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塬遗事
李宝智
曹家塬,渭北旱塬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千阳县东,西地理位置的中心,古称‘中原’,这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这是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曹玉莲与曹家塬,
曹家塬没有曹姓人家,自然让人浮想联翩,听我慢慢道来,说来话长。明太祖二年(年),曹家塬出了一个名人叫曹振邦,官居朝野、为官清廉、效忠朝廷。被人尊称曹清官或曹天官。随后举家迁到京城。天官府里居住。但曹家塬仍然有一处庄基和几百亩土地。亲门户族在此居住耕种。至今曹家沟沟还在,地名至今未变。那几百亩土地直到曹振邦被奸贼魏忠贤所陷害前仍然耕种。曹振邦被贬,不堪受辱。在天官府拔剑自刎。曹之妻投井身亡。曹家仆人曹福为报天官收养之恩,当日夜带着曹天官唯一的女儿曹玉莲逃出京城,投奔山西大同未婚夫李恩,与此同时将消息传回曹家塬,亲门族户担心被满门抄斩,弃了家园,当了田产,四散逃往他乡谋生。事情平息后,又陆陆续续隐姓埋名回到曹家塬,赎回了部分田产,在此生活,加之明朝初年从山西大同移民而至的人,从而形成了曹家塬没有曹姓人家,后辈为了纪念曹玉莲修有庙宇一座,取名〈中原庵》,后来随着时间侵蚀,演变成了今天的娘娘庙,己经没有了曹玉莲的雕像,秦腔传统剧目,〈走雪〉又名〈走雪山〉〈反大同〉〈广华山〉〈聚峰山〉〈南天门〉等,京剧,晋剧有同名剧目,讲述的就是这个明天启年间曹家塬人的动人故事,在关中大地及甘肃一些地方叫〈曹姑娘走雪〉,听老一辈人说:曹家塬从不唱〈走雪〉,怕揭伤疤,解放前有一会长不信邪,非要晿〈走雪〉,结果戏唱到中途,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从此再也无人敢冒这个险。二,‘没垛脑’碑子与曹家塬,曹家塬有块麻石碑子,周边百姓称其为‘没垛脑’碑子,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呢,话说:清同治(一)时期,回军不断入县,千阳境内一日数掠,同治七年(年)五月清兵提督李佑厚带兵与回军大战于曹家塬中炮毙命,曹家塬人民为了纪念李佑厚立了一个麻石碑,上书(李公血战处),后被人们称为‘’沒垛脑‘’碑子,年农田基本建设时期石碑才被不知情的群众拉去打胡基用,改革开放新农村建设时候旧房拆建石碑被一村民当房檐石用,旧庄基复恳时被埋于地下。三,苜蓿与曹家塬
清光绪年间,山西五台县人裴作则到千阳任知县,在其任上,为千阳办了不少好事,在农业生产方面引进许多当时千阳没有的品种,如苜蓿,韭菜等,光绪二十五年二月,裴作则初任千阳知县,从家乡带来一包苜蓿籽,第一次开堂时,他让三班六房各准备纸帛一张,声称要发放花籽,要求每个官史,各种一日畦,违者剥职为民,衙门不再启用,裴知县找来酒蛊一盏,如此斟酌,花籽发完后,有人问知县,这是什么花,裴知县笑着说:‘姑且叫紫色蝶形花吧’,衙门官吏种植苜蓿,收了许多种籽,七月十二曹家塬有古会,唱大戏,裴知县就把苜蓿籽带到戏场,分发给四乡八村的民众种植,苜蓿在千阳从此落地生根,赿种赿多。四,手工作坊与曹家塬
时间的跨度总是那么的惊人,年7月千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是百姓扬眉吐气,农民得到了土地,各显其能,特别在自然村南塬,(一组)以熬糖稀,做糖饼,做灶糖远近有名,有酒房,粉房,和食品做坊,还有打铁的,做木活的,挂面的等,当时周边有句顺口溜叫‘’金北京,银风翔,不如南塬一后晌‘’,说起木活当数薛家坪(三组)薜木匠的绝活,手推车和大车的制作工艺,以结实耐用,轻巧名誉千阳及周边各县,听老一辈说:盘龙塬一姓党的财主,家大财旺,从兰洲请了个大车师傅,也请了薛木匠为他家做几辆大车,兰洲来的师傅手艺高,人傲满,看不起穷乡僻壤的薜木匠,薜木匠看在眼里也不言传,只管做活,第一辆大车做好后,兰洲来的师傅不服,挑三拣四找毛病,薛木匠说:师傅,你把我做的这辆车拆了,我就拜你为师,工钱归你,兰州的师傅说,好,一言为定,结果拆了一天也没拆下一个零件,说要放水里浸一下再拆,薜木匠说行,水里浸了半天还是没有拆开,面子不好丢,卷铺盖回兰州了,从此方圆百里人都说:‘薜家坪木匠茆硬。’挂面当数同门寺(七组)最有名,以面细如线,柔软如筋,汤清如水,实为千阳一绝。武家壕(四组)的地社火,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表演精彩,是集锣鼓、表演、杂耍、为一体的群众性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活动。有尤显古战场的马社火、玄妙险峻,意趣横生,粗犷彪悍、威武雄壮的锣鼓队、传神夸张的社火脸谱等,传承着曹家塬民俗风情,喷芳着泥土气息,以其自娱性的强大生命力而延续至今。到年初级合作社成立才慢慢转为集体经营,人民公社成立后由于各方面原因被取缔。责编:荣耀千阳
徐斌玉法律咨询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