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朝拜参学行程安排
朝拜时间:
年8月3日——8月10日(8天)
农历七月初三——初十星期六——星期六
白龙寺此次五台山朝圣精心策划、合理安排,一次朝圣之路,参拜到十几处全国重点寺院。
依北魏大石佛而建的——“徐州兴化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山东济南“灵岩寺”。
五台山时间充足、大小朝拜、文殊菩萨显圣处一一参拜。
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河南洛阳白马寺”
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他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河南开封少林寺”
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欢迎众同修随缘转发,感化更多的佛友加入白龙寺菩提家园
兴化寺北魏石佛巨像因山而凿,高11.52米,合三丈四尺有余,因大殿后墙就崖壁而构筑,后檐距崖壁顶端仅有三层砖砌,所此州人旧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妙誉。大佛两侧的峭壁之上,还雕刻有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佛教人物造像二百多个,群像簇拥,蔚为壮观。
辟支塔,是山东济南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
灵岩寺千佛殿内有40尊彩绘泥塑罗汉像,其中有32尊塑于宋平治三年(年),另外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千佛殿内的这32尊彩绘泥塑罗汉像,就是“天下罗汉两堂半”中的一堂
五台山行程安排:大、小朝台虔诚向往,台怀镇文殊菩萨显圣处一一恭敬礼拜。
此次行程我们还要朝拜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河南洛阳白马寺》
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即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佛教禅宗由印度僧人达摩所创,故达摩也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禅宗初祖。
宋代皇家寺院“河南开封大相国寺”镇寺之宝“千手千眼观音”。
日期
五台山8天详细行程参考:
吃住
参加朝拜的莲友,可以提前一天入住白龙寺。
请全体团友,携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出行,包括皈依证、老年证等
8月
3号
苏州《白龙寺》—徐州《兴化寺》—山东济南《大灵岩寺》
早上04:00白龙寺大殿内集合,法师为朝拜团队开启朝拜祈福仪轨。早餐后05:00准时欢喜出发。预计5个小时抵达本次朝拜第一站江苏徐州《兴化寺》;兴化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浩大、建制完善的禅宗寺院,属古徐州八大寺之一。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又名兴化禅寺,位于江苏徐州城南著名风景区云龙山东麓,为佛教禅宗寺院,初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数朝代,古迹众多:大雄宝殿、济公殿、钟楼、藏经楼等,其中较出名的是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这就是与云岗和龙门石窟同时代富有盛名的云龙山石佛。
中餐安排在徐州兴化寺,
下午由徐州至山东济南预计3个小时车程,抵达济南后住灵岩山附近。
含
早
中
晚餐
住
济南
8月
4号
山东济南—山西五台山
05:00起床、早餐后朝拜济南林岩寺
《济南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地处泰山西北,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灵岩寺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都到寺内参拜。
含
早
中
晚餐
住五
台山
8月
5号
04:00起床、普寿寺早课、过堂、五台山大朝台:
《东台望海峰,望海寺,聪明文殊菩萨》望海寺是山西省五台山东台顶上的寺庙。东台顶亦名望海峰,海拔两千九百九十六米。《清凉山志》载∶“蒸云寝壑,爽气澄秋,东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见沧瀛诸州,因以为名。”这就是东台望海峰之名的由来。据《山西通志》记载:”隋开皇元年诏五顶胥建寺,塑文殊像,岁度僧三人。“元代,望海寺被重建,明代嘉靖年间又由秋月禅师予以重修。望海寺正殿有五方文殊菩萨之一,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石窑洞,内供石雕文殊像。年,东台顶又新增铜铸聪明文殊像一尊,铜像通高两米,金碧辉煌,令人敬仰。近年,望海寺又建莲花殿一座,以全新的寺容喜迎八方来客。东台顶原建望海楼一座,高十六米,三层五间,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楼是专为游客和信众们观日出而建的,后被毁。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师于原址重建望海楼。此楼巍然壮丽,极为壮观。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远能望见山东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东台日出是五台山的一大自然景观,历来吸引着无数的僧俗登山朝日。每当旭日初升,霞光万道,静谧的望海寺完全浸沈在一片云山雾海之中,配上浑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
《南台锦绣峰,普济寺,智慧文殊菩萨》五台山南台顶上现存寺庙一处,名普济寺。据《清凉山志》载;普济寺建于宋,明成化年间予以重修。性善诗中对普济寺有这样的赞颂:“策杖寻幽上翠巅,清凉春尽景芳妍。千崖花缀千崖锦,五顶峰连五顶天。梵召绕陵日月,经堂寂寞锁云烟。真容欲睹知何在,极目苍苍意惘然。”这足以说明南台风光之秀丽。原普济寺内有明洪武二十年()晋王、颖国公等游台碑记和明万历二十八年()、康熙五十三年()修葺碑记。
《西台挂月峰,法雷寺,狮子吼文殊菩萨》法雷寺是山西省五台山西台顶的一座寺院。西台,为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之一,以”月坠峰巅,俨若悬镜“,亦名挂月峰,海拔两千七百七十三米。法雷寺,创建于隋代,隋文帝诏于台顶建寺,内供狮子文殊像。唐开成五年(年)时,”台顶中心有四间龙堂,置文殊像。于池东南有则天铁塔一,基圆形,无级,高五尺许,周二丈许。“明代,法聚和尚又予以重修。清咸丰年间,源修法师等又建石窑洞数间。民国十二年(年),寺院改建成一处四合院,南北二殿为石窑洞,东西配房为木构建筑,年,这些木构建筑全部被拆,仅存窑洞八间。年美籍华人寿治和尚投资重修了法雷寺及台顶的舍利塔。法雷寺现有建筑有后大殿和文殊塔。后大殿面阔五间,为木构和钢筋水泥相合而成的混合型建筑;文殊塔与后大殿为同期建筑,内供狮子文殊菩萨像一尊。在法雷寺东北还矗立着一座白色石砌舍利塔。舍利塔塔底为束腰须弥座,上另置一束莲花宝座,承托着瓮形覆钵,钵上为方形石质剎座,上有由十三相轮剎身和宝盖,小型喇嘛塔组成的剎顶。此塔塔座高大,约为塔体通高之半,塔身细瘦,顶部修长。通观此塔,底部敦厚稳重,塔身俊秀美观,在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西台可谓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北台叶斗峰,灵应寺,无垢文殊菩萨》灵应寺,是山西省五台山北台顶的一座寺院。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灵应寺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正中门额悬挂“敕建大台北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等情况。沿山门向北为“北极玄宫”,即灵应寺过殿。原殿内正面有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有坐佛八尊。民国年间李相之的游记中对灵应寺有这样的记述∶两殿摆设,都很整齐。正殿五间,特别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笃实。殿顶的瓦是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棋盘形。门额巨匾上书∶“毗卢真境”,为康熙八年(年)立,明代隆庆年间(年至年)曾对灵应寺予以重修,年又重修葺,正殿为三间石洞,内供无垢文殊菩萨。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新建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一座,均为汉白玉石砌筑。大殿单檐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石狮一尊,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龙王殿置于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卷式门洞,也是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石雕护栏,护栏栏板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纹饰,极为壮观。 隐峰塔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火化,取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
《中台翠岩峰,演教寺,孺童文殊菩萨》;中台,又名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地形状如雄狮,海拔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翠岩峰顶、云雾之中、有一寺院矗立,名演教寺,文殊菩萨于此演教说法。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世尊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及有无量诸天龙神夜叉罗刹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围绕供养恭敬。”演教寺名,就是取意于文殊菩萨在此演教说法。演教,为演释佛教仪理之意。演教寺是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清凉山志》转引《古传》说:“隋文帝开皇元年,下诏。五顶各置寺一所,设文殊像,各度僧三人,令事焚修。”这是演教寺最早的开始。明弘治年间重修演教寺,皆为石建。正殿石洞五间,主供孺童文殊像。前殿石洞三间,为天王殿。寺西南有文殊说法台,中有石建祈光塔。目前的演教寺大殿,由大圆照寺与演教寺的住持海信法师及四众弟子共同发心、历经几年的艰辛努力重修完毕后,于年8月20日举行落成开光大典。年也是中国与尼泊尔建交五十周年,作为两国建交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尼泊尔对华友好民间组织“阿尼哥协会”向五台山赠送一尊文殊菩萨铜像。这尊铜像由“阿尼哥协会”特邀工匠耗时两年多制作而成,该铜像高2.8米,重1.5吨,左手执青莲花,右手执宝剑,身坐白莲台,栩栩如生。大殿的对面,是文殊殿。文殊殿里面供奉着文殊菩萨法相,以及格鲁传承的祖师、藏传佛教三大文殊之一的宗喀巴大师法相。雾中大殿由于海拔高的原因,晴朗的时候,万里无云,一眼望去,可以是百公里以外;若无晴,这里随时都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飘渺如仙境。龙翻石传说:中台顶巨石堆积,色灰白、棱角分明,被称为龙翻石。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形成的。盛夏农历六、七月登上台顶,满目碧翠生辉,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石面望去碧翠欲滴,仿佛是巨块的翡翠,因此中台称翠岩峰。
含
早中
晚餐
住五台山
8月
6号
04:00起床、普寿寺早课、过堂、五台山小朝台:
《三步一拜黛螺顶》《碧山寺、竹林寺、金阁寺、》;
《黛螺顶》:五台山黛螺顶在当地素有“小朝台”的称呼,自下而上由个台阶连接,俗称“大智路”,由台湾法师修建,当地言“登上大智路,烦恼尽消除”,可获无上加持,寺庙内有五方文殊殿,可参拜到五台山的五顶文殊菩萨,殿前有乾隆御碑,古树参天。
《碧山寺》:只因其靠山碧绿而得名。该寺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重修。在多年的岁月中,几易其名,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年)再修,更名碧山寺,并御赐匾额:“人云天籁”。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年),乘参、恒修两位僧人为各地朝台的云游僧提供食宿,在北台南麓搭盖了几间茅棚,称为“广济茅棚”,这种模式广受欢迎,广济茅棚很快名传遐迩。再后来,广济茅棚与碧山寺合并,将子孙庙的碧山寺改为十方禅处,使其成为了五台山唯一的一座“十方丛林”。
《竹林寺》:五台山,又名清凉山,这座中华佛教圣山,以其清代流行的喇嘛教即黄教而著名,山中所建的佛塔也多以藏传佛教的覆钵塔型为盛。因此,五台山自元代起即有黄庙、青庙(汉传佛寺)并存一山的历史传统。但殊不知在唐代,五台山却仍是以汉传佛教为本,而其中更曾因有净土宗的祖庭而闻名于天下,至今这座净土祖庭仍留存有一座汉传佛教的楼阁式砖塔。距今年以前,公元年唐大历五年的文殊诞日,有一位南岳衡山的僧人终于历时半年跋涉抵达了五台县,这位僧人名叫法照(?—),他是南梁州人,自庐山西方道场开始修行,后云游至衡山南台弥陀寺师承净土三祖承远大师,并且开创了《无量寿经》的五会念佛法,故有“五会法师”的称号。
史载法照大师在衡山修行时,经常在吃饭所用的粥钵中见到有一座隐约于佛教圣山的寺院,有时又会在云端显见到此寺的海市蜃楼,以及文殊普贤菩萨的影像。忽一日,有一位老者出现,对他讲大师宜另行别处开宗立派,宜当前往东北方向朝拜五台山。
经过数次圣山佛寺的屡经显现后,法照大师认为或有菩萨指点,于是大历四年()八月十三日从南岳起程了。次年四月五日至五台县,四月六日至佛光寺,在寺中见到有一道霞光从北而来,循光至东北五十里,见一石门,由善财、难陀二童子引入,向北行五里见一寺,题额为“大圣竹林寺”。法照入内,在讲堂见文殊、普贤说法。二圣为其摩顶授记,勉其念佛,并称他即将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后法照按文殊指引,参菩萨院游七宝果园,游毕作礼辞退,至门外遂失所在,宛若一梦。至此,法照更加坚定了此行五台是负有菩萨指点的使命而来。至四月初八佛祖诞日,法照礼五台山华严寺安止。四月十三日(年前的今天),法照参拜五台山的金刚窟,再次见到了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显圣。
法照大师感觉自己自衡山而来五台,是菩萨指引,而所见到的那座大圣竹林寺也应当是他在五台山的使命,于是法照依照当时所见的寺址建立起了一座净土宗佛寺,并同样命名为“大圣竹林寺”。《清凉山志》对此记载:“唐法照悟入化竹林,因创寺,名焉。”而大圣竹林寺也因为法照的到来,遂成为了中华净土宗的著名道场,法照也正式接过三祖承远的衣钵成为中华净土宗四祖。
《金阁寺》:唐代宗大历元年(年),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创建金阁寺。据传说,金阁寺是按照道义悟见的金阁形制而建。实际上,寺庙建筑式样是参照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寺庙那烂陀寺,由印度那烂陀寺纯约法师监工,依照经轨建造。那烂陀寺,在古印度摩揭国王含城东,即今印度比哈尔邦巴腊贡。是古印度规模最宏大的佛寺和佛教最高学府。全寺共有八个大院,宝台星列,琼楼岳峙。极盛时,主客僧众常达万人。中国唐代的玄奘法师也曾在寺中就学多年;
含
早中
晚餐
住五台山
8月
7号
04:00起床、普寿寺早课、过堂、
五台山文殊菩萨显圣的各寺院敬香礼佛《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殊象寺、佛母洞》
《菩萨顶》: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占地45亩,殿堂楼房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的级石阶,暗指山西旧属的个县。游人参观菩萨顶时,往往在这些石阶上俯视台怀镇全景,留影逗留。山门内,分布着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寺庙建筑,这些建筑的屋顶,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虽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色泽如新。东禅院当中的碑亭,耸立着两面乾隆皇帝的御碑,每面御碑高达六米。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碑文,简述了菩萨顶的历史和乾隆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经历,书法字体流利,气势不凡。菩萨顶现存建筑,全都是清代所重建,其形制和手法,多参照皇宫官制式,显得富丽堂皇,尤其雕刻艺术,最值得珍视
《显通寺》: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寺、花园寺、大华严寺、大吉祥显通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永明寺,位于山西五台山中心区的台怀镇北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1],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年),改名为大显通寺,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显通寺现存建筑为清代规模,寺宇占地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中轴线上排列着水陆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等7座殿宇。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年,国务院将显通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母洞》五台山佛母洞灵迹,与佛教经典所载佛诞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显示为人体母腹,右侧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样石色,说明洞口恰好处于右肋部位。这与佛教故事中的菩萨乘白象从右肋下入胎,太子从右肋下诞生完全巧合。可以说,佛母洞在中外佛教灵迹中是独一无二的。
世人入洞即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为“佛母重生”,脱胎换骨。人们络绎不绝登临佛母洞,虔诚发心,把入洞出洞示为大因缘,恳请佛母加持,获得重生,消除业障,福慧双增
《塔院寺》 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据载,魏唐时期,此为大孚灵鸳寺(显通寺)塔院,明永乐五年(年),太监杨升奉敕重修,遂独立为寺。嘉靖、万历年间重葺宝塔,清代又增殿堂,始成今日规模。寺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寺坐北朝南,建筑高低错落,主从有致,中轴线上以影壁牌坊为前哨,拾级而上,有山门、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大白塔及藏经阁。殿之两侧有钟鼓二楼、伽蓝殿、祖师殿及廊庑等建筑。方丈院、文殊发塔、青龙楼位于其左,占地面积1.55万平方米。 白塔又称佛舍利塔,本名慈寿塔。据明万历十七年(年)《敕建五台山大塔院寺碑记》载,白塔为明万历九年(年)所修,次年(年)竣工。塔为覆钵式喇嘛塔,总高56·3米。塔基正方形,高1·7米,周设勾栏,基上设束腰须弥座,须弥座上为覆钵式塔身,亦称藏式,状如藻瓶,藻瓶上下有宝装式莲瓣披覆。顶部形制复杂,束腰刹座上砌相轮十三重,顶设华盖式露盘,上冠仰月、宝珠,露盘直径约8米,沿边饰垂檐板36块,全为铜铸鎏金,华盖四周及塔腰悬有风铎枚。整体外形线条圆和,给人以巍峨壮丽之感。白塔。现已被人们视为五台山的标志。
《殊象寺》 殊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庙西面,狮子沟北麓。乾隆二十六年(年),弘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进香,见文殊妙相庄严,令人起敬,“默识其像以归”。佛经中释迦有“东方主尊菩萨是文殊,有时现比丘像,有时现国王像”预言。而“文殊”又译“曼殊”,“曼殊”与“满洲”音近,所以西藏0-进丹书时,称清朝皇帝为“曼殊师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狮子沟传言;进而有人就附会说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乾隆和太后对此不加可否,任说其说。回到京师,太后就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样雕刻石像供于香山宝相寺。乾隆三十九年(年),弘历特命内务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规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庙。殊像寺落成时,乾隆参加瞻礼,并作诗道:“殊像全规台庙模,撰辰庆落礼曼殊。金经蒙古犹常有,宝帙皇朝可独无?译以国书宣白业,习之修士翊浮图。虽然名实期相称,师利应嗤谓是乎。”该庙-皆为满族,故清廷称此庙为家庙。
含
早中
晚餐
住五台山
8月
8号
五台山《五爷庙》—河南洛阳《白马寺》
04:00起床、普寿寺早课、过堂
早上普寿寺过堂后,前往五爷庙敬香。结束后乘车下山,前往河南省洛阳《白马寺》
《五爷庙》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
《白马寺》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
永平求法
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曹魏嘉平二年(公元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中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就,为中土戒律之始。曹魏甘露五年(公元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古老传统被打破了。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含
早
早
晚
餐
住
洛阳
8月
9号
洛阳—开封《少林寺》—开封《相国寺》
06:00起床、早餐
白马寺参拜后前往开封少林寺,少林寺中餐后前往开封市区入住。
《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少林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相国寺》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千百年来,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戏剧、小说的喧染,使其驰名中外,更有相公相婆、千手千眼观音、鲁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使它更具有传奇色彩。相国寺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这里原为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年)始创建寺院,称为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长安元年(年),僧人慧云来汴,托辞此处有灵气,即募化款项,购地建寺。动工时挖出了北齐建国寺的旧牌子,故仍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年),唐睿宗李旦为了纪念他由相王即位当皇帝,遂钦锡建国寺更名为"相国寺",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唐宋两代是相国寺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相国寺屡有增修,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寺占地余亩,辖64个禅院、律院,养僧余人,其建筑之辉煌瑰丽,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同时,相国寺的主持由皇帝赐封。皇帝平日巡幸、祈祷、恭谢以至进士题名也多在此举行。所以相国寺又称"皇家寺"。北宋灭亡后,相国寺遭到了严重破坏,以后各代屡加重修,时盛时衰。现在相国寺的主要建筑都是清代遗物,布局严谨,殿宇崇丽,高大宽敞,巍峨壮观,确不愧为久负盛名的古寺宝刹。
今天晚上开封市区左右活动,大家可以准备每天中午返程的中餐。
含早中晚餐住开封
8月
10号
河南开封—苏州白龙寺
5:00起床、相国寺早课、过堂
今天我们将圆满年的五台山朝圣参学,返回苏州白龙寺我们的菩提家园。晚饭后暂时小别。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含早餐
即日起五台山朝拜开始报名;
各位佛有可随喜转发,让更多的有缘同修加入我们的菩提家园。
朝拜经费:元/人(根据人数增减,适当调整费用)
包含:全程车费、住宿费(2—4人/间)、餐费、所有寺院门票、五台山入山费、大朝台车费。
《朝拜五台山注意事项友情提示》:
1:白龙寺朝拜禅学团,属于寺院弘法朝礼修行,非商业化行为。参加团队的所有同修,参团过程中,任何自身行为,一律自行负责,与寺院无关六十岁以上同修,请直系亲属签免责条款方可接受报名,七十岁以上同修,需有直系亲属陪同,或直系亲属指定人陪同。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同修请家人陪同报名参加。请自带必要的药品。
方可接受报名。一经报名参加视为接受此条款。
2:报名跟随白龙寺朝拜团,应积极配合带队法师统一管理,全程统一穿白龙寺义工马甲、随缘参加各寺院早、晚课须穿海清上殿。
请自带宽松、换洗衣服、个人洗漱用品、有居士证的同修请携带、全体必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特殊证件请携带)。
3:全程未经带队法师及义工组长同意,不得单独行动、擅自离团。
报名时请提供本名及身份证号码、个人联系电话、家人应急联系电话。
报名参团同修请严格按照居士入寺礼仪着装,衣着颜色素雅,女众同修全程不穿裙子、不喷香水、不化浓妆、不佩戴夸张首饰。
4:全程茹素,自带食品严禁荤腥、蛋类等有异味的食品。
5:建议全程穿宽松、淑雅衣服,鞋子穿适合登山软底鞋(建议居士鞋)。
6:入住寺院,请严格遵守佛门礼仪。不穿睡衣离开宿舍。不可以把内衣、内裤挂在公众场合。寺院内不可以大声喧哗。未经常住师父允许,不得进入僧寮区域。未经常住师父允许,不的私自拿取寺院任何物品。寺院提供使用物品,用完后务必放回原处。女众在寺院内不可以穿裙子、不可以披头散发、不可以浓妆艳抹、不可以用异味化妆品香水等。离开寺院时,所有宿舍物品归位,清理干净后,带走所有个人物品及垃圾。
7:五台山属于高原气候,早晚温差较大,请参团师兄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适当带好防寒以为、防晒用品。务必穿轻松防滑的舒服鞋子(建议穿居士鞋)。
其他未尽提示事宜按照白龙寺客堂规定执行
报名道开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