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取自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学习、取经的故事。玄奘(公元年~公元年),名陈祎,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唐初,他去西天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西游记》的故事就源于此。
2.武当派的祖师是张三丰。张三丰,名君宝,字君实,号玄子,中国辽东懿州梁鱼务人,是元末明初著名道人,武当派祖师。
3.我国第一部佛教专著是《理惑论》。牟子名融,字子博,东汉末年佛学家。他精通诸子百家,成为广西最早研究佛学的人,极力推崇老子的"绝圣弃智,修身保真"学说。三国初,著有《理惑论》(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4.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在武侠小说里,是无数武术高人的向往之地,它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它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5.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白马寺位于河南。"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建的第一座寺院。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6.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卓越的革新人物,西行取经回国第一人,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这位大师是法显。说到"西天取经",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僧。其实早在玄奘之前两百多年,就有人已经完成了一次取经大业,此人就是高僧法显。法显(公元年~公元年),佛教高僧,俗姓龚,东晋司州平阳郡沙门人,3岁出家,20岁受比丘戒,志行明敏,学问精深。东晋隆安三年,年已65岁的法显,西行求法,历时14年。
7.中国佛教著名寺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通常被人们认为也属于西湖景区的是灵隐寺。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寺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
8.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
9."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八仙"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10.古代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帝王殿堂宴飨、宗庙祭祀等活动的乐队演奏,被称为"礼器"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是磬。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其形在后来有多种变化,质地也从原始的石制进一步有了玉制、铜制的磬。最早用于先民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飨、宗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
11."铜胎掐丝珐琅"的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称为景泰蓝。景泰蓝始于元朝,明代景泰年间盛行,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它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其造型特异,制作精美,结合青铜和瓷器工艺、溶入了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