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拜佛,到底在做什么,有用吗回顾30年

擅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小时候,因为好奇,跟着亲戚去过大大小小各种寺庙。

信男善女们都十分虔诚的供奉和跪拜各路神灵,夙愿五花八门,祈福求平安,求子,求财,求官运都有。

看着众人虔诚笃定的样子,再看看各路神仙诡秘高深的装扮,带着一丝丝恐惧的心理,那个时候,真心认为世界上真的有神灵存在。

再往后,上学了。

开始接触自然科学,唯物论等教育理念进入大脑。开始渐渐对小时候的想法充满了质疑?

“迷信,妥妥的迷信”,这是当时内心的第一声音。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神仙,都是农村无知,迷信搞的鬼。

这个时候,认知从一个极端到达了另外一个极端,造成了偏见,其实都是认知不全所造成的,或者说是,对事物的边界界定不清晰。

这种一味的否定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我的大脑,只是朝着唯物论的方向前行。直到后来工作后,才渐渐有所变化,尤其是听到了廖叔叔的经历。

有一次,廖叔叔在家里做客的时候,聊起他在五台山旅游的经历。他说,在五台山游玩的时候,见到了来自全国五湖四海,前来跪拜祈愿的人,令他没想到的是,大家拜佛拜到后面,都是一些升官发财等世俗的心愿,他惊讶不已。

“这哪里是来拜佛的,明明就是来跪拜欲望的。”

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了。

此时,我的认知开始从迷信转为对欲望的追逐,一切都是经济社会下的产物,谁都逃脱不了。

再往后,因为工作上出现了不少问题,一度让自己迷茫起来,我开始接触一些哲学心理等书籍,包括儒学的《论语》,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勒庞的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等

我的思维又再一次发生了改变

我发现

儒学和儒教其实是有差别的,就像道家学说和道教其实也是不一样的。学术是学术,教会是教会,是要区分开来的。

道教的遵从的思想是从道家学说演变过来的,但不能等同于道教学说的全部,因为教会本身有其自身的目的。

所以,撇开教会本会,就我目前了解的,其哲学核心还是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共同去建设和谐社会,这是一种过来人的劝导,更是一种前人的智慧。

作为过渡的思维,中间一些时候,我还曾经这样认为,所有一切不过是善意的谎言:虚构了一个世界,高人半子,俯瞰人世间的种种生活苦恼,至于奖惩都是无法证伪的,所以信不信全看个人,也就有了信则灵,不信则无。

相信的人,神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成为他们背后的信念支撑,一往无前的动力,人力有限,神则法力无边,很好的解决了个体对未知的恐惧,让人不再焦虑痛苦,也就是人助者天助。

再往后,通过观看一些纪录片,得到了一些灵感,又让我改变了

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攀新高,能力范围越来越广,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自然气候的诡异无常,癌症病例的不断增加,一次又一次告诉人们,人类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要懂得敬畏。

俗话说,“头悬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更多的是告诉人们要懂得敬畏之心,不要肆意妄为,至于是否有天,有神灵已经不重要,这些都是虚拟的敬畏之心,实体化的代表。

故事是思想传播的有效载体,神灵作为里面的角色,承载了前人想要告诉后人的信息。

总结一下改变:神灵存在--迷信存在--跪拜欲望--精神寄托--引导向上--敬畏告诫

综上,对于求神拜佛稍稍有了和之前不一样的角度。

神灵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在不同的高度,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而人随着认知的提升,攀爬到不同的高度,也会见到不一样的风景。

与我而言,

神灵是否存在我无从了解,迷信不过是别有用心者,趁人们认知差,最终实现个人目的。

求神拜佛

一方面,作为精神寄托的存在,心灵力量的角色,承担了普通大众各类欲望寄托,释放了人们内心的焦虑,恐惧,好比注入神力,让人带着力量,勇往直前,心无杂念。

至于结果,涉及的因素太多,因人而异。

另一方面,作为前人告诫后辈敬畏的实体代表,提醒人们时时刻刻要保持一个敬畏的心理,切勿盲目膨胀,要不然,终究是要栽跟头的。

至于跟头的后果,涉及的因素太多,因人而异。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ms/13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