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节的习俗大约始于周代,最初是一个充满祥和惬意气氛的节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现时的清明节,是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最宜扫墓祭祖、春游踏青;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活动,增添情趣。二零零六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代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深层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国传统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落实了中国圣人孔子与佛教始创者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六世纪所提倡的孝道。人们会在当天前往祖先或亡者的坟墓、骨灰塔祭拜打扫,并以亡者的名字做功德。
孔子与佛陀虽分别住在中国和印度,但两者却生存于同一时代;孝道是两者为促进人间和谐,共同提倡的教义。
孔子所提倡的孝道已根深蒂固地融入中国人的社会体系,以致每个人都明白到自己在清明节对祖先所应尽的义务;其文化意义正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文内涵所在。
在佛教的《善生经》中提到,为人子女的义务就是时常做功德回向给已故的父母。因此,身为佛弟子者应在清明节追思怀念已故的祖先,并以亡者的名字做供养来帮助他们解脱。
是故清明之际,佛教各大道场都会举行清明思亲法会,超度十方六道亡灵,而居家佛弟子则可以实行以下的项目:
一、到祖先灵位的坟墓、骨灰塔等地做打扫和拜祭。
二、到寺庙为往生者做超度法会,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三、为亡者受戒,并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四、为亡者做任何功德、一切善行,如供僧、点灯、放生、布施等,将功德回向给亡者。
在清明节的时候,除了扫墓及祭祖以外,应遵循祖先的教诲、发扬祖先的美德,并且将一切善行功德回向给他们,令他们早生净域,离苦得乐,这才是实践孝道最具体的表现。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原著作权无法考究。本文不代表福圣寺传媒、佛法禅定的观点和立场。
五台山福圣寺乘车路线:
福圣寺在五台山西门收费站外,即西线进山路的路东边(清凉寺山脚下)。
1、北京方向的在六里桥坐大巴到五台山景区下(全程高速);
2、从其它地方来的,到太原汽车东站坐大巴到豆村。
3、飞机:可坐到五台山机场,或者太原机场(汽车东站有大巴直到豆村)。
对公帐号: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五台支行
客户名称:山西省五台县福圣寺
账号:
五台山福圣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