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宗绍兴年间,太尉吕惠卿,学问甚好,也精通佛理,曾注释《华严法界观》,并出过一本叫《新意解庄子》的书。有一次,他外出巡视的时候,乘兴游访五台山,到了中台的地方,忽然之间,云雾弥漫,暴风雷雨大作,整座山林都震动了,他的侍从都惊吓的跑去躲了起来。没多久,看到有一条像是苍龙的东西,在云雾间出现,露出半个身子。吕太尉这时候真是惊骇莫名,过了些时,天气变得稍为晴朗了,往外望去,看见一个皮肤漆黑头发披散的童子,从脚到肩都缠着蒲草,裸露着右臂膀,手里拿着梵经箧,向着太尉开口问道:
“请问这位官员,您到底看到了些什么?害怕成这个样子呢?”
吕太尉就说:“这大概是我夙世的业障恶缘吧!所以才会遇到这种可怕的境界!”
“但是现在不是都已经消失了吗?不知道您为了什么事来到这个地方呢?”
“这个——我是想要拜见大士文殊师利菩萨。”
“您要拜见菩萨作什么?”
“我曾经看过华严大教,旨意非常深广,所以想恭请大士,启发我解悟经教的心,然后我才能作适当的笺释,而能够流行于世间,使黑闇长夜的世间能顿获光明,让清净心的人见了即时得以开悟。”
童子告诉他:“诸佛妙意,善顺事理,简易明白,先德注释可解,如十地一品,释文不过寥寥几张纸。可是现在的人蔓生枝节,注释几达百卷,离开佛菩萨的圣意却越来越远,这就是所谓曲解了真如实相了!”
“可是,你只是一个孩童,如何敢呵责讥讽那些前辈呢?”
“官员您这就错了,须知这里别说是人,即使是一草一木,也无非是文殊大士的境界啊,主要看您日常处事,若能不迷执于事相,那就是真文殊的境界,怎么能用凡情来胡乱思虑啊!”
吕太尉忽然从梦境醒悟,于是就跪地礼拜,童子乃现出文殊大士的庄严宝相,跨着金狮子,隐隐约约地渐渐在云头消失。吕太尉因而将所见到童子披穿着草蒲的模样画成了像,传于后世。
梦参老和尚:朝五台见文殊
最近朝五台山的很多,有些人一批一批的到我那里去,我问他说:「到五台山,你见到什么?怎么样认识五台山?」文殊师利菩萨发愿,凡是朝五台山的接一千送八百。从一千里地就把你接上来了,你走的时候送你到八百里,见到了吗?看到文殊菩萨来接你来了吗?哪个是吗,你认得到吗?你没有这个业力,随其业力见。有的见到了,有的还得救了,有的还闻法。
我们看〈高僧传〉,或者〈五台山志〉,好多人到五台山见到满山都是文殊师利菩萨智慧灯。自从清朝以来很少了,清朝以后的历史记载,我们朝五台山的千千万万,有几个人看见文殊菩萨给他现的满山都是智慧灯,看到了吗?我们这个在山上住着,不说是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不说,说我们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不说你见哪,你相信不相信,文殊菩萨一天都在你身边,相信吗?连这么个信心都没有,你怎么见文殊师利菩萨?
华藏世界所讲的都是普贤菩萨跟与会的大众,这些大众都是等觉菩萨将近成佛的,他们认识、他们知道,这是给他们说的。我们听见,莫名其妙乖磕睡。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位老和尚在念什么呢!我念的很起劲,有的在下头他就磕睡了,因为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就是随业力见,你有什么业你得到什么,没有业力见不到。
我们前几天供千僧斋,就那么一个庄严,不见的人很多。来到五台山,那个时候他也在五台山,后来他跟我说:「师父,我朝山去了!」我问说:「你没到普寿寺赶个斋吗?」「没有,我在旅馆吃点方便面就行了。」
我们那么庄严,那么多僧人,他到这儿来是朝山的,连见的因缘都没有。他说,我到这儿来是朝山的。我到那去也不拿钱。他认为到这里来就是拿钱的,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法会。
为什么大家到这儿来都要打千僧斋呢?什么原因呢?一般的供供僧就行了。凡是标榜供千僧斋的,文殊师利菩萨一定在场。一个人供不起,大家集资,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会来赶斋。你就是供养文殊师利菩萨哪,使你非常喜欢,消业障。但是跟我们这些道友讲,十分之八不信,文殊菩萨到这儿来吃饭?文殊菩萨不是吃饭,文殊菩萨是来化度众生,这要修观想。
端午·朝圣五台山清凉圣境
时间:6月10日—14日
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华严经》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及有无量无数诸天龙神药叉罗刹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围绕供养恭敬于是。——《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
蝉友圈佛旅网
禅游天下知了人生
佛教旅游素食旅游
蝉友圈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