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边计生老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古稀之年还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边计生是山西省五台县建安乡北涧村人。在他的记忆里,北涧村从来就是山高路陡,破破烂烂,低头是沟,抬头是山,生活用水要从几十米深的沟底用扁担一步一步往山坡上挑。晴天还好,每遇雨雪天气,年轻人都是一步三晃悠。老年人大都养成了惜水如金的习惯,常常是半年不洗一次脸,皱纹里嵌满沧桑与污垢。户人的北涧村是挂在半山腰上的,村民们的责任田也都挂在山上。想种庄稼,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人说谷雨前后,按瓜点豆。但在北涧村,这样的农谚行不通,天上不下雨,撒下种子也白搭。
农事如此的艰难,生活同样困难重重。村民想出村,必须沿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翻过好几座山,耗费半天的时间,才看得到平川上的庄稼地。有人生病了,有孩子要上学,有人想买一些油盐酱醋,都需要耐着性子走完那段羊肠子似的山路。
无学校、无卫生室、无安全饮水,无通讯信号……北涧村是一个典型的“样样无”贫困村,许多年轻人都外出谋生了,村里的老弱病残也越来越少。
就在这个时候,边计生也动了搬家的念头。
边计生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也不怕穷,但他怕把孩子们给耽搁了。老话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仅有小学文化的边计生也想换个新活法。十几年前,他和老伴儿带着两个孩子肩挑着不多的一点家当,离开北涧村,去大山外面讨要生活。他在五台县的建安村落过脚,他在东冶镇租过房子,也去过定襄县的芳兰村……他陆陆续续搬了七次家,前六次搬家都是萍飘蓬转,寄人篱下。
边计生年纪大了,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都出了问题,长期慢性病的困扰让他失去了打工谋生的机会,老伴儿王素梅同样是个病秧子,各式各样的药瓶药盒摆满了饭桌,老两口吃药远比吃饭的剂量大,仅医药费开支一项就让边计生苦不堪言。
年,边计生一家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元。
年5月,边计生向北涧村村委会递交贫困户申请书,申请批下来了,他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
从年开始,包村干部、包村单位、第一书记陆续进驻北涧村,他们与村支两委一道共同谋划帮扶措施,深入各个贫困户家中,实际调查每个贫困户各不相同的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他们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因户派人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到户精准。
边计生的致贫原因是因病致贫。结对帮扶干部胡云连多次联系漂泊在外的边计生,在电话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帮助边计生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鼓励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村委会也积极帮助边计生老两口办理了农村贫困户低保金,减免了医疗保险费用。年,王素梅因病住院,报销了90%的医疗费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涧村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乡党委政府决定实施异地搬迁,让窝在穷山沟的百姓换个水土。从年开始,北涧村整村异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入倒计时,移民新村确定在建安乡西坝农场。按规定,所有贫困户(61户人)全部实行异地搬迁,每人补贴元,自筹资金每人元。年8月,边计生老两口在移民新村分到双人户的新居。领取新居钥匙那天,边计生和老伴儿都换了一套新衣服,就像小时候过大年一样兴高采烈。打开新房的房门,老人摸着通透的大玻璃,似乎从落满阳光的玻璃窗里,看到他一生当中搬过七次家的辛酸经历。老人不禁感慨万千:“黄土都埋到脖颈儿上了,还能住上自己的新房子,想不到啊,做梦也想不到啊,老伴儿啊,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搬家了!”
有的人劝边计生,搬家也该看个好日子,要放几挂鞭炮,烧点元宝,图个吉利。
边计生直摇头:“咱们不用瞅日子,不用放鞭炮,也不用烧元宝,好日子不是看下的,不是烧出来的,是共产党给的,只要有共产党的好领导,老百姓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边计生没有说错,在移民新村,国家投资建设了平米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专职村医,因病致贫的19户贫困户,全部享受“健康双签约”等健康扶贫政策,实行医疗服务团队定期走访、享受住院治疗“一站式”服务及“”医疗保障政策。仅年,共有15人次享受“一站式”服务,报销医疗费.72元,有效地遏制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
边计生在自己的新房里,第一次喝上了深层自来水,他说在北涧村,早上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挑着水桶去沟底挑水,来回一趟能把人累个半死。现在好了,水龙头按在家里,冬天也不怕水管子冻住了。
而像边计生这样能够享受综合保障性扶贫政策的村民(主要为贫困户中60周岁以上半劳力、无劳力农户)一共有41户58人,其中一类低保7户8人,二类低保2户3人,三类低保32户47人。同时为鳏寡孤独5户6人办理了五保待遇。
在政策兜底的同时,移民新村通过发展光伏产业(在茹村乡建设千瓦光伏电站一座,目前收益9.9万余元,形成村级集体经济,由村集体进行二次分配),设置公益岗位23个,带动17户贫困户稳定增收;通过谷子种植项目(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实施谷子种植项目,与原平小杂粮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种植晋谷21号优质谷子余亩),带动贫困户23户41人,人均增收元;通过整村提升工程(移民新村新建平米村级活动场所、平米标准化卫生室,平米文化活动广场,新建水井一座,村民全部饮用自来水,电、网全覆盖,彻底解决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等问题),使村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通过结对帮扶(龙泉学校与包村干部、村支两委、第一书记积极开展贫困户大走访、政策大宣讲活动,开展节日慰问和农业生产帮扶活动,积极促进消费扶贫),不仅确保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退尽退,扶贫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而且提升了贫困户自强自立的信心和主动脱贫的能力,同时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卖粮难问题。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民收入往往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正比。为了带动移民新村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扶贫干部与村干部一道积极招商引资,他们引进了五台县村连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小杂粮基地,集中流转村集体荒坡地亩,村集体一期收入就达60万元;同时,43户农民与公司达成共余亩土地流转意向;年,投资余万的小杂粮加工厂扶贫项目正在移民新村兴建中,就此改写了北涧村人靠天吃饭的历史。而那段历史,也成为类似边计生这样的老人茶余饭后的一点苦涩的谈资。
边计生于年正式脱贫。脱贫后的边计生和老伴享受低保金每年元,养老金每年元,村里还安排了保洁员。近万元的年收入足以保证老人安度晚年。老人激动地逢人就说:“对我这个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头子来说,吃了低保,吃养老,病了还有医疗保,白面大米天天吃,小米捞饭拿油炒,我过上好日子了,我真开心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