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近一百多年来,五台东冶地区孕育出了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在世界有影响的人才群体,成为近代以来人才相对集中的重要区域之一。
原标题:群星璀璨闪耀历史天空
——近现代五台东冶地区涌现重教办学群体人才原因探析
槐荫学校杨峻峰摄
近一百多年来,五台东冶地区孕育出了一批在省内、国内乃至在世界有影响的人才群体,成为近代以来人才相对集中的一个区域之一。一个方圆一二十里的地区,有如此众多的人才出现,着实让乡人引以为豪,也同样让人不可思议。但任何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偶然中定有必然。因之探究其原委,显然很必要。研究他们的成长历程及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相互之间的渊源,对研究中国现代史很有意义。
历代名门望族在区域文化继承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从不间断的文风、文脉,造就了五台东冶地区人才的涌现,使东冶地区的近现代教育出现了辉煌的成果,培养出了一大批栋梁人才。这些人才振兴家族,出现了许多的名门望族。历代名门望族在区域文化继承中所起的独特引领作用,是东冶地区近现代教育走向辉煌的必备条件和动力。
赵氏家族自明代移民东冶地区后,历代子孙勤于耕读,经过长期积淀后开始崛起。赵氏家族早在多年前的明朝就有四世祖赵时林担任过南京户部侍郎,九世祖赵稽古任督察院右副御史。到了清代更是人才济济,村里举人、进士、太学生、贡生就有人之多,家族“学而优则仕”蔚成风气。
续家先祖于明永乐二年(年)从洪洞迁往西社后,经过长期发展、繁衍,成为清代雁门16望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续氏一门举人达15人之多。到清末民初,又涌现出著名的“续氏四杰”即续西峰、续范亭、续式甫和续保峰等历史名人。续氏家族紧跟时代潮流,西社一个村就有同盟会员15人,参加忻代宁公团的达60人之多。据统计,当代西社续氏有地师级以上军政干部30余人,副教授以上专家70余人。中央电视台在多套节目中曾向海内外专题介绍了西社续氏。
五台东冶地区的徐氏家族,也是明初大移民的产物。徐氏定居到五台县大建安村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徐润第的上13代,家境极其艰难,力耕而食。到十一世徐赐禄,随乡人入塞外贩卖牛羊,并小有成就,成为徐家中兴的关键人物。此后的徐家,设家塾,延明师,教本支弟子,以“耕读传家”。明清两代,建安徐氏有进士、举人15人,得封功名官职者余人。自清朝顺治初年至光绪末期,年间,徐家任七品官职以上的有50人之多,得诰封的15人以上。
正是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徐氏家族才出现了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名人徐继畬。
就东冶地区来看,徐继畬是传统科举体制下把该地区传统区域文化推向最高潮的代表人物。徐继畬通过科举一举成就功名,在东冶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时至今日,徐继畬仍是东冶地区百姓鼓励子女成功成才的榜样。
续西峰建设的西社女子小学
名门望族办学施教走在时代前列
崇文重教的历史风尚,“学而优则仕”的唯一通途,加之榜样的力量,使得东冶地区重教办学蔚然成风,人才群体渐次涌现。特别是名门望族的办学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的办学施教观念及方针在东冶地区,或在区外异地,均走在了前列。徐继畬的执教办学之路。咸丰六年(),平遥超山书院专程聘请徐继畬为书院山长(院长)。执教书院9年,无日不展卷,无日不执笔,辛苦备至。徐继畬执教之前,平遥人中举的机会寥寥,但徐继畬执院后,乡试、会试得中者很多,成为山西省内最有成绩的书院之一。
徐继畬还是我国历史上首位专科大学校长,清同治王朝创办“同文馆”的总管大臣、总提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和反愚弄的需要,于年(同治元年)在北京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亦称“同文馆”。这是一所培养翻译人员的外国语学校,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负责人为管理大臣,下设提督、帮提调。年并入京师大学,次年改称“译学馆”。徐继畬在任同文馆总管期间,对我国早期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奠基和启蒙贡献。
当徐继畬入主同文馆任了总管后,同文馆的性质便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他通过总理衙门和恭亲王奕诉,将同文馆的办学方针改为积极为日后进行朝政改革而培养。
首先,他摒弃了清王朝以往每期只招收30名十三、十四岁的八旗子弟学习外文的做法,改为不论满汉子弟均可入学,扩大了招生范围,提高了招生质量;其次对同文馆的原有教材进行了改革,除原有的英、法、俄等外文教材外,又增加了《瀛环志略》,更有美国博士丁韪良所著的由水、气、电、力、化、算七分册组成的《格物入门》。徐继畬亲自为该书作序,作为重点教材。再者,增设了数理化天文地理各专业学系;第四,聘请四方博学之士担任同文馆教授,如美国的丁韪良、博兰雅、法国的毕利干等等。与此同时,徐继畬又通过总理衙门出面与朝廷交涉,积极为同文馆日后毕业的学子寻求仕途出路,要求朝廷对其委以三、四品的官职加以重用,直接参与朝政。
(续西峰)
续西峰创办川路学堂、西社初等小学校和女子学堂。续西峰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者,是孙中山先生及其倡导的三民主义的忠实实践者,是北方地区辛亥革命的先驱和反清、反袁、反封建军阀的领袖人物之一,被当年的人们称为“华北的革命巨子”。他率领忻代宁公团攻打和守卫大同40余天回防后,为了培养革命需要的人才,继创办宏道高级小学川路学堂之后,又回村里发动群众拆寺庙,建小学。他让富人出钱,养车户出车拉运建筑材料,一般贫苦村民出劳力。学校建成后学生免费上学,并将村外功德寺出租土地的收入交由学校支配,由此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川区初等小学校”和女子学堂,为村民子女上学念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设施。
(阎锡山)
阎锡山创办了五六所学校。他个人出资在河边村与太原市先后成立了川至中学、进山中学等,并创办了山西省国民师院,这些都为日后山西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冶地区留日学生创办新式学校
山西的近代留学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第一个出国留学的是赴美留学生孔祥熙。年,山西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洋。这一年,首批50名学生赴日留学。此后,留日学生日渐增多。有关资料显示,五台赴日留学生43人,其中大多数是东冶人,东冶地区的留日学生数量居忻州各地之首。他们在留日期间接受了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归国后创办近代新式教育、传播民族思想,大大加速了东冶地区区域社会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年,续西峰在崞县宏道镇创办川路高等小学,聘请留日学生康佩珩、赵三成任教,秘密教授学生兵法,并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教材,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
年,由槐荫村长赵长庚发起,在东冶镇创办了新型学校沱阳学堂,由留日学生、同盟会会员赵子礽任校长,由留日学生张侗等亲自任教授课,传播新文化,宣传三民主义,使沱阳学堂一开始便成为一所政治倾向进步、革命思想活跃的新型学校,培养了徐向前元帅和赵承绶、杨爱源等一批辛亥革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
同年,留日学生赵三成等将槐荫村的一所祠堂改建成一所女校,提倡男女平等,成为五台县第一所女子学堂。槐荫村的赵长治则受聘于郭家寨村,创办了文西学校,培养新型人才。
此外,还有东冶地区当代名士积极办学。
徐士瑚,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教授,五台大建安村人。曾任山西大学校长。年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柏林进修回国后,任山西大学英语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代理院长。年6月——年7月出任国立山西大学校长,年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谢克昌,东冶南街村人,曾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被任命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办学施教的风气绵延至今。
(本文选自《忻州日报》,文字有删减。)
村镇由来
自古东冶有二说
东冶镇地名来历有两种传说,一说古代这里是冶炼铜铁之地,地处忻州之东,故取名东冶。
一说古代槐荫村赵姓始祖名叫赵东冶,先在五级地设摊经商,后因五级地被水冲毁,迁址东冶老爷庙前,利用土崖挖成土窑,避寒住宿,以卖豆腐为生,兴旺后,又兼营粮食交易,该人办事公道,交易公平,深受乡民信赖,家业和名气越来越大。在他的影响下,该地人都学他经起了商,并以公平作为经商的信条,致使二州五县、十里八乡很快知道了这一经商风水宝地,商贾迅速云集在此,不久这里便发展成为一个很有规模的集镇,后人为纪念赵东冶带动地方发展的功德,以他的名字为此地取名为东冶。
欢迎留言投稿
更多五台徐氏人物事略:
(点击可自动跳转)1、五台徐氏始祖才甫公传略:以德立行螽斯缉缉瓜瓞绵绵2、五台徐氏四世祖文源公传略:幼弱舛剥兄若父克昌厥族自此始
3、五台徐氏八世祖光澄公传略:勤治宁夏府名扬美清窑
4、五台徐氏中的精英——徐继畬及其《瀛環志略》5、作为徐氏族人,你所不知道的徐向前元帅创造的我军18个第一!6、五台徐氏中的精英——实业界的佼佼者徐一清7、国民少将徐抡元:辛亥之志士、革命之中坚!
8、遥寄哀思远悼英魂——追念山西大学原校长徐士瑚先生9、中华之英杰、同盟会志士——徐翰文烈士碑记
10、五台徐家好女儿、巾帼英雄——徐子英
11、五台徐氏好儿女、抗日英雄徐秉谦同志革命的一生
12、人物事略:五台徐氏好儿女、抗日英雄徐秉谦同志革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