、出自锺姓所改。补充:魏国征西将军钟会,字士季,钟繇次子。他助司马炎灭蜀后,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士兵乱箭射死,年仅40岁。留在钟繇故里河南长葛的钟姓怕受到株连,从繁体“锺”字中抽出“田”字来作为自己的姓。所以,钟繇死后葬于颍川长社的故里,如今仍叫田庄。 4、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土家族,其有家族字辈:“祖宗庆兴应、景儒茂仁宏”等。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另:田姓来源有二 1、出自妫姓陈氏,陈满之后,由陈氏所改。相传继尧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在成为首领之前,尧把他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为帝舜之子商均的第32代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遂名陈满。在位60年,薨谥胡公,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据舜重华世系[仅供参考]A[计26代]据池阳《陈氏宗谱》B[计43代]据《永济旅游网-舜裔姓说》,在此之前的传承关系有以下两种说法: A、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虞舜—11商均—12虞夏—13仲华—14太玄—15叔容—16隐翼—17端明—18景旭定—19勾较—20禹纳—21灵冠—22德懿—23感亨—24余念—25平仲—26越52世虞阏父—27胡公满 B、1黄帝—2昌意—3颛顼—4虞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矫牛—9瞽叟—10舜(姚重华)—11商均—12夷伯—13强馀—14颉—15思—16友—17龙—18寿胖—19叔仪—20康仲—21祖妫—22发(谥思公)—23妫方—24振—25维—26寿固—27敖—28元捷—29偃—30姑益—31公允—32蔺—33顼叔—34野—35无—36胜—37叔正—38献子—39亚寿—40原寿—41梦延—42瘀遏父—43妫满(胡公满),在B中中又有将“友—龙”作为同一人的。 春秋时,陈桓公的弟弟陈佗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侯。太子免的三个弟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佗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三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厉公跃、陈庄公林和陈宣公杵臼。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厉公跃的儿子叫陈完(为妫满的第11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传承关系是: 胡公满—皋羊(申公)—突(孝公)—围戎(慎公)—宁(幽公)—孝(厘公)—灵(武公)—燮(平公)—圉(文公)—佗(厉公)—陈完(后改名田完,即田敬仲)。 田姓在延续过程中,田书之子孙占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其传承关系是: 田敬仲(陈完)——田稚——田昏——田文子——田桓子(无宇)——田书——孙占。 田姓由陈姓分出。值得一提的是,田氏代齐历8君年后被秦所灭,其子孙纷纷改姓。齐王田建的三子轸,后来在楚国为相,封为颍川侯,复改为陈姓。也有改姓王的 ┌田升—田安(济北王)—(王义)(王氏)—王莽 ┌齐王(田建)─│ │ └田桓—改王氏 ├法氏 │ ┌田嘉建(不食而死) 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段)─│ │ └田修建(落难后改姓王) ├田间 │ └田角 2、出自黄姓所改。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废削诸藩之权,而引起了靖难之祸,京师不久便被各诸侯攻破,黄子澄被俘获,不屈而死,他的儿子为避祸而改名换姓为田终。后子孙也以田为姓,称田氏,多在北京附近。 得姓始祖:
田完。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陈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陈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陈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姓。他们尊田完为田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孙田和把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史称田和代齐。可见田姓是以齐国首都山东临淄为发祥地,从这一时期活跃于政坛的田姓人来分析,田姓在先秦时期已分布于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传到田和重孙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其他田姓开始向西、北之地逃难。不久秦末起义军四起,田姓家族闻风而动,有八人裂地称王,煊赫一时,但不久均纷纷垮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言,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诸田亦在强迁之列,后发展成为京兆一带望族,后来,田姓各族又迁徙至北平(今河北满城北)。从汉代开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带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田姓避乱南迁,可以说田姓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迁山西太原、宁夏固原、天津等地。唐代宗时,有田承嗣被封为雁门郡王而落籍当地。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中部播迁。河南田姓的开基始祖是宋代的田瑜,颍川汝阴田姓开基祖为虢州团练使田令芳。此际,田姓开始有迁今福建、广东者,田希圣为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田衍孙田滋茅,于宋末徙居福建长汀,滋茅子松岗迁广东海阳(今潮安),后徙大埔,为大埔开基始祖。传至田文长时,兄弟五人俱移广东程乡(今梅县),文长次子法聪、三子法盛移居广东惠来。明清之际,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从清代中叶开始,闽粤田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如今,田姓在全国分布广泛,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二.各支始祖: 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由明经贡举授上虞需学教谥遂卜居上虞永丰乡东朴五车堰南双石桥北卒葬五大夫里连洒北之凤凰山,配倪氏,子三长允隆,随父住上虞文允迪,七月十八日寅时寿,七十一葬宅巷口堑地,子五长日清,次日和,次日升,次日明,次日兴。是为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始祖。 田养纯:寿字辈(包括寿字)为上十四世,山字辈(包括山字)为下传十二世。后世者应一律以十二辈字顺序严推,不得擅改(乳名不在其限)各代应将 辈字放在中间,十二字间先后顺序,如后有慎重追远者,再以要下延。山西八甲口田氏始祖。 田旺广:字仁可,公自吴迁湘第二下都即今一坊,卓然自立而才足干理垂裕昆,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生,明洪武己巳没,葬今二都龙兴寺后中嘴辰山戌向。元配:陈氏,生没失考,葬今一都地名新研铺落田。生子一:田经。湖南田氏始祖。 田 袁:清光绪癸卯甲辰间余在项城袁公幕府今都统田山,中将任都练公所教练处总辨为修相见礼之始中将虎,而蚪顾昐英伟余洒然异之民国以后余任机要局局长,中将任允州镇守使每人都必班荆道故欢若平生时项城将任为河南督军议定未果民国四年内调陆军部,次长退食余輙与余小饮旗亭指书军如书沙聚米,洪之役中将直言无隐余君遂成患难之交居当谓,天挺英奇必磅礴积而出之君家世必有过人者岁,夏日余避暑于张家口荷中将适馆出临检田氏雨世清芬录见未敬授而读之乃知君雨世重若孝行,有非人情所能堪而节母茹荣含辛益彰懿宜其篱生,英为国干城古云为善之报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吾于田氏见之矣嗟乎国之昌也积德累行必世而后仁,家之兴衡困虑心历久而后显祖宗经当造如此其,难而子若孙双其余荫或乃猖狂态肆堕其家声九京有,灵能无隐痛余之所以重田君者在其治事精勤而又深,自歙抑不莫利不鹜声华国署无捋蒲之声宝僚有文,字之乐余旅食数日见君日必球一小时开步一小时,余则山立整襟习右军书数小时虽祭征之雅歌投壶,陶醒公之连习勤何以加兹然则节母为不朽矣敬书,数语戏诸卷专。是为河北临榆田氏始祖。
宗族特征 1、历史上,田姓可谓是名人荟萃。在二十四史中,田姓单独列传的名人就有一百二十七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有先秦至明朝的田姓名人二百七十二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录了先秦至清朝的田姓名人一百八十四人。 2、字行辈份排列有序。如清咸丰十年田裕益纂《田氏重修族谱》,湖南湘潭田姓一支字行为:“光裕成宗德,诗书启俊贤,文章华上国,科甲世常传。”其中“文章”两字原谱特意加“艹”头及“彡”旁。
(二)田姓与其它姓田与陈本一家 田横王留大名 《姓纂》说:“妫姓,舜后,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或号田氏,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代至王健为秦所灭,建弟假及田,儋子市,儋从弟荣,弟横,弟子广羽,时并裂地称王,北平。”《通志氏族略》曰:“田氏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逐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故也。”《姓氏考略》:“陈公子完奔齐,以陈氏为田氏,田陈相近,故可互称,望出北平。”《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采于田,又为田氏。”由上面的四项记载,当年田氏之分自陈氏的情形,便已一目了然了。原来,当初从陈国出奔到齐国的公子完,起初还是以陈为氏的,后来,却由食邑于田,以及田、陈二声的相近等因素,才改换了自己家族的姓氏,使得这个著名的姓氏开始出现。这样推算起来,田氏的历史至少也在年以上。 田姓人还可以把自己跟上古圣君虞舜的渊源关系,追溯得一清二楚。依照《姓纂》的考证,周朝初年被武王封为陈侯的胡公满,是虞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代孙,春秋时代奔齐的田姓始祖公子完,是胡公满的第十代孙,而头一个以田为姓的,却是公子完的第七代孙。由此可知,田姓的始祖应该是虞舜的第五十四代后裔,真是脉络分明。不过,后来的田氏却也跟大多数的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根据《列卿录》的记载,明朝初年辅佐惠帝废削诸藩之权,结果却引起靖难之祸的大臣黄子澄,在他被燕王磔死之后,他的儿子为了避祸,曾经改名换姓为田终,使得田氏增加了一支新的血脉,阵容更加的庞大。历史上,田姓的知名人士不少。田横和他五百壮士的事迹,更是壮烈感人。田横是齐国的公族,是齐王田荣的弟弟。田荣死后,田横代领其众,击项羽,收复齐地,并且迎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自任相国。后来,田广被汉将韩信所掳,他就自立为齐王,并于刘邦取得天下之后率领从属五百余人逃亡入海岛,然后,就谱成了下面一段记载于《史记》的可歌可泣壮烈史诗:“高祖召之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横乃与二客诣洛阳,未至三十里,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奈何北面事之?’遂自杀。高祖以王礼葬横,拜二客为都尉,二客皆自刎。居海岛中之五百余人,闻横死,亦皆自杀。”
(三)当前田姓的其本情况田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中排名第五十八,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九。田姓源头众多,历史最久远的当属出自妫姓的一支。妫姓相传是舜的后裔。武王灭商后,为便于国家的治理而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姓中的妫满因此被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大致位于今天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以北,都城宛丘,就是今天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妫满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春秋时,陈历公之子陈完为避祸逃亡齐国,齐桓公封他于田,陈完以地为氏,改称田氏,田完成为田姓始祖。此事在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入《通志·民族略·以国为氏》、《姓纂》、《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田姓自得姓后,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除了田姓人自身的繁衍外,其他各姓和各族人出于各种原因的加入也促进了田姓的发展。如《金史》记载女真族的呵不哈姓改为田姓;宋宁宗朝官拜左丞相留正裔去掉留字上的卯,以田为姓;还有一支田姓是明初大臣黄子澄的后裔;湘西的一支土家族田姓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清朝江苏无锡人顾彩《容美纪游》中称容美当时的司主叫田舜年。有学者根据资料推算这支田姓诞生于元朝;台湾原住民中也有许多田姓人,其中一支比较特殊,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位纹面老人叫田贵实,他的父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户籍人员进行姓名登记时,告诉户政人员喜欢种田,因此就被登记为田姓,并因为人多、钱多、土地多而被登记为“田三多”。 此外,许多其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田姓,如汉朝并州的田姓出自匈奴,宋朝的西夏人中有田姓,明朝时赐元人察察田姓,清朝时,满族姓氏“罕楚哈氏”和“田佳氏”改为田姓,在白族、藏族、高丽、佤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田姓。现在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县自称“蒙豆”的苗族中有田姓,居住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路白马乡白马人中有田姓,著名歌星田震是瑶族人。回族中也有田姓。_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来的情况外,田姓中的人也时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这是田姓发展的又一个方面。据史料记载,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薛姓、孙姓、车姓、陆姓、王姓、母姓、法姓、文姓、纥干氏、陈姓等。 田姓得姓之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迁徙播迁至全国及世界其他国家。
(四)迁徙分布田氏最初发源地是今山东省境。自秦国吞并齐国后,田姓最初是向西、北之地迁播。汉初,田氏贵族,曾先后裂地称王,但不久均被灭掉。为了清除各地反叛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的阳陵(今属陕西),田氏贵族也就不得不迁入此地。再后,田氏族人又有迁徙至北平(相当今河北、天津一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段时间里,田姓的郡望又有信都(今属河北)、范阳(今属河北)、颍川(今属河南)、汝阴(今属安徽)、并州(今属山西)、易州(今属河北)、汾州(今属山西)、兖州(今属山东)等地。可见,汉至隋唐之际,田姓已基本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宋时,田氏南迁繁衍于今福建、广东等地。据有关资料所载,田希圣为田氏闽、粤始祖,原居浙江杭州,4传至田衍,移居福建宁化,2传至滋茅,徙居福建长丁;芝英迁广东兴宁。田滋茅子松岗,于宋末迁广东海阳,后徙达埔,为大埔开基始祖。明清之际,田姓便播及大江南北广大区域。总之,从历史上看,田姓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五)郡望堂号"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北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北。 雁门郡:战国始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唐太尉田承嗣。 京兆郡:汉时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此支田氏,为西汉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开基始祖为北宋右谏大夫田瑜。 郡望堂号田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满城北; 2、雁门郡,秦汉时治所在善元(今山西右玉南), 东汉时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三国魏移治广武(今代县西); 3、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4、平凉郡,治所在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北); 5、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6、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7、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肃通渭西北)。 堂号:“贫骄”、“风翔”、“紫荆”、“北平”、“雁门”、“风鸣”等。
(六)历史名人田单:临淄(今属山东淄博)人,战国名将。乐毅伐齐,齐国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乐毅而复国。
田因齐:战国时齐国开明国君,史称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招纳学者,百家争鸣,便齐国极一时之盛。
田赞:战国时期齐国大夫,他因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去拜见楚王而被记载于《吕氏春秋》。因讥讽楚王楚王穷兵默武而出名。
田文:山东滕州人,战国时齐国名臣,他轻财下士,门客三千,号孟尝君,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田骈: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他治学黄老,借道明法,讲学稷下,善于雄辩,与慎到齐名。
田忌: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以“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的完美战术赛过齐王,因而被人赞不绝口,名亦留青史。
田横:狄县(今山东高青东南)人,是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此岛后称“田横岛”。
田何:临淄人,西汉著名学者、今文易学的开创者,号杜田生,专治《周易》。田承嗣: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唐末时军阀,为河北割据势力,也曾两度叛乱,死后由其侄田悦继位,曾一度自称魏王。田汝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学家。他博学、工文、尤善叙述,撰写有《炎徼纪闻》、《西湖游览者》、《辽记》、《田叔禾集》。
田应扬:河北鸡泽人,明代廉吏。万历间任广昌令,存心爱民,自奉俭约,时称“廉吏第一”。
田锡田:襄城(今属河南)人,清代书法家,好收藏金石文字,著有《书学偶录》。
田文镜: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田兴恕:今湖南凤凰人,清代将领。行伍出身,因镇压太平军、贵州苗民起义,而历任青州镇总兵、贵州提督、贵州巡抚、钦差大臣等职。后因恃功骄横及斩杀洋人传教士而被罢职。
田光:燕国著名的侠士,他结识燕太子丹后,曾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以谋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证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尽,让太子放心,又激励了荆轲。
田九成:明初农民起义军首领,他在陕西勉县,以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
(七)当代名人田秉毅:羽毛球运动员。 田亮:跳水运动员。 田佳:中国沙滩排球运动员(女)。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天津会员(女)。 田汉: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田原:硬笔书法家。 田震:中国著名歌手(女)。 田壮壮:中国电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导演,演员,编剧。 田家炳(TinKaPing,-)香港企业家,现为田氏塑料厂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田化化工工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八)田姓家谱目录田氏族谱十七卷(民国)日子宽六修民国元年()紫荆堂木刻本 十八册河北大学注:该族散居于安徽、陕西等地。 田姓族谱一卷民国元年(19l2)续修钞本湖北来凤县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临榆田氏家谱六卷首一卷谱馀五卷(民国)田中玉修袁绍昂编 民国十三年()钞本七册北图 田氏家谱一卷清道光二十五年(5)写本山西五台县档 田氏宗谱十三卷(民国)田弼臣纂民国六年()荆茂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群力乡爱民口家边材注:谱初修於明正德元年。 田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编辑 民国间木活字本二十四册四川图 萧山道源田宗谱六卷(清)田廷耀等重修清道光十七年()紫荆堂木活 字本六册浙江图美国注:一名《萧山田氏家乘》。 欢潭田氏宗谱四十八卷(清)田绳祖等重修清光绪三十年()荆茂 堂刊本南开大学浙江萧山县欢潭乡欢联村(缺卷1) 注,谱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凡十修。 萧山田氏宗谱不分卷(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守正堂木活字本辽宁图 山阴湖塘田氏宗谱四卷(清)田有岳岳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五丰堂木活字本日本美国 注:一名《湖塘田氏家乘》。 上虞永丰乡田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张美翊纂修民国四年(19l5) 凤堂木活字本北图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历史所河北大学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上海图浙江图 注:田子谊始修於明万历三十一年。 田氏家谱不分卷(清)田万先编清雍正十年()写本 一册台湾 安德田民家谱□□卷民国二十六年()木刻本 山东德州市图(存卷2一4) 田氏家谱不分卷(清)田俽修清咸丰元年()德蔚堂刻本 一册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田氏家谱不分卷(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年()德蔚堂刻本一册北图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大梁田氏家谱一卷(民国)吴兰孙续修 民国十年()铅印本辽宁图美国 注: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睢阳卫田氏家乘二卷(清)田志肃补修 清光绪二年()补修民国七年()田氏石印本河南图 注:附《琴舫年谱》不分卷。 1长阳白沙坪田氏族谱六卷(清)田宗达田尊贵主修 清光绪七年()木刻本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长阳天池口田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年()钞本二册 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长阳桃山田氏族谱六卷 木刻本湖北长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存卷6) 田氏重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次一卷 (清)田裕珍纂修 清咸丰十年()紫荆堂木活字本十四册北图历史所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初年。该族散居湘乡、湘潭等地。 田氏合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田稷开修田才成纂 民国四年()鹰门堂木活字本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散居於宁乡、益阳等地。 醴西田氏五修族谱十八卷 (清)田复书修田泰富纂 清光绪十九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5、7一9、10一14、17) 醴陵头田氏河分六修谱二十六卷 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湖南图(存卷24一26) 湘乡田氏三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三卷末 一卷清光绪三十年()活宇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中、下) 田氏族谱一卷 (清)田应平田昌琨修 清光绪十七年()重修本四川遂宁县派出所 田氏族谱五十卷 (明)朗盥纂 明宣德三年()写本湖南江永县档 鹰门郡田氏族谱四十卷 (清)孙一克纂 清同治十一年()写本湖南江永县档 田氏宗谱九卷首一卷 (清)田广湘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活字本十册北图 田氏宗谱六十卷 清宣统三年()写本湖南江永县档 田氏宗谱四卷 由玉峰纂安徽阜阳县档
(九)出自田姓的其他姓氏车汉昭帝令田千秋坐小车出入宫廷,号称“车丞相”。他的子孙后来就改“车”姓。 法前年,齐湣(mn)王灭宋,独占宋地,引起各诸侯国的不满,燕昭王便联合秦、楚、赵、魏、韩共打齐国。六国联军攻破齐都临淄,占领70多个城市,齐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泯王逃到莒城,楚人假意愿帮齐国,进入莒城杀死湣王。齐太子田法章化装平民到莒太史殷家里当仆人。太史女儿见田法章言行举止都象有身份的人,经常接触,彼此相爱,私定终身。几个月后,楚人撤走,齐军民到处寻找齐王后人,法章这才说明自己的身份,被拥立为襄王。他的庶子,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称“法”姓。 孙田完的五世孙,田桓子无宇有三个儿子。长子田常,后来杀齐简公,独霸朝政;三子田书字子占,在齐为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赐姓“孙”。田书的孙子就是著名的兵法家孙武;孙武的孙子孙膑也是著名的军事家。(田无宇后代有多人做过大官。其中孙茂道、孙偓在唐代出任宰相) 文文氏有几个来源,其中之一是田氏。战国时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孟尝君,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后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亡魏国,任魏相,死后諡文子,他的后人改姓为“文”。 光燕太子丹对秦的威胁十分害怕,想刺杀秦王,结识义士田光,希望为其效力。田光已老,无力完成使命。于是向丹推荐荆轲,在完成这一使命后自杀。田光之后裔在秦末迁离故乡,并以“光”为姓。 第、第二、第五、第八刘邦建立西汉后,为增强关中经济,剪除豪强实力,陆续将先秦诸侯迁来关中定居。齐王田氏也在被迁之列。由于田氏分支太多,迁徙时被分为第一氏到第八氏。齐王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门,改姓“第二”;“第五”氏中有著名的司空第五伦;田广弟田英为第八门,改姓“第八”。王莽时的讲学大夫第八矫就是田英之后;第五氏后代在迁往他乡后,也有改为“第”姓的。 王齐王田建有子三,二子田桓改姓“王”,意为王室之后。 陈齐王田建第三子田轸,曾任楚国国相,颍川侯,迁居颍川后,复姓“陈”。陈轸子婴,官秦东阳令史;婴子余是秦末农民战争中的风云人物;余子轨;轨子审;审子安;安子桓;桓子愿;愿有子四:清、察、齐、尚;齐子源;源有子三:寔、崱、邃。其中寔,字仲弓,曾任后汉大将军掾属;寔有子六:纪、虁、洽、谌、休、光。其中谌生子忠,曾任青州刺使。忠生子二:佐、和;佐有子二:准、徽。准子道基,官至晋朝太尉,封广陵元公。准生子伯盼迁居曲河(江苏丹阳)生子陈匡;匡有子二:赤松、世达。世达曾任长城令。迁居长城脚下,生子陈康,官至丞相掾;康子英,任盱眙太守。英子公弼,官至尚书郎。公弼子鼎,官至步兵校尉。鼎子高,官至散骑侍郎。高子咏,官怀安令。咏子猛,官安城太史。猛子道巨曾任太常卿。道巨子文赞。文赞有子三:谈先、霸先、休先。其中霸先是南朝陈国开国皇帝;谈先官至南朝梁国东宫直阁将军。另外,还有不少陈氏后代在后世出任高官显职。(《田》p.29-30) 敬陈完的后代,由于陈完死后諡为敬仲,就以“敬”为姓。秦代有敬丕,其子敬教,官至河东太守。敬丕之孙敬韶汉末任扬州太守;敬丕之后敬晖唐代宰相。 陆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建平原般县陆乡,因而改姓“陆”氏。陆通子发,任齐国上大夫。发有子二:万、皋。皋之孙陆贾,官至西汉太中大夫。贾之子孙渡过长江,定居吴县(苏州市)。贾裔孙逊;逊之子杭,均官至吴国丞相。逊弟瑁,官至吴国选曹尚书。瑁之后裔任五代晋、宋侍郎。陆发子万的后裔在之后各代更为显赫,有不少人都身居要职。其中有六人在唐代出任宰相,他们是:陆敦信、元方、象先、杀声、扆、贽。 妫田丰的儿子田恢,在吴郡定居后改为“妫”姓。 姚田丰的五世孙田敷改姓“姚”。其后代不少人做过高官。如姚令璋、姚元之在唐代担任过宰相。 申明朝中叶山西交城县田家山村人田玉川,打抱不平,打死卢陵王之子,卢陵王要抄灭田氏全族,族人们纷纷逃走他乡。为了躲避迫害,有些田姓人不得不将“田”姓改为“申”氏。 庹,庹姓出现较晚,也是由田氏改姓而来。
(十)田姓字母拼写中国tián 台湾Tien 香港Tin 澳门Ti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