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槐荫村背靠龙山,前临滹沱河、小银河,二水合流,风景奇秀,气候温和湿润,海拔米,春天来的特别早,被誉为“槐荫春绿”。整个村庄坐北向南,地形狭长,东西长达4公里,村民院落分布在高岗深沟之中,其间有明清建筑的院落多处,文物古迹多处,特别是村中间坐落着年就建成的学校,学校随地形高低分为五层,七个院落,布局高低相间,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槐荫村是一个人丁兴旺,重教兴学的灵秀之地,再加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故经济发达,思想解放,从明清至今,代代有名人。
程飞故居
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二南巷11号。程飞,原名赵树生,槐荫村人,年生。年后,曾任国家外经部副部长。故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平方米。早年为一进两院,现二门和花栏墙已毁不存。砖券大门,匾书“瑞凝”,门前有石雕栓马桩。北房面宽七间,进深五椽,硬山顶,当心间凹进,安六抹头格扇门,原貌未改。东西配房各面宽六间,进深四椽,卷棚硬山顶。南房宽深各一间,卷棚歇山顶,斗栱三幅云,角昂龙形。
医院旧址
医院旧址,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中。民国二十三年(),时任阎锡山晋绥军骑兵总司令的槐荫村人赵承绶,为解决村民就医就药难的问题,医院,中西医结合,村民实行全免费治疗,受到老百姓的欢迎,旧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平方米。一进两院,临街建一排十一间,中设门洞,左右各五间门面房,进深六椽,卷棚硬山灰瓦顶,为门诊。第二排利用自然地形,石券窑洞十一间,中一间设抱厦,单面歇山顶,前置桌幕枋,深一椽,石雕柱础,斗栱三踩,如意昂咀,龙形耍头。由此拾二十六阶进入第二院。正面十一间石券窑洞,周围砖栏杆。二、三排窑洞为病房。此医院解放后为五台县粮食局长期占用作粮库。年粮库搬迁,现为村委活动中心。
槐荫两级小学,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中央。民国二十三年(),由时任阎锡山晋绥军骑兵总司令的槐荫村人赵承绶,为改善民办学条件而创办。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学校统一校服,定校规、设校训、聘名师,时称华北第一名校,培养出了李力安、程飞等我党优秀革命干部。校门内石狮一对。拾二十五阶台阶而上,学校设在三个自然平台上。第一平台,石券窑洞十六间教室,中设台阶进入第二平台,中三间石券门洞顶置石栏杆,正中匾书“槐荫学校”。第二平台有砖结构教室十三间,硬山灰瓦顶,中设门洞,左右尽间旁设小门,通往回廊。自第二平台拾七阶步入第三平台,正面是大礼堂,前设抱厦面宽五间,进深八间,歇山卷棚顶,斗栱三踩,平身科两朵,耍头龙形,礼堂内舞台前置栏杆,顶垂莲桌幕,顶部有天花板。礼堂左右各五间窑洞是宿舍,两侧是操场。礼堂左前方是文昌阁,筑在高平台之端,文昌阁基座南有石券窑三孔,东面五孔,基座高5米。文昌阁是整个槐荫村的制高点,四周砖砌花栏墙,中建文昌阁,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歇山顶,花琉璃脊兽,绿瓦方心,木雕圈口,斗栱三踩,如意昂,平身科每间一朵,耍头龙形。
槐荫两级小学是赵承绶于年出资兴建的,布局整齐,结构完整,至今保存良好,无大的拆改,实属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
槐荫赵氏祠堂,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中央。民国二十四年(),赵承绶出资、赵戴文主持,由娘娘堂原祠迁建现址。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厢房面宽九间,中为门洞,深六椽,硬山灰瓦卷棚顶,原匾已毁,于年新书匾“三晋世族”。正面祠堂面宽九间,进深七椽,前设廊,硬山灰瓦顶,黄琉璃剪边灰瓦心。内设神龛五间,满摆各世神位。祠堂于年揭顶维修,梁架未动。西纠首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设廊,硬山灰瓦顶,斗栱耍头龙形,左右伸出花牙子。纠首房左右各有耳房二间,深三椽,硬山灰瓦顶。东面新建碑廊房,新碑3通,金明昌二年()石经幢1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