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了今年种植业五项重点任务,即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大豆油料生产、促进经济作物发展、推进绿色生产、加强农药监管。
坚持稳字当头、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种植业绿色发展。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分解到市,8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分解到县,确保面积只增不减。打造一批粮食作物“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创建片”,分区域、分作物组织开展粮食高产竞赛。实施“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力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推动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抓好蔬菜稳产保供、促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建设高效生态示范园,推广一批水果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模式、标准化集成技术。有序引导水果生产逐步退出基本农田和“上山下滩”,防止耕地“非粮化”。在高寒地区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快装式宜机化节能日光温室,在山区利用梯田田埂发展旱垣日光温室,在平川沟谷地区发展全钢架塑料大棚。在晋北等高纬度区域和太行山、吕梁山等高海拔区域扩大夏秋冷凉蔬菜种植规模,打造“东药材”商贸平台,实施“晋药”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品质好、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绿色生产。
编制山西省“十四五”有机旱作农业规划,推动部省签署共同推进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一批科研基地和有机旱作生产基地,推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有机旱作标准化生产,完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总结推出一批实用集成技术和有机旱作模式。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以黄河流域和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为重点,建设省级高标准病虫绿色防控暨农药减量示范基地以及省部共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浅埋滴灌等工程节水,推广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抗旱保水剂、集雨补灌、蓄水保墒等旱作技术,缓解水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促进粮食增产增效。来源:山西日报山西出台6项新政修复“大地伤疤”4月9日,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传来消息,该厅日前出台了六项新政,全力推进山西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精心抚平“大地伤疤”。
随着矿井大规模的开采,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受到多方 《纲要》提出,山西将充分发挥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文旅产业集聚优势,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和国家太行山旅游规划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以龙头景区为牵引的新型文化旅游全域发展格局。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西样板,推动文化旅游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按照规划,山西将建好传统景区,开发好新兴景区,加快“空白点”布局。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干线公路建设,建设“公路+景区”的旅游廊道。通过旅游线路的交织,打造多个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包”“景点群”“旅游经济圈”,从而形成旅游交通网、旅游公共服务网、旅游要素服务网、安全保障网等多种网全域覆盖。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山西将——实施龙头景区“9+3”梯次打造培育计划,把五台山景区、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全面融入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落实国家太行山旅游发展规划,聚焦打造一批中华文化标志体系。建设高等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打造30个旅游度假资源丰富、客源基础较好、以接待国内外游客为主、有明确的地域界限、适于集中配套旅游服务设施的高水平重点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百个精品景区,到年形成双百个精品旅游景区,构成山西省全域旅游产品支撑体系。打造“养心旅游+养生旅游+养老旅游”的康养旅游产品包,开发全生命周期且富有山西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到年,全省创建50个旅游名县,重点创建30个特色文旅小镇,在全省重点旅游景区、乡村规划建设家民宿民居。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山西日报税收优惠促发展惠企利民向未来(来源:中国税务)山西省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
知识产权宣传周(来源:山西省版权局)责编田慧玲编辑边雪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