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追寻美食文化,情系舌尖中国品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80.html

年寒假,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追寻美食文化,情系舌尖中国”寒假社会实践团分赴浙江省舟山市、浙江省温州市、河南省漯河市、陕西省西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5个地区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共探访5处地方性特色美食,由南向北涉及了祖国版图的东南沿海、中原以及西北这3个地区地区,并在实践期间拍摄了照片和视频,旨在宣传家乡美食文化、提高家乡文化自信,让家乡美食养育一方的同时享誉世界。

01东南沿海地区

不畏艰险:“靠海吃海”的海鲜文化

——舟山沈家门夜排档

探访者:朱麒璟

沈家门夜排档坐落在著名的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边,依山傍海,以观海景、尝海鲜、购海货为特色,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朱家尖以及金庸笔下的桃花岛隔海相望。冬季并非夜排档的旺季,二月的海边寒风呼啸,半开放式的摊位屋中难免有一丝寒意;春夏时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又逢渔获盛时,全长一千米的夜排档摊位往往人潮涌动、座无虚席。

尽管食客不算多,摊主的热情和食材的质量却丝毫不打折扣。摊位前,新鲜的青砖鱼、带鱼、鲳鳊鱼、龙虾、皮皮虾等依次排开,供顾客挑选并决定烹饪方式;另一边,厨师开火掌勺,清蒸爆炒、凉拌红烧,动作流畅麻利,不求精致,但求处理迅速,最大程度地保留海鲜的本味。

摄于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夜排档

舟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群岛设市的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舟山的海鲜文化。然而,“靠海吃海”的另一面,是舟山缺乏适宜耕作的土地,传统农业难以发展;与大陆隔绝,甚至市内交流都颇为不便。广为流传的美食,是先人们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如今的生活,亦是祖辈们勤勤恳恳、不畏艰险的奋斗成果。

继承创新:传统美食中的“温州模式”

——温州五马街

探访者:陈小宇

五马街,古称五马坊,温州旧城古街道之一,东起解放街与公园路相接,西至蝉街与府前街相交,街长四百米,宽十二米,街两侧拥有十四条小巷。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引起全国人民的瞩目。商贾云集的五马街,成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商业街。五马街之于温州人正如南京路之于上海人,它的兴衰变迁记录了温州城的发展轨迹。由此,许多温州传统美食与温州传统美食品牌也起源于上个世纪的五马街口。

摄于浙江省温州市五马街

温州古名东瓯,温州菜被称为“瓯菜”。瓯菜多以海鲜入馔,鱼类食俗,源远流长,传统深厚,见于史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史记货殖传》载:“楚越之地,饭稻羹鱼”。

在众多瓯越美食中,温州鱼圆最富盛名,被誉为瓯越美食文化之瑰宝。强能鱼圆、鱼饼制作工艺创于年,被认定为“浙江老字号”强能鱼圆也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街头小吃摊起步,创始人陈瑞康白手起家,一代代人始终追求传统味道,还原温州老味道。当然,强能鱼圆在坚持独特创想的经营理念的同时,亦结合时尚趣致的现代元素,为消费者带来最舒心、最放心的服务体验。如今,强能鱼圆已然成为温州小吃的一张城市名片,以传统美食和文化元素屡获业内外权威人士及媒体的好评,是实至名归的“中华名小吃”。

而说起温州馄饨,温州人耳边就会响起夜深人静时巷子里敲竹梆的笃笃声——馄饨担,是老温州人的回忆。温州的长人馄饨铺始于年,当时乐清人陈立标在温州挑着担子流动叫卖,他制作精细,馄饨皮很薄,用盐适当,馅肉用新鲜瘦肉。盖料更讲究,尤其是汤清见底,深受大家欢迎。由于他身材颀长,人们都称他的馄饨为“长人馄饨”。而随着抗战胜利,市区解放北路五马街口形成了金纱市场。为适应时代的需要,馄饨担便固定下来,摆在铁井栏口经营。八九十年来馄饨店几经易主,起起落落,艰难进取。新中国改革开放后,长人馄饨铺由餐饮传人马秀珍女士掌管,在她几十年的用心经营下,长人馄饨这块温州人的餐饮品牌也越来越有影响力了。近几年来,长人馄饨也在保留其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馅料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虾仁馄饨,鸡肉馄饨,牛肉馄饨,打破了传统馄饨只能用鲜肉馅的观念。如今长人混沌已经是温州市民家喻户晓的名小吃之一,并被冠以中华名小吃之殊荣,同时被列入温州市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摄于浙江省温州市五马街街口长人馄饨店

此外,还有扁头灯盏糕、清江三鲜面、温州泡泡等等温州传统小吃品牌,这些美食品牌的背后是源远流长的励精图治、开拓创业、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亦是一代代人继承传统技艺,融合时代风味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努力实践。

02中原地区

开放包容:源远流长的“御汤”文化

——河南漯河

探访者:吴姣杰

早餐店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是很多河南人忙碌的一天的开始。胡辣汤是河南的一种特色小吃,相传创于宋明,有“御汤”之称。时至今日,胡辣汤的招牌已经走进街头巷尾,走出黄淮豫地,在舌尖上得到传承,融入河南人的味觉记忆中。

走进这家位于漯河市新店镇街口的北舞渡胡辣汤店,顾客有六十多岁的老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十来岁的孩子。胡辣汤老少咸宜,贯穿着河南人的孩提时代、青春岁月和金色年华,也触碰到拼搏在外的异乡人对于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这家胡辣汤店里来往的大多是邻里街坊,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自己跑到街上喝。如今他们带着朋友、孩子来,配上半张油馍、一屉小笼包,吃上一顿冬日里简单温暖的早餐。小店里十来张桌子,客人一拨接着一拨。老板介绍说,他们四点多就开门熬煮,一天可以卖出十几锅。

胡辣汤的做法大同小异,形成了以地域划分的不同的派别,比如著名的逍遥镇胡辣汤、北舞渡胡辣汤。在河南,甚至可以看到胡辣汤一条街。胡辣汤的用料十分丰富,在宽口碗中,盛着木耳、粉丝、面筋、海带,用阔瓦匙舀一勺,有面筋、葱花、花生、牛肉。八角、胡椒、桂皮、茴香,各种香辛料熬制其中,舒肝开胃。

和而不同,兼容并蓄,胡辣汤里煮着河南的水与面、食与材。平原广布,历史悠久,河南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地处中原,通达四方,形成了河南人开放包容的处世之道。

摄于河南省漯河市北舞渡胡辣汤店内

03西北地区

匠心独运:十三朝古都的“舌尖古味”

——陕西西安回民街

探访者:张若菡

回民街位于钟楼旁,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因上世纪开始有众多回族人聚居而得名,街区内能感受到浓郁的穆斯林文化氛围,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走入回民街,这里青石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各式餐饮店沿路贩售,香气四溢,古人有云“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这一区域有唐代含光门、明代西城门楼群、众多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和都城隍庙、西五台等众多文化遗迹。晚上的回民街有着与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当地风味小吃饭馆,常常络绎不绝。各式揽客的灯箱将街道映得五彩斑斓,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烤肉串、涮牛肚的烟火在不甚明亮的灯光下弥漫整条街,人群熙熙攘攘。除此之外,还可以到鼓楼广场的座椅上歇歇脚,看卖风筝的小贩把数十米长的风筝一直放到马路对面的高楼顶上,被浓浓的生活气息包围,似乎白天的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从对老米家泡馍、黄桂柿子饼、李慕莎甑糕等小吃店的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美味背后传承千百年的匠心精神。一碗羊肉泡馍要将肉熬制一宿才能做到肉烂汤浓、肥而不腻。一锅甑糕要消耗一公斤的蜜枣才能将每粒糯米被枣胶包裹。“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或馋性千娇,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体味。”只有充分了解家乡美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的理解它、发扬它。

摄于陕西省西安市回民街

无论是发源于北宋年间的羊肉泡馍、创于元明的柿子饼、还是传承千年的肉夹馍都代表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象征着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软实力,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石,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发扬家乡美食文化的责任,希望日后这些传承千年的美食不止誉满一城,更能享誉世界。

质朴纯粹: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新疆乌鲁木齐海尔巴格

探访者:王琳琳、苏比努尔·苏来曼

新疆民族特色美食历史悠久、民族气息浓厚。海尔巴格餐饮美都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团结路,周围是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带,所以该餐厅的新疆特色美食地道传统,是旅游观光以及体验与感受新疆民族美食文化魅力所在的代表性餐厅。

摄于乌鲁木齐市海尔巴格餐饮美都

新疆的美食文化向来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闻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包括新疆羊肉串、马肠子、抓饭、新疆拌面、馕、烤包子、大盘鸡等。新疆抓饭维吾尔族的特色美食之一,用胡萝卜、洋葱、羊肉炒在一起后,铺一层泡好的大米焖制而成,口感极佳,营养丰富。由于抓饭具有较多油脂,以前的维吾尔族人民习惯用手将抓饭捏抓起来食用,认为这种食用方法更加美味,“抓饭”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然而现在出于对文明和卫生的考虑,饮食习惯发生了改变,绝大多数新疆人都会使用勺子吃抓饭,但还是有少数维吾尔族老人一时难改饮食习俗,将“用手抓”这一吃法沿用至今。新疆的抓饭店遍布大街小巷,地道美味的抓饭其实并不少,但海尔巴格作为致力于发展新疆美食的代表性餐饮企业,在抓饭的色、香、味甚至是摆盘方面都在追求完美,达到“工艺菜”的标准,这也是其致力于推广新疆美食的匠心所在。

(新疆抓饭)摄于乌鲁木齐市海尔巴格餐饮美都

油塔子是西北回族人发明的主要用白面和羊尾油制成的面油食品,但由于深受新疆人民的喜爱,他们其做法和吃法做了进一步改进。海尔巴格餐厅会加黄萝卜和新鲜羊肉制成咸香式油塔子,亦或是加入核桃、芝麻等坚果碎制成甜香式油塔子,这种改进方式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油塔子的文化内涵,其也成为了新疆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一个油塔子,一杯热气腾腾的新疆奶茶,搭配虽然简单,但却能赋予一个新疆人一整天的精神活力。

(新疆油塔子)摄于乌鲁木齐市海尔巴格餐饮美都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其饮食文化,淳朴憨实的新疆人民对其独有的家乡美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海尔巴格餐厅全力打造民族品牌的推动下,新疆民族特色美食在推广和传播中走向全中国,甚至走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华美食文化的多元与地方性民族美食的韵味。

小结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这样写到“曾于一个冬夜偶然听到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不禁出被窝、取油灯、看小贩刀刃横飞,遂得一盘,重新躺下,枕上咀嚼,直至入梦”,“食”作为物,自有其独到的口味,但寄情于物的人,却能从中品出满满的情怀和感悟。

夜排档里新鲜的青砖鱼会让你想起舟山海边湿润的风;热气腾腾的薄皮馄饨会让你忆起深巷里的竹邦的笃笃声;甜软的柿饼能让你想起丹桂飘香时临潼路畔红艳欲滴的柿树。《舌尖上的中国》有言“中国人对食物的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传承千年的美食里有几代人的记忆,它是一方水土独特的文化凝聚,也是当地人共有的文化认同。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今天,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宣传和发扬家乡美食,让更多人了解它,传承它,让这些囿于深巷中的“童年味道”不止誉满一城,更能名扬世界。

图文

朱麒璟、陈小宇、吴姣杰、张若菡

王琳琳、苏比努尔·苏来曼

排版

李岚

责任编辑

于海情鲁昕怡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生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ls/8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