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来自田野的声音中国传统音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过特别策划、长时间的前期筹备、实地采风、乐谱记录与制作等工作,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近期隆重推出丛书“来自田野的声音——中国传统音乐乐谱汇编”。该出版项目荣获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伯瑜担任丛书主编,编辑部主任余原担任项目执行人。

音乐是特殊的文化产品,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从艺术的角度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该项目囊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种民间音乐乐种,以多位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的学者为主体,以他们多年来田野调查所获的第一手乐谱与音响资料为基础,将其整理成乐谱及相应的音响资料出版。该项目一方面极其重视每一分册所涉及乐种的资料全面性问题,另一方面也高度强调部分音乐体裁或品种广泛的传播范围与巨大的辐射力,力求为传统音乐提供一份详尽、确凿的乐谱与音响资料。

今天,我们为读者着重介绍该丛书的《新山西八大套乐谱辑录》(任贵和、张计贵、殷二文、卢补良编)。

鼓吹乐是中国汉代已现雏形、以打击乐器与吹奏乐器为主的一种器乐组合形式。多年以来,它随着中华民族古老音乐文化长河的流淌而不断分流、汇合,激起了无数绚丽灿烂的浪花。

山西八大套即是鼓吹乐这一古老乐种在晋北忻州所辖的五台、定襄、原平等地吸收并融合地方性音乐元素,进一步形成的典型性地方乐种。它在该地区悠久且丰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规范的序列表演程式,成为千年鼓吹乐流传、衍变至今的结晶之一。

山西八大套旧时多用于婚、丧、喜、庆和庙会场合,后被五台山青庙宗教音乐吸收,在禅门佛事中演奏。从该乐种各套乐曲的标题和曲调特色上可以看出,许多曲牌都是从唐代燕乐、宋元散曲、明清戏曲和民间小调,以及五台山寺庙音乐中摘引出来的,经过无数代传承者的创造性发展,最终形成了这一多元性特征突出的乐种。年10月,忻州八音艺术团在卢补良家中排练

山西八大套在当下依然呈活态形式由多个民间乐社传承。本乐谱辑录采用的版本由三位演奏家共同整理而成。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山西籍笙演奏家任贵和、管子演奏家张计贵,天津歌舞剧院山西籍唢呐演奏家殷二文。三位老师均生于、长于八音传承与流布的核心区域——忻州,均自幼师从八音艺人学习唢呐、管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均深受八音音乐文化的熏陶,均练就了演奏八音的深厚功力。

本乐谱辑录所配音频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北鼓吹”的唢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卢补良演奏。卢补良生于山西省忻州市,自16岁起师从八音世家传人武贵兰学习唢呐吹奏艺术。后他又遍访晋北鼓吹名家,并受到任贵和、张计贵与殷二文老师的指点,因此,他的演奏能够较充分地体现出晋北鼓吹的传统风味与艺术特征。年,卢补良正式成立“忻州八音艺术团”。该艺术团一方面活跃于忻州地区的各种民俗、节庆场合,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国范围的各类传统音乐展演活动,为维护忻州地区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并扩大该乐种的影响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年11月,卢补良带领忻州八音艺术团参加由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世界音乐周第4届年会并举行专场演出

年10月,卢补良带领忻州八音艺术团参加第11届中国艺术节并在全国民族器乐系列音乐会中演出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近年来持续对我国传统音乐给予极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tc/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