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人物史学大家阎宗临

史学大家阎宗临

史学大家阎宗临,中国历史学家,五台县白家庄镇中庄村人。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巴黎、里昂工作。年入瑞士伏利堡大学攻读欧洲古代史、欧洲中古史和拉丁文。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留校讲授中国近代史,同时入该校研究院深造。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著述有《阎宗临史学文集》、《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欧洲文化史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中西交通史》等。

阎宗临(--),著名教授和历史学家。字琮琳,又名已然,晚年自号铁牛老人。年6月18日出生在山西五台县白家庄乡中座村。他七岁进村小学读《论语》。小时候在农田里干活,幼时每到课余,背煤背水,双脚冻裂只能用山药粉糊于伤处止痛,很艰苦。辛亥革命后,村里寺院改成县立高小,才接触数学、体育等新东西。自幼喜欢读书,他表兄家境富裕,稍有藏书,他经常跑30多里山路去借书。小学毕业后,爷爷想送他去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补贴家用。表兄答应每年资助20元,才得以继续读书。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本村小学任教一年,年他投考河边川至中学,将近毕业,因参加反对校长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在乔松岩老师帮助下,转学崞县中学。年夏毕业后,携老师资助旅费十元赴京,时值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办“重华书院”,他去应试,以第一名录取。同时报考朝阳大学。梁先生亲自到旅店看望这位穷学生,答应免学杂费、负担食宿。是年,他认识了鲁迅先生,他曾就青年读书等问题请教鲁迅先生,深得教诲,奠定了向西方学习的志愿,增强了他对文学的爱好。阎宗临青年时代爱好文学,有散文集《波动》、《夜烟》,中篇小说《大雾》等,反映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憧憬。阎宗临志趣在文史,梁先生讲儒、佛、印度哲学,他不感兴趣,梁先生欣然放行。这段师生缘虽短,梁先生仍然是阎宗临终身敬重的老师。

阎宗临后来转事史学,论著写得灵动优美,和早年文学功底有关,文史是不分家的。回到北京,山西籍的辛亥革命元老景梅九办《国风日报》,“学汇”副刊需要校对,由于生活困难,阎宗临在朝阳大学无法坚持读书,经人介绍,到《国风报》任校对,结识了老勤工俭学生华林,竭力劝阎宗临去法国。可谓出国也是机缘巧合。在景梅九帮助下筹足了元出国费用。年12月5日,他一人从上海上船,次年1月8号到马赛。他语言不通,事先写了张英、法文条子:“我来自中国,要去巴黎,请问火车站在哪里?”就这样到了巴黎。由法华教育会的关系安置下学习法文,一年时间后能看报和说日常用语,就由里昂的老乡安排住宿、介绍做散工,打杂。推过土车整修场地、捶捣锅炉沉淀、油漆车门等。因为没给工头送礼被解雇,借口是使用“学生居留证”。阎宗临换了产业工人证,又送了茶叶和刺绣,才进生产实验室做勤杂。阎宗临留心学习,掌握了实验技能。技师克洛诺好喝酒,常让阎宗临替他做实验。总工程师来旦发现后,辞退克洛诺,让阎宗临替补,升为助理员,工资提高为每小时4法郎50生丁,夜班还加两个半法郎。这样两年多,积累到两万多法郎。来旦得知阎宗临存钱为学习,答应帮助他。他亲戚认识瑞士伏利堡大学教授夏立依,住宿便宜点,阎宗临的存款可读完三年大学。年冬,经该厂工程师来但介绍,阎宗临考入有奖学金的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在文学院注册入学,专攻世界古代史及中世纪史。从中学毕业到进大学,整整过了五年,非常不容易,所以阎宗临特别刻苦。拉丁文深奥难学,学校规定东方学生免修,几位日本籍同学都免了,他却经过三年,熟练掌握了这种语言。年获得硕士学位,并被该校教育学院校长岱梧氏聘为中国文化讲座讲师。年9月利用休假回国探亲,在中法大学讲课。

年秋,返伏利堡大学讲授中国近代思想史。他精通法、英、拉丁语,德语也懂一些。阎宗临治学勤奋谨严。写论文时,为寻找资料,需查阅梵蒂罔教会档案,曾由瑞士到罗马,往返七次。为查阅剑桥大学的特藏,曾不辞辛苦渡海访问剑桥,对自己论文中每一条资料都进行了核对。他虽在欧洲生活了十三年之久,却仅看过三次电影。在西欧跳舞风气极盛的环境中,他从未涉足于舞厅,却刻苦研习拉丁文,并获得优巽成绩。年11月,阎宗临在列芒湖边的伏尔加别墅,拜访了心仪已久的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先生,并翻译其著作《米开明琪罗传》。此后多次拜访,罗兰对鲁迅的《阿Q正传》评价很高。阎宗临将《米开朗琪罗传》译成中文,罗兰亲自撰写了中译本序言,可惜年回国时毁于战火。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老天爷会帮助自强不息的人。阎宗临选修教育学,老师是岱梧教授。阎宗临老师一生有三位恩师,中学的乔松岩老师、梁漱溟先生、岱梧。岱梧是天主教神甫,认为阎宗临是10年来最优秀的学生,经济上给帮助,阎宗临去意大利、英国查阅资料的费用,都是岱梧资助的。

年,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岱梧当选校长,让阎宗临留校,允许回国探亲一年,报销往返船票。阎宗临是幸运的。阎宗临回到阔别10年的家乡,探亲后受聘于中法大学伏尔德学院,在《中法大学月刊》上发表《巴斯加尔的生活》、《波特来尔的研究》等论文。这年他刚三十岁,已经是教授。他经人介绍认识梁佩云。她当时是北京农业大学学生,因花粉过敏休学在家。年,他俩同赴瑞士,她学学前教育,阎宗临一边教中国近代思想史,一边准备博士学位考试。年,写完博士论文《杜赫德之研究》,经瑞士伏利堡国立大学鉴定考核,获得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论文在瑞士出版,获欧洲汉学界好评。杜赫德是18世纪法国汉学家,编辑过《耶苏会士书简集》9到26卷和“18世纪最全面论述中国的史料”《中华帝国志》,这两本书连同《中国丛刊》,被认为是法国乃至欧洲汉学的奠基之作。他是第一个研究杜赫德的中国学者。 

“七七事变”改变了阎宗临的生活。岱梧劝他留在中立国,还表示可以帮他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当时他学业刚完成,事业刚起步,在瑞士有稳定职业,又刚组建家庭,毅然回到战乱中的祖国,实在不容易。他说:“国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年7月13日,阎宗临在瑞士与梁佩云女士在伏利堡教堂举行婚礼。“七七事变”后,阎宗临教授报国心切,毅然辞掉伏利堡大学的职务,放下热爱的研究工作,离开风光绮丽的瑞士,携眷返国。临行前,岱梧校长送了只瑞士闹钟,可惜逃难中丢失了。本来计划乘船到上海,所以把多年的图书装成五大箱运往上海,哪知8月上海打起来了,阎宗临改道去香港,先期运到的书全毁于战火,给后来的研究造成极大困难和损失。他首先急切地回到家乡探视。年8月,经当时任山西大学英文系主任的徐士瑚教授介绍,担任了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因日机轰炸,文学院迁往运城二中,他随往授课。年12月,山西大学奉省府令解散后,他携眷至汉口参加了郭沫若负责的政治部第三厅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讲授近代史。年底,应广西大学聘请,讲授《世界通史》。在此期间,写成《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分别出版。书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苏联十月革命和列宁给以很高的评价,说“列宁是一位天才的领导者,他能把握住俄国问题的核心”。十月革命“最标特之巽的是解决了经济与社会的问题”。表现了阎宗临在白色恐怖的蒋管区,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

阎宗临老师不愿做阎锡山的外文秘书,受聘为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不久太原沦陷,转到汉口。年2月,在教育部登记为流亡教授,被分配到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讲授世界近代史。战干团受军委会第三厅领导,厅长郭沫若。阎宗临是教授,月薪元,相当于上校,他教的世界史属于国际政治组。这就是“文革”中“国民党上校政治教官”的来历。他只教了一期,就受聘广西大学。抗战八年一家人是在广西度过的。阎宗临参加由宋庆龄为会长的救亡团体“国际宣传委员会”工作,法国进步人士李蒙到桂林演说,是阎宗临即席翻译的。他还参加广西建设研究会文化部,部里的知名人士很多,陈此生、欧阳予倩、胡愈之等。主要还是继续教学研究工作。阎宗临老师的家住桂林施家园,广西大学在22公里外的良丰。他每周到学校住三天,讲完课再回家。正当壮年,精力充沛,研究条件还好,图书馆有必要的参考书,阎宗临四年写了近60万字论著,《近代欧洲文化之研究》、《欧洲文化史论要》和一批论文。他的论著是有价值的。他在欧洲生活13年,其中5年在社会底层,对欧洲有感性认识。他学习欧洲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到博士,对欧洲有理性认识。他又有很好的国学根底,能够中西会通。 

桂林生活很艰难,阎宗临在七年内有了五个儿女。他在年应聘到桂林师范学院,就因为工资比广西大学高元。但他抱达观态度。有一次说到米价高,孩子多,笑着说:“怕什么?人家囤积米,我们囤积人,看将来到底是米吃人,还是人吃米?”在朋友间传为佳话。还有个小故事可见家里生活状况。爱人病了,阎宗临送医院,他们都布衣布鞋,很有几分土气。医护人员以为是难民,态度很不好。闫老师的爱人在病床上翻阅外文期刊,护士很惊奇,有医生试着用英语说话,她对答如流,她们才知道是著名的阎宗临教授的夫人,也是留学生、大学讲师。肃然起敬,精心治疗。这事在当时桂林高校引起小小的轰动。最值得讲的是逃难。年8月,日军逼近桂林,一家人随无锡国专撤离,经平乐、茘蒲到蒙山,在文尔村复课两个月。次年正月转移到昭平仙回,遭遇日军,上山躲避,衣物被抢劫一空,生活陷入最困难的境地。朋友援助才到北陀的昭平中学教书,直到抗战胜利。在文尔村,阎宗临写《罗马史》,字迹很工整。“自序”说:“这只是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着他战时的岗位,养着5个孩子(他们合起尚不到20岁),对他职责的一种解脱,诚如罗马民族的精神,永远在奋斗着。”“文革”有学生贴大字报责问:“你说回国参加抗战,为什么不到前方打仗,却躲在后方教书?”今天看来可笑也可悲。那一代知识分子,把文化视为民族灵魂。国土沦丧还可收复,文化沦丧,民族就会灭亡。他们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传承、捍卫中华民族的文化,为战后国家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所以在极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这就是为什么西南联大能培养那样多优秀人才、四川李庄中央研究院能出那样多优秀成果。抗战胜利后,阎宗临到中山大学。因为他学术兴趣在中西交通史,中大的岑仲勉、朱谦之这方面很有成就,可以私下研讨。年8月,阎宗临一家搬到广州石牌,他教世界史(西洋史),写《希腊罗马史稿》和《欧洲史稿》及一些论文。后在校长陈可忠一再动员下担任历史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其时,国内政局急剧变化,反饥饿、争民主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不少师生因反对国民党而遭逮捕,阎宗临积极参加营救,一直站在斗争最前列。解放前夕,钱穆先生去家劝阎宗临去台湾。阎宗临谢绝了。他和钱穆不熟,也许因为当时是历史系主任,有一定名望。解放后面临多种选择:中山挽留他;陆侃如邀请到山东大学;焦菊隐是北师大文学院院长,邀请他去任历史系主任;张友渔、赵宗复邀请他回山西大学。阎宗临最终回到了山西,一是因为经济,孩子大了要上初中,石牌没有中学,到广州城里住校,经济上负担不起。二是在南方12年,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想回北方,他内心眷恋故乡:“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还懂得恭敬桑梓,社会主义时代的史学工作者不更应热爱自己家乡吗?”三是阎锡山的问题。阎宗临和阎锡山同姓不同宗,同县不同村,但有师生关系。阎锡山是阎宗临中学时的校长,他们也打过几次交道。年7月,阎宗临应教育学家林励儒的邀请,转赴桂林师院任教,讲授《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年7月,山西大学从陕西宜川县迂回太原后,他曾应校长徐士瑚之聘为山大文学院院,后因交通阻隔未能返省,是年8月,应中山大学之聘,讲授《世界通史》、《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希腊罗马专题研究》等课程。年至年兼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和历史研究所主任。,应山西大学副校长赵宗复邀请,回山西任教。先后任山西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山西大学研究部主任,山西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并先后被选为太原市人民代表,山西省人民代表,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政协委员。

“十年动乱”中,阎宗临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和迫害,以至产生多种疾病,形成偏瘫,队床不起。但他襟怀宽广,对所蒙受的冤屈,从不计较,而是仍然关心着史学领域中的建设和斗争。请托友人从法国寄回资料,进行翻译。并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自慰,自号铁牛老人。自题诗云:“史业今生未许休,病床长欲写春秋。残阳愿照非州土,俯首甘为孺子牛。”年10月5日,因病情恶化,不幸逝世,终年75岁。阎宗临一生热爱党和国家,热爱历史科学和教育工作。年即提出入党申请,逝世后,党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现,经中共山西省委文教部批准,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五台县东峪村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邮箱:

qq.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tc/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