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首先大家想到的是五台山有哪五台,为什么叫清凉山,有些什么寺,五爷是谁,那么今天就让我带您走进清凉山吧,走进五台山!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让小编带领大家领略一下山西五台山的绝美风光。
五台山—相传
相传远古时候,五台山叫五峰山,五座山峰高耸入云,山峦起伏,纵横连绵,境内沟无泉水,山不生草。盛夏酷暑,干旱无雨,寸草不生;严冬凛寒,白雪皑皑,滴水成冰,气候恶劣,一片荒凉。百姓苦不堪言更无法在此建立修行道场。文殊菩萨为了改变这里严酷的环境,决定想借东海龙宫的歇龙石,来改变五台山恶劣的气候。正好龙王派人来迎请文殊菩萨去龙宫讲经说法。于是菩萨到东海龙宫讲经七日,听完菩萨讲经,龙王觉得受益匪浅,甚是欢喜,决定供养文殊菩萨。于是说道:“我那龙宫奇珍异宝,琳琅满目,菩萨前去,喜欢什么拿什么。”菩萨微微一笑说道:“此话当真?你可不能反悔啊!”龙王说:“君无戏言,绝不反悔!”文殊菩萨说道:“龙王有此诚意,我也不好推辞,我只想借用宫门檐下那块石头。”龙王一听,甚是震惊,心想:文殊菩萨真是奇怪,那么多宝贝他不要,却偏偏想要歇龙石,心中十分作难。原来,那块石头是五个龙子兴云布雨归来的歇身之石,龙子们不论多么燥热,多么疲苦,只要躺在石头上,便可消热解困,这块石头是维护龙族安定的宝贝,怎好送人!龙王婉转答道:“五峰山遍地石头,你要这块顽石有什么稀罕?“文殊菩萨说:“龙王有所不知,五峰山气候恶劣,民不聊生,我想借这块宝石,改变一下五峰山的气候,造福人间。”龙王想:歇龙石硕大无比,重达数万斤,文殊如何能拿走。何不慷慨答应,既送了人情,又不失此宝。于是笑答:“菩萨既然要用,理当奉送。”说完便来到歇龙石前,文殊菩萨双手合十,口诵真言。偌大一块石头,突然间就变成指头大小。菩萨随手放入袖中,便骑上狮子悠然而去。龙王大惊失色,无可奈何。文殊菩萨把那块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清凉宜人的一方圣土。文殊曾在歇龙上多次讲经,因此此石又被称为“曼殊床”。此后,那条山谷也被命名为清凉谷。清凉谷内又建起一座寺院,被称为清凉寺。因此,五峰山又叫清凉山。再说东海五个龙子播雨归来,正要到歇龙石上休息。却找不见那块石头,便问龙王,才知道是文殊菩萨拿去五峰山了。听完怒气难消,腾云驾雾直奔五峰山,摆动龙体四下寻找,把五峰山撞得地动山摇,眨眼间五座山峰不见,变成了五座平台,于是五峰山变成了五顶山。五顶上留下了无数怪石,人们称做“龙翻石”。文殊菩萨见五条青龙如此作恶,当他们顺着悬崖冲去时,文殊口念咒语,用手一指,一声巨响,崖壁合拢,把五条青龙关在里面,并让他们虔诚修行。后来五条青龙痛改前非,一心向佛并在文殊菩萨面前发下大愿,誓愿生生世世追随文殊菩萨,守护五台山,他们便成为了五台山最重要的护法。皈依文殊菩萨后五条龙分别被分配到了五个台顶,龙王第五个儿子五爷现忿怒相,面相乌黑,人称黑脸五爷,被分到了五座峰的最高峰北台顶。直到现在,北台顶还有一座祭祀五爷的黑龙祠,祠旁波光粼粼的黑龙池就是他的家。从前,人们朝拜五爷都得上北台顶,但北台道路险峻,气温严寒,朝拜十分不便。为了方便祭祀,到了清代,人们便在万佛阁里修建了这座龙王殿,并把五爷请到了台怀镇,又经过民国的扩建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土石山区,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平方公里,辖6镇24乡。
据《元和郡县志》,五台县以境东北五台山得名。
五台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来命名。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
东台望海峰
西台挂月峰
南台锦绣峰
北台叶斗峰
中台翠岩峰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寺院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相传这里最早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汉,经历代修葺扩建已形成一定规模。五台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建成群、文物荟萃、珍品云集,是中国古建、雕塑、绘画的艺术宝库。
1显通寺
五台山第一大庙——显通寺,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全木结构的大佛殿,全砖结构的无量殿,千钵殿,全铜结构的铜殿和藏经殿。这些殿宇皆造型略异,各具特色,无论建筑格局还是佛教文化都无可比拟。
七座大殿中,铜殿最为耀眼,从里到外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是由明代显通寺著名僧人妙峰祖师从13个省一万户人家化缘得到的十万斤青铜铸造而成。
2塔院寺
在五台山景区中,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寺庙,在寺庙间有一座塔特别显眼,蔚为壮观,不能不说,这就是矗立于塔院寺中的大白塔(全称:释迦牟尼舍利塔)。大白塔塔身拔地而起,临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的簇拥之下颇为壮观。
个风铃环绕于塔身。倘若寻一处静谧时节,风和日丽,微风轻拂,倾听那悦耳的铃声在寺院的每个角落回响,是何等的禅意。
3五爷庙
紧邻塔院寺,便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五爷庙,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在人们的心中,五爷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
朝圣许愿的人流,各自带着心中的期许,点燃一柱香,微闭双目,用真诚在心底许下自己的愿望,希望得以实现。在愿望达成后,大家又重回此地向五爷还愿,感谢五爷的护佑。
4菩萨顶
菩萨顶,这里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期的行宫,建筑格局、规格可称佛教建筑之最,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
从清朝开始,五台山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五都要做道场、办法会,菩萨顶就是其中心。
5南山寺
南山寺为五台山中的一座大寺,距台怀镇约2公里。该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
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这一特点在该寺的佑国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站在佑国寺最高层还可以远眺五台中的四台,景致相当不错。南山寺的建筑也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6黛螺顶
“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由青石铺成,全程共计0个台阶。五台山的五座台顶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叫做“大朝台”。黛螺顶把五座台顶的文殊菩萨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叫做“小朝台”。
7殊像寺
殊像寺坐于山西省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
8古佛寺
古佛寺历史悠久,传说先有古佛寺,后有五台山。
从南路进入五台圣境,所见的第一座寺庙就是古佛禅寺,也称古佛寺。古佛寺依山而建,坐落在金刚库清水河畔。展开五台山千秋史册,只有历代修复古佛寺的记载,不见始建古佛寺的文字。故有“未开天地,即有古佛”之说。
古佛寺地处偏僻,香火冷落。由于年久失修,到了清末只剩下一尊泥塑佛像,经风吹日晒,雪打雨淋,面貌已看不清,大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命运,谁也认不清这是一尊什么佛,故把它叫作古佛。
9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五台县城内西门旁,俗称西寺,创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曾进行局部维修,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寺原是一座很完整的组群建筑,建国后,新建县博物馆,寺院前部分建筑拆除,只存一座大雄宝殿。
一、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庙
五爷庙(万佛阁)五爷庙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其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五爷庙殿内下层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文殊骑狮,观音骑“朝天吼”,普贤骑象,塑像高大。二、五台山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寺院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建于唐建中三年。距今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三、五台山最精美的牌坊
龙泉寺石牌坊
龙泉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矗立于一百零八级石阶之上,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坊。这座四柱三门的石牌楼,是山西定襄县宏道镇的胡明珠等用了六年时间(公元——年)刻成的。石牌坊上有楼头,有拱券,有端庄的佛像,有生动的鸟兽,有繁茂的花卉,有累累的珍果。据统计,这座牌坊上有蟠龙八十九条,柱础石墩上有狮子二十只。
四、五台山最高的塔
塔院寺大白塔
五台山塔院寺内的高耸入云的尼泊尔式的大白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西元年),这座古尼泊尔式大白塔,造型优美,加之处于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四周分布着众多寺庙,所以它便成了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台山的标志。
在大白塔的围廊里置放着喇嘛寺庙内祈祷、诵经所不可缺少的法物──个法轮,它被又称为转经筒。法轮呈园桶形,转动自如,在每一个法轮上都有“唵、嘛、呢、叭、咪、吽”六个梵文字,这叫做“六字真言”,也被称为“六字大明咒”。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临死前将脚形印在石上,并对弟子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能见到这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僧玄奘到西域取经时把佛足印拓下带了回来。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祖庙。明万历壬午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奉在大白塔下。于是,这里就成了众僧向往的地方。到五台山游览的凡夫俗子也要凑热闹,顶礼膜拜,人多为求财消灾,而非修炼向善。
五、五台山最早的寺院
显通寺
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花园寺、大华严寺、大吉祥显通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永明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显通寺位于山西五台山中心区的台怀镇北侧,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六、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圣像
东台顶文殊菩萨
隋文帝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
七、五台山最大的佛
仰天大佛
仰天大佛,长达余米。五台山仰天大佛奇观就是妙生法师于年发现的。
八、五台山最长的石台阶路
黛螺顶石台阶
黛螺顶石台阶,全长米,共有0个石台阶。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0个台阶。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第一,故又称“大智”文殊。大智路由此而得名。
九、五台山最重的铜钟
显通寺钟楼内悬挂的钟
显通寺的大钟楼上下两层,宽深各3间,下层为石券门洞,供人进出。上层为木构建筑,十字歇山顶,二层三檐,上下四出廊,每层各有露明柱12根。顶脊四端,置有4个龙头。檐角翘起,悬吊着12个风铃。通瓦覆盖,坡度适中。二层中间的阁内梁上,吊着一口.5斤重的大铜钟,钟表刻佛经一部,字有万余,字体端正,清晰可辨,是五台山众寺庙中最大的一口铜钟,曰幽冥钟。在钟楼正面的石券门洞额上有“震悟大千”4个楷体金字,意思是幽冥钟的钟声可唤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昏暗迷惑。
十、五台山最大的铜锅
菩萨顶大铜锅
菩萨顶大铜锅(口面直径2.04米,深1.15米)。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年)铸造。
十一、五台山最高的山峰
叶斗峰(北台)
五台山北台顶的一座寺院。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
十二、五台山最古老的石狮
罗睺寺唐代石狮
罗睺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隅。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顺弯曲的夹墙石道来到山门前,门两旁的石狮,一雄一雌,硕大雄浑,威武壮猛。台怀中心区诸寺多雕有石狮,而唐代的遗作惟有此一处。
十三、五台山最高的观世音菩萨像
金阁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山西省五台山金阁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高17.7米,挺身而立,直达阁之上层,这是五台山最高大的佛像。
十四、五台山最古老的塔
佛光寺祖师塔
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年),祖师塔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祖师塔是它的俗称,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二层,高约8米,式样古朴。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
十五、游览五台山留下诗作最多的人
乾隆皇帝
清乾隆皇帝,在搜集成册的诗作中有他的39首。
十六、给五台山撰写碑文最多的人
康熙皇帝
清康熙皇帝,在五台山现存多篇碑文中,写有20篇。五台山寺宇成群,碑石如林,而以明、清两代碑刻最多,尤其是清康熙、乾隆御制碑文在五台山碑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十七、五台山保存最古老的塑像
南禅寺大佛殿的唐代彩塑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阳白乡李家庄附近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建于唐建中三年。距今多年。寺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十八、五台山最高的寺庙
北台灵应寺
五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菩萨,拜之可心地纯净。
五爷在民间也被誉为财神,五爷庙在五台山香火鼎盛,护佑众生敬财、求财、招财、护财。在龙王五爷财神殿的大殿之上,有八根财柱,分别代表了龙王五爷开示众生如何正当求财的八大法门。据说,依五爷开示,树立了正确的八大财富观,方能求财如意。
龙五爷是佛教的第一护法财神,护佑众生敬财、求财、招财、护财。在龙五爷财神殿的大殿之上,有八根财柱,分别代表了龙五爷开示众生如何正当求财的八大法门。据说,依五爷开示,树立了正确的八大财富观,方能求财如意。
龙五爷修财八大法门分别是
一、正见:布施求财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布施得福,造恶果报。
二、正念:如法求财 前世宿因,更待现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正德:修善求财 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四、正业:求财以道 不贪苟得,不诈于人。惟求净财,断绝邪财。
五、正诚:信义积财 诚者自成,内外之道。不诚无物,至诚如神。
六、正定:摄心守财 修身务本,知止后定。不起邪念,如如不动。
七、正慧:用财有度 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份藏密,以抚于贫乏。
八、正悟:功德法财 浮财有形,来去无常。法财无边,功德无量。
五爷广济龙王
五爷庙的正式名称叫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入口在塔院寺的东面。
五爷庙是显通寺的属庙,所以没有自己单独的山门和牌楼,从戏台东边的过道进入。
居于万佛阁中心位置的是五龙王殿。
殿内塑有五尊龙王坐像,五龙王(俗称"五爷")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
殿内还挂着各种牌匾,匾上都是四个字:有求必应!
那又为什么五爷庙又成为求财的财神爷呢?
南海龙王第五子圣衍,为了护佑信众财源广进,佛祖赐予圣衍一尊应化五身的法力,分别掌管东南西北中五路财源,护佑居住五方的信众招财进宝,亲赐“金元宝”、“财源库”、“聚宝盆”三件招财法器,令其掌管人间财富分配,统筹天下财源流通。神通法器百吨"聚宝盆",护佑信众护财有道、富贵传家。有了佛祖的慈悲加持,圣衍有求必应,应之必灵,深受百姓欢喜,人们亲切地称祂为"龙五爷财神"。
拜五爷的长队
跋山涉水来五台山
能进入五爷庙的庙门都不易
只在庙门外烧香的信众有多少
///天气指南///
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