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传说美好的心愿不懈的追求……关于善文村村名的变化及其他
五台善文村知道的人很少,但如果说起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卫兴华,可能知道的人会不少,卫兴华教授就是出生于这个小山村,童年生活在这个小山村。善文村是我的家乡。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五台县善文村位于乡驻地(阳白村)北2.5公里,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乡领行政村,属于阳白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03ˊ,北纬38°44ˊ。两条河床将村子分为三部分:东中西,以中部为主;整体是狭长地带。原来的村址并不是现在的地方,而是在现在村西南的庄里,现被村民称为枣坡的地方,这里冬天可以躲避寒冷的西北风。后来随着人口的渐渐增加就慢慢地往外搬迁,搬到阳光照射时间长且开阔地带的地方,即现在的地方。2、四邻北面紧邻下金山村、东北隔河与南头村与智家庄村两村相望、东面偏北是天池沟村、南面是阳白村,西面隔山梁是原平市的东社镇所辖的村庄。3、经济状况以农业为主,兼一少部分经济林。4、姓氏村中最初的姓主要是孙姓,后不知什么原因,孙姓没有成为村中的主要姓氏,而卫姓成为第一姓,张成为第二大姓,其余姓氏有李、孙、王、智、栗、梁等。5、文物古迹⑴有古建筑一处……金代建筑延庆寺坐落于村东侧,占地1040平米。⑵有古墓葬一处……杨慥墓。杨慥墓位于村西南土岗上,系金代墓葬。墓丘已不存在了,有残碑一通。6、人物善文村人才辈出。后面对部分做专门介绍。
二、村名的变化
(一)、美丽的传说与村名的渐变善文村原名并不叫善文,最初的村名是石门村,其门就在村南且离村约2华里的石片盖,在这里建有高大宏伟的石门,并且有专人把守,定时开关,这是通往石门村以北的唯一通道,主要是为了保护石门村北面的金山。石门是被传说中的神仙铁拐李(铁拐李原名李凝阳/李玄公元前~前)在偷锅时因天黑又着急紧张一不小心给踢倒踏平了。石门没了,石门村的人没说什么。石门村的民众平时就心地善良、乐施好善、乐善好义,周围村庄的人都称赞石门村的人“善”,再加上此次“石门事件”,石门人也没说什么。周围村民的褒奖,“石”与“善”在当时读音相近,这样石门村就被周围村庄给慢慢改成善门村。这说明在公元前这里就是规范的村落,村名开始发生变化。根据县志记载:金代仍然叫善门村。五台县志上有关金代杨慥的记载:“杨慥,字叔玉,五台善门村人,承安五年进士。”
(二)、以村人的心愿命名的村名根据《五台县志》记载:善文村村名的来历是“以村人的心愿命名的”。这与其他村庄的村名是按照地理位置或村中的姓氏命名的完全不一样。在“善”字的26个释义中除有2个(“方言”与“姓”)不适合善门村外,其余的释义都适合与符合,善门村人且已具备。可又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有些自己又暂时达不到,就产生了想要得到的美好“心愿”,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与乐善好施,而且能够“擅长;善于”与“通晓;熟练;熟悉”某一个事情或事物,这个就是“文”。即希望所有村民达到:能勤学好问、敏而好学、能知天地、博闻多见、德美才秀;能修德来远、施而中礼、忠信接礼;刚柔相济、坚强不暴;能定典礼、经邦定誉。为此渐渐地将村名由“善门村”改为“善文村”了。到元代村名就成为现在的善文村了。有碑文记载。元代清凉军团练节度使杨士衡是杨慥的侄子,在杨士衡的神道碑上称“善文村”。村名的改变,激励了无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去追求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不仅要探求自然界的自然规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其达到“擅长;善于”与“通晓;熟练;熟悉”的地步与境界。
三、人物
由于有追求且要达到擅长,善文村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有:(一)历史人物有:杨慥:金代司农寺正卿、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参知政事。杨士衡:清凉军节度使五台县志上关于杨慥与杨士衡的记载:杨慥,字叔玉,五台善门村人,承安五年进士。历州县入为尚书省令史,拜监察御史侍御史,西京大农司丞,京南司农卿户部侍郎权尚书,自入户曹,即有相望,资器雅重,事无巨细,处之皆有法,至于知朝廷大体,则又非他人所能及也。京城授兵,权参知政事,明年卒于河平。姪士衡,元代清凉军团练节度使,修旧志,案杨户部,金史无传,旧志係採录中州集,集载叔玉诗二首。遗山谓叔玉文工于诗,而不以能文称,特未见其文耳。今叔玉之文,无一字流传,盖兵燹之后,全归乌有也。张景绪:清朝在国子监任职张景融:清武魁兵部差官张增(官生):清末官派留英冶金博士我国近代少有的冶金专家其对我国近现代冶金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张轩:清军功正五品(二)现代人物有:卫兴华(玉童):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张扬(智开):西北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张希栻(祥开):高级工程师全国土木工程专家张希载(昌开):八级技师,外号“张八级”张光照:大庆石油管理局总会计师张祉川:五台仅有的几名空军飞行员张秦生(张宇):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化工专家张光华:高级工程师西安市电视台台长张光新:高级经济师陕西现代建筑设计院党委书记张耀生:高级工程师水利专家张学成:高级工程师气象专家………
(三)我的高祖父张公讳景融曾任清兵部差官,在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时,对八国联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因军功殊卓,被清政府:例授武德骑尉、荣享半幅銮驾、正五品。看到清政府的软弱,外国列强蹂躏我国土与我同胞,其忧国忧民,决定以武救国,辞官还乡办武馆,教练乡勇,培养人才。其逝后,门人族人友人为之立“教思碑”以资纪念,即村中的碑楼。
四、文物古迹
(一)有古建筑一处……金代建筑延庆寺坐落于村北东侧,占地1040平米。南禅寺十三里的西北处。从南禅寺向着沟川西北前进,就是善文村的延庆寺。该寺卧居盆地,佛殿分外醒目。据历史记载,由妙智法师为天台宗倓虚上人之弟子,故其所建寺院以祖庭延庆寺命名。现存大殿宽三间,六架椽,歇山顶,总面宽约十三米,平面略近正方形。从建筑形制上看,它的耍头、补间斜拱、驼峰的处理均与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饿下昂形状的耍头又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手法相似。据此,专家们认为,如果断定它是金代建筑是不回相差过远的。金末到明初曾经有过力求在结构上精减的阶段,最常见的是用减柱、移柱的方法解省柱、梁。延庆寺大殿根本没有内柱,自然不能在减,但是,中国古代的匠师仍会运用他们的智慧,巧妙地接生下一条四椽,创造了一种新的结构方法。大殿正面间和补间的铺作,并用四十五度斜拱,柱头用阑额及普拍枋。柱头铺作后尾三叠华拱,上承六椽。在六椽对着地二排椽和第三排椽的衔接处,置方木承托,这样,省下了四椽。从平梁下至六椽背外端,用了一根通长两椽的托脚木来固定。这种节省四椽的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结构形式。寺外有一石幢,高约七米,分为四层,造型别致,结构紧密,尊胜陀罗尼经,末行刊“景佑二年岁次乙亥拾月辛亥朔十五日时建字样,是为北宋所建。
根据《文物参考资料》年第11期上陈明达执笔写的“延庆寺”一文的介绍:“就大殿的建筑形制上看,它的耍头、补间斜栱、驼峰的手法均与佛光寺文殊殿相似。通长两椽的大托脚木,和下枊形状的耍头,又和朔县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的手法相似。如果断定它是金代的建筑是不会相差过远的。”陈先生又说,大约在金末至明初,中国木结构力求结构上的精简,最常见的比如“减柱造”,但是延庆寺大殿里根本没有内柱,没必要减柱了,“但是我们古代的匠师运用他们的智慧,巧妙地节省下一条四椽栿,创造了一种新的结构方法。”“是很少见的例证。”
国保单位是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杨慥墓“阳白乡善文村西南土岗(有)杨慥墓系金代墓葬。据五台县人民政府于一九五九年所立保护标志载,墓地为四十亩。现存墓地南北长约六十米,东西宽约二十五米。墓丘已不存,残碑一通,系元朝中统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所立。翁仲两个,高一点零二米,宽零点七四米,厚零点一米,均已无头,卧姿石羊两个,高零点六米,长一米,宽零点四米。”。
投稿/合作:请添加小孩白癜风治疗方案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