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截止年9月3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64亿元。据蓝光发展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93亿元,扣除预收帐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01%,净负债率为.78%。
近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截止年9月3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64亿元。
据蓝光发展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93亿元,扣除预收帐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01%,净负债率为.78%。
年,对于蓝光发展而言,这1年或许比一个世纪还长,陷入“生死局”,想爬出来,但又无能为力。
不仅深陷债务危机,而且全国多个项目被爆疑似停工。
三年,百亿到千亿
曾是“川系一哥”的蓝光,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了百亿到千亿的跨越,而这背后则是不断加杠杆的结果。
年,蓝光发展销售额“破百亿”,其董事长杨铿则公开表示将投出亿元用于房地产投资。
年是一个新的节点。蓝光控股集团旗下蓝光发展借壳迪康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完成重组上市,自此进入了不断加杠杆、扩规模,开启急速扩张,大步伐走向全国。
年上市后,蓝光发展“攻城略地”,新增土储数量爆发增加,销售额也从年的百亿级发展到年的千亿级。
蓝光发展财报显示,年至年,蓝光发展单年拿地数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60宗。据wind数据,蓝光发展到年的土地投资金额达到亿元的历史顶峰。
除了在拿地总额上实现了历史高峰,蓝光地产在急速扩张的路上还多次高溢价拿地,年,蓝光发展以近20亿元拿下合肥市高新区亩的地块,楼面地价元/平方米,溢价率%;年,蓝光发展以9.97亿元在青岛拿地,溢价率高达%;年4月,蓝光地产历经轮激战,以溢价率%拿下河南南阳一幅地块;随后的5月和6月,又分别以%、%的溢价率继续在河南补充土储。
对于近年来蓝光发展的扩张节奏,业内人士认为,公司近年通过高成本、高非标及到期分布较为集中的债券融资去加杠杆,而土储片区又相对集中和下沉,使得这几年财务杠杆和流动性承压,每年的现金回款难以支撑较高的财务和土地款支出,在近两年债务进入密集到期时期,再融资难以滚续上,自身流动性和经营回款不足,因而出现债券兑付困难。
蓝光全国多个项目停工?
宁波余姚,蓝光雍舜府曾卖出余套房子,原定年底交房一期,明年六月交房二期。但最近有业主到现场后发现,项目施工进度停滞了!工人跑了,售楼处搬空了,连销售的电话都打不通了!
根据余姚住建局回应,因蓝光集团整体资金链问题,导致余姚雍舜府项目出现了局部停工现象,影响了工程进度。
事实上,近1年来蓝光停工的远不止这一个项目,仅宁波就有好几例:
宁波奉化的蓝光月映华章也陷入停工风波,在东方论坛上,一份业主发帖称:“因蓝光集团出现债务危机,已无力开发奉化方桥地块项目,现已于3月停工。”
宁波海曙区的月映澜堂项目,曾经片区的“地王”,风光一时无两,如今同样面临风险。有业主投诉到了群众留言板,担心烂尾,称“连销售人员都承认蓝光地产因资金问题很可能要破产。”
纵观全国,蓝光的停工风波可不只是发生在宁波,惠州、重庆、昆明等地同样面临这样的操作。
重庆,蓝光芙蓉公馆在7月处于半停工的状态,施工进度无比缓慢,只是偶尔有一两个工人撑场面。
除此之外,重庆还有多个项目被推上风口浪尖,翻开地方留言板,蓝光未来城、蓝光鹭湖长岛、蓝光雍锦湾,都出现停工现象。
昆明,经官方确认,因资金问题,蓝光德商天域停工,网签备案系统已被锁。另外,蓝光芙蓉、蓝光云报芙蓉园、蓝光花田国际二期等项目也传有停工消息。
惠州,业主吕先生爆料,蓝光雍和园三期房屋已经停工半年,业主担心原计划今年10月30日交楼的日期大概会推迟。
跌下神坛
据蓝光发展年半年度报告公开显示: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降低24.51%;实现利润总额-50.7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21亿元。截止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93亿元,扣除预收帐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01%,净负债率为.78%。
这些数据意味着,蓝光已经背负上了严重的信用污点,很难再获得资本市场的信任,以后的融资之路难于上青天。
要借钱,先还债。没有钱还债怎么办?蓝光只能开启“卖卖卖”模式,急卖资变现。
所以,蓝光整体出售了成都天府黑钻项目,由万科接手,“黑钻”秒变“星耀”。
从施工进度来看,该项目进度较快,外立面已部分呈现,随时都有可能开卖。值得一提的是,黑钻是蓝光的TOP系产品。果断转让优质资产,蓝光面临的资金困境可见一斑。
事实上,蓝光暴雷只是房地产行业“史上最严”调控趋严下的一个缩影。
“三道红线”之下,从闽系房企,到渝派房企再到川派大佬,泰禾、蓝光、华夏幸福、协信远创等房企,纷纷面临生死考验。
大浪淘沙中,于大多数房企而言,规模不是最重要的,活下去才重要。
蓝光就是踩雷的典型,误判形势,大本营行情还未走高之时,不重仓成都,偏偏跑到三四线城市当“地王”。
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调控。
业内人士指出,就企业的经营情况看,规模大的房企,只要把速度放下来,在降负债方面更容易收获较好表现。而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房企,如果单纯去降低负债,可能本身基础不扎实,对债务的依赖度还是很高。
不难看出,自“三道红线”融资政策出台以来,降杠杆、降档一直都是房企的主旋律。如不重视“三道红线”的改善,房企往往背负高负债压力,从而导致后续的融资和项目拓展压力更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