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峪的嘉午台景区,奇险峻拔,非常吸引人

白道峪的嘉午台景区,奇险峻拔,非常吸引人,而且有诸多的神秘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去秦岭白道峪时的感受,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内容吧!初闻长安秦岭白道峪嘉午台,以为是“甲五台”。长安南五台山,《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唯长安县南五台为最。”可还有比南五台更甲之胜?后来查知,所谓“甲五台”实是嘉午台。长安嘉午台景区距西安39千米,位于长安区引镇白道峪上。景区西近小峪,东接大峪,南依秦岭,北对少陵原。嘉午台是一处风光秀美的佛教名山,其远在唐贞观元年(年)前,就闻名全国。曾在这里长期居住修炼的有印光、虚云、妙阔、定慧等40多位著名法师、高僧。据载,明清西藏的活佛达赖和班禅赴京师路过长安,就曾住在此处的喇嘛洞中。

及近仲秋的山谷潮湿而阴凉,路边草木虽是葱郁但已失去生机,叶曲茎弯,花败果落,草尖开始变紫变黄,只是草丛中偶尔出现的一两朵或红或白或蓝的野花还能给人带来一点点美艳之感。走进山林,似乎还有些阴冷,不经意间一片落叶钻进人的脖颈,生出短暂凉意。阳光透过密林,射到人的脸颊上,还会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让人明白夏热还未离远。

白道峪内,有一普通小庙。庙门口有你等副对联,给人印象很深。文为“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呈现出一种超然而幽静的情境。庙内后殿台阶上,有位40岁左右的和尚(感觉像是位喇嘛)正在就餐。见到我们几位到来,他并没有站起,但还是很热情地请我们坐下。我们边在旁边的小凳上坐下来休息,一边与和尚闲聊起来。和尚说自己38岁,来此已经四五年了,是喇嘛身份。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我们对这位和尚的来头有些疑惑。看着和尚吃着那些烙过头而有些焦煳的面饼,我关心地说:“你还不会做饭吧?吃着那样的饭菜一定没有什么口感的!”和尚笑道:“再美味的饭菜进了肚子不都是一样的感觉!”我有些诧异,也许修行人与凡人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此吧。

我们参观了一下这座寺庙。这座寺庙叫凉水泉庙。庙殿内门匾书写“清泉圣地”四个大字,为现代人书写,书法很一般,应该是善男信女的居土所赠。在凉泉寺里休息了一会儿后,我们与和尚告别,穿过庙西侧小门,继续向山谷深处进发。不久上得山梁,从这里开始进入奇险峻拔的嘉午台区域。山梁越来越陡峭,左边大峪沟,回望东北向就能看到大峪水库。水库像一块不规则的墨色宝石镶嵌在群山间,又像是一条游动的黑龙被困在大峪口动弹不得。我们沿着山梁,踏过斩龙桥,来到一座七八米高的七层小塔边。原来这是一座砖砌舍利塔,矗立在梁上一块较为平坦的低洼处。

塔形峻拔秀美,给这险峻的山梁上增添了一丝险奇和神秘。提到舍利,不由得想到法门破山石寺佛指舍利。舍利,是佛教圣物,乃正果标志。此舍利塔表明,曾有高僧在白道峪内修行。又听闻印光、虚云大师曾经来此修行,看来不虚。走不远,面前出现一截陡峭的山体。在这峭壁石岩上凿有一条笔直的石阶路,高十几米,大约有四五十个阶梯,每个台阶宽仅能侧着放下一只脚。崖壁上有铁索链,游人须攀索拾阶而上。这就是登云梯了。越上登云梯,穿过地藏庵,进入老虎口。说是老虎口,其实是山腰一侧的一段险路。如果没有老虎口标志,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倒是山石景点处,给人以惊叹。

一座直壁山峰像是被神刀劈开一绺,那一绺几乎要倒向一边的山谷,凡游人必经此地才能前行,而且仅容一人通过。传说,这条山径是当年关公用青龙偃月刀劈开的。破山石旁有一喇嘛庙,里面没有喇嘛,却有两位年轻的居士。穿过石缝,发现梁上有一块巨石巍然挡道,我们只好从一侧通行。回望这块巨石,直径约有5米,仿佛是天外飞来,小心翼翼地停留在山梁的一块石头上。在巨石下的石基正面雕刻有四个大字,即“回心石佛”。我想,如果有人不小心轻轻一推,或者遇到大一点的风,这块巨石就能从山顶页滚落到悬崖下,真是惊险万分。

然而,多少年来,这块巨石依然静静地待在山梁上,如扎根般稳固,一丝不动,绝不是我辈所猜想的那样脆弱,我们也是杞人忧天了。沿山梁继续前行,有高拔的岱顶,在山梁上突起,气势无比震撼而神奇。拾级而上,环顾四周,一小群山。岱顶上有四面临风的兴庆禅寺。左侧寺门挂一木牌,上书“闭关”。想必这是僧人修炼通关的绝佳之处。过了岱顶是中突旁杀的“龙背”,要想见到龙头真颜,胆小者须爬着过龙背,不过左右呼啸的“横风”千万要注意。天梯、虎口、龙脊,可见白道峪里嘉午台景区吸引人的奇险与峻拔,以及它诸多的神秘。

十几年前,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洛夫斯基拍了《白》《红》《蓝》三部曲电影。基于那个时代,笔者对电影存有很多疑惑。不曾料想,在秦岭北麓72峪——确切些说,是在长安境内的白道峪,也发生了“白·红·蓝”三部曲般的故事。晚清以降,诺那、贡嘎大师相继人汉地。白道峪嘉午台上的喇嘛庙喇嘛师父亦分明吹拂着藏传佛风。相对于汉僧青衣,喇嘛一般着红袍。与白道峪满山白石(白道峪也叫作白石峪)相衬,红袍给这幽静的山谷以热烈、刚勇与奔放。关公红颜、青龙刀劈石开路,亦属于同一氛围、气息和格调。

“红”已然进入白道峪之“白”!而在“文革”时,红卫兵更是凭着另一种信仰力量,硬生生地将“白道峪”叫作“红道峪”。喇嘛的“红”更多体现的是灵性,而红卫兵的“红”则是血色。白色的峪石,红色的气血,蓝色呢?天空是蔚蓝色的,炉火是青蓝色的。炉火纯青,从青火中烧出的舍利应该有宝蓝色吧。白道峪,先是以石的白色闻名,后以嘉午台和喇嘛庙而闻名。嘉午者,与藏语“达赖”之意相当。达赖喇嘛在西安住锡于白道峪嘉午台,诚因信仰的召唤而至。所以,白道峪有喇嘛庙是很自然的事情。嘉午者,天空是美好的纯蓝;“达赖”,意为纯蓝的海洋。无须冒充“甲五台”,嘉午台之名够深邃、传神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是否喜欢这样的景色呢,喜欢今天的内容可不要忘记给小编点个赞哦,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dl/12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