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文学第期(总第期)
又是一年金针花儿开
文/张凤琴
农历六月,骄阳似火,我家房后的一片金针花又黄灿烂地开放了,成为农家小院夏季最夺目的色彩,明亮了人的眼眸,牵绊着爱她的人。一季有一季的花开,一岁有一岁的繁荣。想起来,这片喜人的金针花是从姥娘(五台对姥姥的称呼)家的金针地倒栽过来的,多年了,由母亲打理。茂密的叶子互生着,层层叠叠,轻舒慢展着优美的弧度。金针花竞相开放,灿烂着岁月,凝聚着亲情。花苞一嘟噜,一嘟噜,如一个个欲说还休的故事,任我的思乡之情蔓延,正如孟郊的《游子》:“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才知道金针花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萱草,我的思绪也便忽前忽后了……姥娘叫金针花为黄花,摘金针也叫打黄花,不仅姥娘,家乡人都这么叫。每到六月,姥娘除了推碾维磨,做针线活,伺弄院里的小菜园,还有一项繁忙的农活就是打金针,再经过蒸煮,晾晒等工序,成为美食的半成品。所以金针花不是来欣赏的,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是童年刻在味蕾上的印记,是岁月深处耿之一生的情怀。人常说:金针,木耳,海带,素食三宝,可见金针的营养价值极高。清晨,姥娘俯下身子趴在我枕边说:娃娃再睡一会儿,姥娘要去打黄花了,一会儿就回来。我不依,一骨碌爬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不嘛,我也要去。姥娘说:你是姥娘的肉尾巴。这时,姥娘已经熬好了菜饭,下小米,煮山药,熬豆角,在锅里焖着。趁早晨凉快,一位衣着大襟青衫,挽着发髻,挎着竹蓝,踮着小脚的老婆婆牵着一个小女孩,沿缓缓的小坡绕上了房头起,那是一块自留地,田埂种了一垄金针。清爽的风轻轻佛面,太阳还没升上山头,天边的云朵染了一圈金边,像玲珑的小公主。居高临下,村庄上空炊烟飘渺,一股淡淡的柴火味。间或田间蟋蟀鸣叫,有时独奏,有时合唱,分明一曲自然的交响乐。露珠滚落在修长的金针叶上,沾在金针花上,似无数颗亮晶晶的小眼睛。金针花黄灿灿一片,随风频频点头,如少女拖着长长的裙袂,摇曳着轻盈的舞步。再细看,茂密的叶子中央抽出一根长苔,顶端结满了大大小小的花苞,往往从最下面的花开起,一个大的花苞后面就跟着一个小的花苞,相依相偎。打金针是姥娘的事,我在一旁玩着土,逮一只蚂蚱,或者采一把小花,对我来说只要能看见姥娘心就踏实,全然不顾露水打湿了花鞋子,和着泥土脏了裤腿。经过蒸煮,晾晒好的金针头尾一顺顺整齐码放好,放在大瓮上的笸箩里。我说:反正是要吃的,干嘛摆那么好看?姥娘说:干活跟穿衣服一样,要干净整洁,看着顺眼,家务营生做好了,大了才能寻个好人家。姥娘做的素馅饺子很好吃,金针,地皮菜,干冻豆腐,胡麻油调馅。姥娘问:长大了给姥娘包肉饺子吃不?我吃着金针素饺子,使劲点点头。农村的夏天,庄户人家要做一锅玉米或者糜子凉粉,或者溜溜儿,最爽口是在火盆上架上鏊子摊上一摞煎锅,这些五台美食的调味主要由金针,再配上西红柿,芹菜,土豆丝,黄豆,胡麻酱组成。炎炎夏日,凉踏踏吃上一碗凉粉或几张煎锅,吸溜完最后一口汤汁,植物的醇香在唇齿间弥漫,真叫个打凉下火,可谓消暑极品。金针浑身都是宝,秋后,开完花的苔杆收集起来,捆成一捆,放在木箱底下,锅台旁边,是很好的引火棒。冬天,姥娘用它蘸点洋油,擦亮一根火柴,点燃灶火,暖了小窑洞的土炕,偎依在姥娘身边,教我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教我背百家姓: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享受着清贫温暖的童年生活。我想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从小被姥娘宠着,一直被爱包围。直到现在,喜欢吃的金针菜一年四季不断,由母亲重复着姥娘的活儿。往往旧的还没吃完,新的金针菜就又下来了。母亲年龄大了,怕凉,也吃不了凉粉,留点过时过节供神用的少量金针菜,全分给我们姊妹几个。味蕾是从小养成的,一道简单的农家菜,吃下去的是记忆,品出来的是情怀,无论多大,无论走到哪里,陪我长大的味道永远溢满心底。金针花的生命力极强,好养活的百合科宿根花。随便分一把根须,换点土壤,不挑肥拣瘦,金针花便自立门户了,繁衍生息,一年比一年旺盛,也是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花朵能食用的植物之一。她没有兰花馨香,没有牡丹华贵,像极了姥娘和姥娘的五个姑娘及后代们,入仕者,求学者,为民者,朴实,低调,倾其一生绽放,有着健康的体魄,凝结着母系血脉流淌的魂。又是一年金针花儿开,一如心灵深处渐行渐远深情的呼唤,殷切等待我携儿带女的归来,满地黄花淹没了我的双眼,淹没了我的心,却掩没不了我未曾兑现的诺言……有那么一种花,平平淡淡开放,世世代代昌盛,她就是金针花!张凤琴部分作品荐读★“绝对文学杯”有奖征文27号作品《父亲八十岁生日》★“绝对文学杯”有奖征文55号作品《旺火随想》★姥娘家门前老杏树★又见候马★一杯清茶读心语★小店·母亲节★多想再回到你身边,我的母校★龙湾会,白沙泉水潺潺流作者简介张凤琴,女,年生,山西省五台县人,文学爱好者,学生时代曾在《忻州报》发表过作品。
《绝对文学》征稿函
一、推文时间:原则上每周一三五推发作品,如遇重大节假日或平台重要活动,随时调整推出时间。二、栏目设置:平台开设: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评论等栏目。三、投稿要求:1、本平台不讲关系,以质取稿,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投稿作者务必添加主编)。2、因人手有限,本平台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3、投稿15天内未刊发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处理。4、稿件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在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