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是正国级的她,为人低调朴素,过着清淡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槸澶氬皯閽? http://m.39.net/pf/bdfyy/

本文来源自网络

提到新中国的几位“第一夫人”,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有一位夫人的名字却鲜少人知,那就是韩芝俊。这位韩夫人是何许人也?其实,她就是前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同志的夫人。然而,尽管丈夫是正国级的风云人物,韩芝俊本人却十分谦和低调,默默无闻地扎根在人民群众中。这位生长于革命时代、陪伴新中国走过风风雨雨的“第一夫人”,经历了大风大浪,却依然不忘初心,在名利富贵之下,仿佛一名普通的平民百姓一样,过着清淡而简朴的生活。今年,是韩芝俊夫人的九十岁大寿。这个平淡了九十年的老人的过往,如同她本人一样,低调,却又为着新中国付出着她不容小觑的伟大力量……韩芝俊一、革命年代的婚姻93年的山西省五台县,还是一个风景秀丽却道路崎岖的小小县城。在那个风雨动荡的革命年代里,五台县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优秀的地理位置,很快成为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和革命宣传区域之一。而在县城里过了数百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农民们,也放下锄头,开启了他们的保家卫国之旅,韩芝俊就出生在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中。从小的成长环境让韩芝俊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底层人民的需求。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当地的许多人都加入了共产党,韩芝俊的不少亲戚也不例外,她的父亲韩七海还成为了当地游击队的队长,在当地十分受人敬重。由于见识到了更高的天地,韩七海更加深知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幼小的韩芝俊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先进思想:她7岁便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负责帮忙给游击队站岗放哨,和其他的成员一起“干革命”;到2岁的时候,聪明伶俐的她已经是当地儿童团的骨干成员之一,非常受当地组织的器重。年日本投降后,4岁的韩芝俊被组织挑选,由父亲送进了晋中一中进行重点培养。由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韩芝俊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思想进步也非常迅速,还经常参加当地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年的2月,还不满5岁的韩芝俊因为表现优秀,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开明的父母的影响下,韩芝俊从小就喜爱文艺。由于她文艺天赋很高,表现突出,韩芝俊加入了学校的文工团,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文艺演出,进行革命宣传。那时的韩芝俊年轻好强,有胆有勇,被不少同学评价为“假小子”。因此,颇具“男子气概”的韩芝俊也经常在文艺演出中扮演一些男角。而击退了日寇的人民们在当时通过土改翻了身,有了自己的土地,心里也十分踏实,看到文工团编演的几个话剧都是歌颂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做主人的故事,更加喜爱。因此文工团的表演场场爆满不说,还经常会获得农民们的满堂喝彩,韩芝俊也随着文工团不断转场表演,从晋中一路到了盂县。在盂县,韩芝俊遇到了当时还名为苏铸的华国锋。那时候的华国锋虽然才27岁,但也已经是一名老“革命党员”。为了宣传革命,华国锋跟着当地的地委机关的宣传人员一起去关照当地的文工团工作,那天正在上演《王贵与李香香》,台上女扮男装的韩芝俊一下吸引了华国锋的目光,他情不自禁地驻足,认真看完了全程。韩芝俊也注意到了这个虽然其貌不扬,但双目炯炯有神的山西汉子。男有情女有意,经过熟人的介绍,韩芝俊逐渐熟悉了这个已经拥有十二年“革命经验”的、比自己大十几岁的男人。年0月,在韩芝俊的三舅、当时的盂县县委书记的撮合下,两位心心相印的革命同志终于走到了一起。革命年代的婚姻提倡简约质朴,因此,两个人的婚礼没有大刀阔斧的操办,而是在当地地委书记帮忙布置而成的新房中,对着墙上的毛主席像鞠了三个躬,然后向着周围的乡亲父老们行礼,又由华国锋简略地介绍了一下两人相识的过程,便算完成了。婚后的甜蜜很快过去,年3月,根据党和中央的指示,这对新婚夫妇离开了自己新婚燕尔的盂县小家,北上抵达了石家庄,开始了为其一个半月的集训,而后又随着晋中的同志们一起,开启了他们的南下之途。二、携手南下,风雨同舟二十年年8月,华国锋依照组织安排,驻扎在了湖南省湘阴县,担任当地的县委书记和地委委员。自结婚的第一天起,韩芝俊就心知肚明,她不仅仅嫁给了这个男人,更是嫁给了建设新中国这一伟大事业。因此,秉承着毛主席“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精神要求,韩芝俊义无反顾地告别了自己熟悉的土地,跟随着华国锋一起从石家庄又转道湖南,开始了他们的革命旅途。这一趟,这对新婚夫妇足足走了多公里,最终在湖南扎了根,并且一呆就是二十余年。那时的湖南久经战火,一切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里,华国锋抵达后,在当地开展革命活动,他放手发动群众,和群众一起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生产,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但是韩芝俊却并没有怨言。她在后方默默地做好一切保障和宣传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丈夫的努力。年,韩芝俊生下了长子苏华,她一头要兼顾革命宣传保障工作,另一头又要照顾孩子,两人的小日子过得忙碌而甜蜜。在那时湘阴县的老乡的回忆中,提到华国锋,老乡们总是知道“那个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而提到韩芝俊,老乡们的记忆则变成了“经常一身布衣”,看着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为人处世也非常亲和,“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傲气”,“没架子”。随着华国锋的工作在当地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也慢慢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担任的职务也越来越高。从地方的基层干部一直到省部级领导,华国锋肩膀上的重担越来越大,而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韩芝俊对他的工作无条件地支持,在他“为大家”的时候,默默地撑起了他们的小家:在湖南的二十余年里,两人陆续有了二子二女,韩芝俊主动承担起了孩子们的教养责任,没有让华国锋因为孩子们的事情操一点心;作为山西人的华国锋钟爱那一口“面食”,湖南的厨师们做不出来,韩芝俊就亲自上手,各种拉面、刀削面、筱面、盖浇面都做得格外地道,让华国锋的胃口都“没了脾气”。97年,这对相濡以沫二十余年的夫妇再次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首都北京。那时的华国锋进入了国务院,按照他当时的资历与职位的重要性,国务院业务组为他特地拨了一辆轿车以供代步。然而,韩芝俊依旧延续着他们在湖南时的低调与朴素,从未借调过这辆轿车,出入依然穿着朴素的棉布衣服,以自行车代步,从没有“搞过特殊”。年,韩芝俊担任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政治部主任,公司里也开始计划为韩芝俊配车接送,却再一次被韩芝俊婉拒了。已经四十多岁的韩芝俊依然淡泊名利,十分低调,她同公司里许多年轻人一起骑自行车车上下班,被许多下属晚辈尊敬地称一声“韩姑”“韩姨”,字里话外间,早已将她当成了家里的亲人。三、朴实低调的晚年生活调入中央的华国锋一下子忙碌了许多,仅仅在年,他就亲自跑了8个省,主抓农业生产。这样高负荷的工作终于伤害了华国锋的身体,年,华国锋因为肚子疼住院,由此被查出了糖尿病,而他的夫人韩芝俊肩头上的担子也一下子重了许多。那几年里的韩芝俊格外忙碌,在外,她要负责公司政治部的工作,手头上的会议和活动安排得“密不透风”;在内,为了保障华国锋的身体,韩芝俊成为了丈夫的大厨,开始把握他的一日三餐,想方设法地减油减糖。直到年后,两人相继离休,日子才逐渐悠闲下来。从岗位上退下来的两位老人,开始了他们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皇城根南街九号院那间小小的院落里,老人们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菜园,里面种了不少时令蔬果:华国锋擅种葡萄,而韩芝俊则种了不少茄子、南瓜、山药等丈夫爱吃的蔬菜。每天,韩芝俊都会提前半小时起床侍弄花草,然后再叫华国锋起床;两人对坐吃了早饭后,便会各读各的书,偶尔也会交流两句;下午韩芝俊出门买菜,容易被群众认出来的华国锋则留在家中读报,偶尔接待朋友。这样平静的生活中,老人们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朴素与节约。有一年,侄女从澳洲带回来了一身毛线制品和一床毛毯,送给两位老人。然而韩芝俊坚持“不能养成收礼物的习惯”,最终,华国锋只留下了一条保护膝盖的毛毯,而剩下的毛衣和毛裤,又原封不动地退还了回去。在老人们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们的子女也过着平凡的普通生活。年,华国锋因病去世。在那之后,韩芝俊依然朴实低调地融在百姓当中,至今也鲜少有她的报道出现。这样令人敬佩的谦和性格,除了先天的教育以外,更多的是韩芝俊从小到大的经历: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让老人们更加明白和平的重要性,也不容易被虚荣和物质蒙蔽双眼。德国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如果一个人不过高地估计自己,他就会比他自己所估计的要高得多。”韩芝俊老人的一生,也许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回顾往昔,华国锋温和谦逊,韩芝俊低调内敛,两人互相成就,才有如今这样一段佳话。在现在这个物质格外被看重的年代里,这样性格的人逐渐稀少,更多的人为了追逐一时的快感,反而跌入了名利的漩涡当中。而其实,真正想要获得人们的尊重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dl/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