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五台县 >> 风土人情 >>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协会

北京(7所)天津(1所)河北(2所)

河南(2所)江苏(13所)浙江(14所)上海(5所)安徽(14所)江西(4所)湖北(4所)湖南(6所)福建(14所)广东(6所)广西(1所)四川(9所)云南(5所)重庆(3所)贵州(2所)山西(15所)陕西(8所)宁夏(1所)辽宁(2所)吉林(3所)哈尔滨(1所)

一、北京(7所)

1北京广济寺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占地2.3公顷。始建于宋朝末年,名西刘村寺。明天顺初年重建,成化二年()宪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广济寺。年寺院失火焚毁,年重建。

  

2北京灵光寺

  灵光寺是八大处现存最重要的一座寺院,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年)。

  灵光寺山门殿面朝东南,山门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纯铜贴金铜造像,为泰国僧王赠送。灵光寺内原有五进庙堂,现仅存“大悲院”、“鱼池院”、“塔院”三处院落。大悲院中,南有观音殿,北有拜佛堂,东西各有陪房十四间。

  

3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年,法源寺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4北京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十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后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庆龄故居。全寺占地面积20余亩,平方米,拥有殿宇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5北京通教寺

  通教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的一条小街深巷针线胡同中,是北京市著名的尼众寺院。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主国重点寺院。

  

6北京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东城北新桥雍和宫大街,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也是我国著名的寺院之一。它的藏语名称为“噶丹金袷林”,意为兜率壮丽宫。

  

 

7北京朝阳西黄寺

  西黄寺位于位于北京市区东北部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路中段,与东黄寺并称黄寺或双黄寺。西黄寺均以黄琉璃瓦覆盖,红墙苍松,佛塔嵯峨,气势非凡。

  

二、天津(1所)

8天津大悲院      坐落于天纬路上的大悲院,是天津著名的佛教寺院,近年刚刚经过一次整修扩建。扩建的寺院保留了旧时的一部,使庙宇形成新、旧两部相融的格局。   

  三、河北(2所)

9正定临济寺

     临济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原址在城东南的临济村,因濒临滹沱河渡口,改名“临济”。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据《王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o年)建,早於临济宗”。唐大中八年(年),义玄法师住持临济寺,并在这里弘扬临济宗禅法。他提出“三亥”、“三要”、“四料简”、“四照明”等参禅原则和宗旨,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了解对方悟境深浅,然後根据悟境深浅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禅人。

10承德普宁寺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的北山之麓,始建于乾隆二十年()。因寺内供奉一尊高二十二点二八米的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俗称大佛寺。      四、河南(2所)

11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2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迄今已历一千九百余年的岁月。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神异的金人。那金人身高六丈,背项发光,从空中飞行而来。明帝不知此梦是吉是凶,第二天便询问众臣。一位叫傅毅的大臣叩首答道:梦见的金人是天竺圣人。于是永平七年(64)汉明帝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多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   

12河南省登封少林寺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年),是北魏孝文帝为印度僧人跋陀而建,因寺院建于少室山密林深处,遂命名为“少林寺”。跋陀是第一个来到少林寺的高僧,他在少林寺专心翻译佛经,收徒子数百人。后来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后山五乳峰山洞内面壁九年,创立了佛教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   

五、江苏(13所)

13南京灵谷寺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处。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年),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访而建立的寺院。据《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齐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视为“神僧”,十分推祟。

14南京栖霞寺      栖霞山为金陵第一风景佳处,推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每值深秋,漫山枫叶红遍,层林尽染,如霞栖山,“霜叶红似二月花”。    

15西园戒幢律寺

     西园寺坐落于苏州市西园路西园弄,为戒幢律寺和西花园放生池的总称。该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初名“归元寺”。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徐泰时置建东园(即后来的留园),并将归元寺改为别墅和住宅,更名为“西园”。   

16苏州市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于佛教盛行之梁天监年间,唐贞观中寒山曾至此而得名。梵宇历劫,屡毁屡建,佛子之心可鉴;千五百年,几经沧桑,沿革当理分明。原《志》志寺第二,今列《沿革》卷二。

  

17苏州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驰名的明胜古迹和风景游览胜地。地处太湖之滨,毗邻木渎镇,距苏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临下,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因为以前多其四石,犹如灵芝壮,故山名灵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故又名象山。   

18金山江天禅寺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内的金山上。金山雄峙在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山势巍峨,风景优美,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誉。金山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长廊蜿蜒,台阁相接,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看不见山,故有“金山寺裹山”之称。与焦山定慧寺“焦山山裹寺”形成鲜明的对笔。   

19镇江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江苏镇江市焦山南麓。焦山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乳玉山”,位于镇江东面的长江之中,素有“中流砥柱”之称。因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避居此地,故名“焦山”。

20常州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城区东南角红梅公园南侧,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1苏州常熟兴福寺

     常熟兴福寺位于城北虞山之麓,青嶂叠起,古木参天,飞泉石桥,气象雄古,颇擅林泉云壑之美。   

22南通广教寺      广教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的狼山,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狼山是江苏省著名的自然风景区,苏北的游览胜地,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   

23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郊蜀冈风景区之中峰,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大明寺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

24邗江县高旻寺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门外,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   该寺相传始建于隋,其清以前之历史已不可考。清顺治八年(),在此建寺造塔,取名“塔庙”。康熙二十八年())(一说三十八年),加以修缮。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赐额“高旻寺”。自雍正至清末,经过几代住持的努力,高旻寺禅规整肃,名闻于世,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修缮、扩建,重具规模。 

25江苏镇江隆昌寺      隆昌寺历史悠久,名扬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达官贵人、名流学者慕名前来参访。如相传梁武帝曾登山会见宝志公;明神宗及慈圣皇太后曾予特别关照;清康熙、干隆皇帝都曾临幸此山,在山题诗留联、赐予御物;民国时,有戴传贤、张治中等高级官员来此观光,也有日本、缅甸、印度诸国赠送的铜钟、玉佛等。

六、浙江(13所)

26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位于杭州西北武林山(即灵隐山)麓,历史悠久,是我国禅宗五山之一。   

27州净慈寺(慧日永明院)      杭州市净慈寺——禅宗名山   净慈寺座落在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8宁波七塔禅寺      七塔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南至百丈路,西靠箕漕街,北接箕漕街38弄,东近彩虹北路,历史上即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即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观宗寺)之一。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重点开放寺院。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主要建筑有:七佛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

29宁波天童寺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30公里的鄞县东乡的太白山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天童寺创建于永康元年(年)。僧人义兴云游至南山之东谷,见此地山明水秀,遂结茅修持,当时有童子日奉薪水,临辞时自称是“太白金星”化身,受玉帝派遣前来护持,自此山名“太白”,寺日“天童”。

30鄞县阿育王寺      与阿育王寺擦身而过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回了。相比宁波市郊的另外两个浙东名刹,阿育王寺距离市区更近,交通也更为便捷,可是直到上个周末,我才踏进这座千年古刹。   

31新昌大佛寺栖光净院      栖光净院漫谈悠久历史   两晋时期,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典籍开始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特别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般若经》译为汉文,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佛教般若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崇奉佛教的风气开始在中国盛行。大批义学、沙门承继三国以来研习般若学的风气,将佛教般若与中国本土玄学结合起来,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般若学派。

32普陀山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南、岭鹫峰下,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其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年),日僧慧锷在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归国,遇狂风险浪阻隔,且有铁莲花围船,无法航行,只得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阴洞建此院供奉观音。

33普陀山法雨寺      法雨寺,也称“石寺”,位于浙江省普陀山,为普陀山第二大寺院,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明万历八年(年),麻城僧大智(名真融)从西蜀华莹山普陀禅佛,见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观音”之义,题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年),郡守吴安国将其改额“海潮寺”。

34普陀山慧济寺      慧济寺在佛顶山(又称白华顶、菩萨顶)右上方,年,校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最早时仅石亭,中供佛像。明时僧人慧圆,创建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年)僧人能积扩庵为寺。清光绪三十三年(年)僧人德化请得《大藏经》,又经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刹,与普济、法雨共称普陀山三大禅寺。

35天台县国清寺      国清寺,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四绝”。   

36天台山高明寺

37(包括智者塔院)    高明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东北10公里的幽溪之旁。它是中国佛教天如宗创始人智头(——年)亲手创建的,在天台宗的发展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现为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37天台山中方广寺      中方广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风景区北部,距天台县25公里,寺居石梁瀑布西侧山坡上。石梁瀑布为山崖间一块巨石,若桥横空突兀,其下瀑布穿梁飞挂,飞珠溅玉,声若雷鸣。石梁与飞瀑交相辉映,成为天下奇观。

38浙江天台县智者塔院智者塔院智者塔院天台山

39浙江温州江心寺      江心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唐咸通七年(),在江心孤岛的东山建普济禅院。宋开宝二年(),又在江对面的西山建净信讲院。南宋建炎五年(),宋高宗赐改普济禅院为龙翔禅寺。后两寺住持青了率徒众以土石填江,使两岛连为一体,并在中川新基上建中川寺,将三寺融为一体。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

七、上海(5所)40上海玉佛寺      位于上海安远路的玉佛禅寺,不仅是沪上名刹,也是闻名于海内外的佛教寺院。作为上海旅游的十大景点之一,它虽地处繁华的市区,却又闹中取静,被喻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   

41上海静安寺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号。向为著名江南古刹。据碑志,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创始人为康僧会。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初名沪渎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始改名静安寺。南宋嘉定9年()因寺址逼近江岸,昼夜受江水冲击,寺基有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将寺迁至芦浦沸井浜一侧,即现今寺址。

42上海龙华寺      龙华寺,又称空相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不但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古刹,也是江南千年名刹之一。始建年代有说三国东吴赤乌五年,另说建于唐垂拱三年,确切年代不可考,可确认者建于西元三世纪至七世纪间。唐乾符(八七四~八七九年)毁于战火,宋太平兴国二年,吴越王钱弘俶重建,宋治平元年改称“空相寺”。   

43上海沉香阁      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44上海圆明讲堂      上海圆明讲堂创立于年秋,是现代名僧圆瑛法师的道场,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八、安徽(14所)

45合肥明教寺      明教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南面的的教弩台上。相传比台曾是曹操点将台,台高五米,广四千平方米。据清朝《嘉庆庐州府寺》记载:“南朝萧梁天监年间,魏武教弩台上始营佛刹,铸宝像,谓铁佛寺。”

46安徽迎江寺

     迎江寺,位於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整座寺庙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长江十里开外均能见其雄姿。

47潜山县乾元禅寺      三祖寺又名“乾元禅寺”,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风景秀丽的天柱山南麓,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年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作为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48滁州市琅琊寺

     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5公里处,有一座被称为陆上蓬莱的琅玡山。据清光绪年间《募修滁县琅玡山开发律寺大雄宝殿缘起》

49芜湖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西北部的赭山南麓。赭山海拔86米,山上翠柏修篁,葱郁成林,花木吐芬,“右控长江,舳胪连云,俯瞰城廓,历历如绘”,自古以业是芜湖登高览胜的最佳处所。元朝欧阳元有《赭山》诗赞曰:“山分一股到江皋,寺占山腰压翠鳌。四壁白云僧不扫,一竿红日塔争高。

50九华山化城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佛教认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应化道场。全山现存78座寺院。其中化城寺等9座名刹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51九华山肉身殿      肉身殿居神光岭头,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而九华山是与金地藏,金乔觉的名字分不开的。   

52九华山百岁宫      九华山百岁宫位于插霄峰摩天岭头,凛全国重点寺院。凛始建于明,利初名摘星庵,刦又名百岁庵,凙供奉海玉肉身。刓海玉又名无瑕,凐明顺天府宛平(今北京市)人,刊万历年间到九华山在东崖峰北麓天岭结茅而居,刟取名“摘星庵”。刘相传他禅居期间,切以黄精、丹参等野生植物为食,分并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写“大方佛华严经”,出费时二十余年,刑抄完经书81卷。

53化城甘露寺      甘露寺座落在化城峰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清康熙六年(年),洞安和尚建寺。传说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上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法。阿弥陀有“甘露如来”、“甘露王”的称号,他化身说法时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话,遂定名甘露寺。   

54祗园寺

     全国重点寺院。原名祗树庵,又名“祗园禅寺”。位于九华街东北、插霄峰西麓。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东寮之一。嘉庆年间(~)庵将倾颓,住持乏人。当时隐居伏虎洞的隆山(一称洞山)禅师应僧众之请住持祗园,新修殿宇,弘扬法道,香火日盛。道光二十一年()降山84岁圆寂,3年后开缸,遗体完好,其徒为之装金供于寺中。

55安徽天台寺   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地藏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的天台峰顶,海拔米,为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因天台是佛教徒朝拜地藏圣迹必到之处地,所以往往将天台称为九华山主峰,有到九华“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   

56青阳县旃檀林      旃檀林,座落在九华街西南。清康熙年间(-年)为化城寺12寮房之一。光绪十二年(年)释定慧募化重建。年,住持僧福星扩建,居士易国干赠额“福慧双修”。住持僧镇安扩建殿宇,安单接众。-年莲禅、渡海、长升、蕴净、性朗先后任住持。   

57华山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庆庵”。始建于清代,清末住持僧仁琳扩修。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充寮房,安单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抗日战争期间,青阳中学迁于此地。-年,果乐、果宽、理空先后任住持。年重修殿宇。年所有佛像上漆贴金。全寺建筑面积平方米。现任住持悟禅。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58九华山上禅堂      上禅堂,原名“景德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六年(年)玉林国师徒弟宗衍重建。乾隆二十三年(8年)住持僧忝石扩建观音殿。王文僖公赠额“秀观云林”。

九、江西(4所)

59九江能仁寺      在九江市庾亮南路,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深红色的山门围墙上,书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唵啮”八个大字。这就是九江三大丛林之首,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庙能仁寺。   

60九江庐山东林寺      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开山祖师慧远大师,也是莲宗(净土宗)始祖。由于开山祖师慧远大师的德风远播,吸引了当时社会名流、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前来朝拜。

61九江永修真如寺      云居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永修县西南部,、国道傍山而过,面积平方公里,山体主峰海拔.4米,15公里水泥路通达山顶。云居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

62吉安市净居寺

     净居禅寺。史称“青原行思”的七祖行思禅师于此开山传法,立青原一系,希迁(石头和尚)法师得法后,往湖南衡山继续弘法,创立“曹洞宗”,后又发展了法眼宗、云门宗。禅宗的“五家七宗”,青原系占了三宗,流传甚广。因此,青原山被称作禅宗圣地。青原系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有很大影响,是日本佛教的正宗。(另:唐代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折回途中路过吉州时,参禅青原山)

十、湖北(4所)

63武汉归元寺      位于汉阳归元寺座落在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清顺治十五年(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取名“归元”,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64 武汉宝通寺      宝通禅寺习称宝通寺,位于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洪山南麓的翠绿丛林中,是武汉市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为临济宗寺院。按佛教的说法:宝,系指三宝,即佛、法、僧。通,即是要精通佛教的道理。这便是宝通寺名称的含义。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65黄梅县五祖寺      五祖寺,原名东山寺,亦名东禅寺,位于大别山前麓,与举世闻名的风景区庐山隔江相望,距黄梅县城北十三公里,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惠能大师得衣之地。它不但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66当阳玉泉寺

     位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东麓。   相传东汉建安年间(—),普净禅师在玉泉山结庵,后就原址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二年(),天台山智者大师移锡到此,在覆船山寺旧址重建寺庙,名玉泉寺。智者大师在此讲经说法三年之久。   

十一、湖南(6所)

67长沙麓山寺      麓山寺又名岳麓寺、慧光寺、鹿苑、万寿禅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中,由竺法崇创建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素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称。现为佛教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佛教协会、湖南佛学院所在地。

68长沙开福寺

     湖南长沙,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人活动。汉代这里已是一方诸侯的管辖地,有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的文物可证。当代长沙城在中国革命留下了悲壮的一笔,毛泽东同志曾在长沙湘江的桔子洲头运幄中国的未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9湖南衡山祝圣寺

     祝圣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南岳镇东街67号,在南岳山脚下,是南岳最大的一座佛教丛林。周围古树繁多,寺内秀木奇花似锦,殿堂金碧辉煌,随山势错落有致。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祝圣寺历史悠久,据《南岳总胜集》载,夏朝的君王大禹在这里修建清冷宫,祀奉舜帝。唐朝时,高僧承远(-年)在这里创建佛教寺院,名“弥陀台”、“般舟道场”。

70湖南衡山福严寺      福严寺座落在掷钵锋下,这里松杉茂密,修竹掩映,古藤纵横,幽深秀丽,收览了南岳胜景。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71湖南衡山南台寺      天下法源曹洞祖庭   ——南台寺   怀辉欣安   在悠悠湘江之滨,有一座秀冠五岳的圣山----南岳衡山,是历代帝王祭拜巡狩之地。逶迤八百余里,峰峦嵯峨,古木参天,苍翠飞霞,风景秀丽。南岳又号称寿岳,以其灵秀耸矗,久与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并峙于天下,适天文轸中一星之地而主长寿昌国民。

72湖南衡阳上封寺

     上封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第一高峰祝融峰额下,是现今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自隋大业年间(-年)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上封寺在东汉时期系道教宫观,称“光天道观”,隋初为道教第二十二福地。大业年间,隋炀帝南巡至此,下旨改观为寺,赐名“上封寺”。

十二、福建(14所)

73福州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福州市鼓山山腰海拔米处,面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鼓山志》载:涌泉寺“其先为潭,毒龙居之。唐建中四年(年),从事裴胄请灵峤入山,诵华严于潭旁,龙遂不为害”。可见,这里原是常有猛兽出没的荒山,唐代僧侣在这里建立寺庙,有人烟和香火后,猛兽也不敢出来了。现在,人们都把建中四年(年)作为涌泉寺创建之始。因灵峤禅师诵《华严经》,遂成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

74福州西禅寺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75福州林阳寺

     林阳寺是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岭头乡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称瑞峰林阳寺、林洋院、瑞峰林洋寺、瑞峰院。该寺法系为曹洞宗。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76福州地藏寺      地藏寺建于梁武帝大通元年(年),当时叫法林寺,唐乾宁元年(年)重修,五代时改名报恩寺,寺内建有地藏殿,后毁于火灾,清同治三年(年)信徒鹤山樵者在地藏殿遗址上重建新寺,取名地藏寺,后虽叠经兴废,屡屡扩修,仍能保留原貌。

77闽侯县崇圣寺      雪峰崇圣禅寺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素有“南方丛林第一”之美誉,位于闽侯县大湖乡境内福古线旁,距福州市区76公里。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开山祖师是著名高僧义存。该寺以宗教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因海拔较高,加上小气候因素,夏日气温比福州低6-7度,是避暑和冬季赏雪的理想圣地。最早的寺在枯木庵,十多年后迁建今址,后规模逐渐扩大,唐朝朝廷鉴于义存禅师的威望,赐予他“真觉大师”尊号和紫袈裟。

78厦门南普陀寺      在思明区思明南路南端,五老峰山下。是寺前身称“普照寺”,又称“普照院”。明万历《泉州府志》云:“普照院,在嘉禾里二十二都海岛中五峰山。五代僧清浩建。洪武乙丑(抄者按:即洪武十八年,)僧觉光重建。”清乾隆《泉州府志》云:“普照院,在厦门海岛五峰中。

79莆田南山广化寺      广化寺座落在福建省甫田市城南三公里处的凤凰山麓,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广化寺环境幽静、建筑宏伟、历史悠久,闻名于世。   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年),开山祖师是金仙禅师,因此初称“金仙院

80莆田市囊山慈寿寺      慈寿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县江口镇囊山村,俗称“囊山寺”。创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年),是福建省著名古刹,在东南亚佛教界也有一定影响。年,慈寿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81福建莆田光孝寺

  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胜利路中段,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古刹,它是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梅峰光孝寺。

82福清万福寺

     黄檗山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创建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年),至今已有余年历史。这里名僧辈出,是中国禅宗著名的丛林,同时也是日本黄檗宗的祖庭,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83泉州开元寺      在泉州市区西街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千年古刹,里边莲宫桂宇,焕彩鎏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荫,景色十分幽美。未抵寺门,远远便望见两座石塔凌空而起,矗立于千楼万舍之上。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泉州开元寺,也是泉州三大丛林之一。

84晋江龙山寺      龙山寺,古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店。因位于安海型厝村北的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

85漳州南山寺      漳州南山寺,原称报劬崇福禅院,位于漳州中山桥南,南背靠丹霞山,北面向九龙江,面积4万平方米。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年),历代屡有重修。国务院年4月9日把南山寺列为全国座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86宁德市支提寺      宁德霍童支提山位于宁德市区西北部40多公里处。据佛教《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南方有山名曰支提,现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俱常住说法。”“支提”系佛教术语,“谓诸一切功德聚在其中,是故世人为求福故,悉皆供养恭敬”(《大日经疏》)。因此,支提山被佛教徒视为天冠菩萨讲经说法之道场,且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说。

十三、广东(6所)

86广州六榕寺

     广州六榕寺早在南朝宋代(一年)已建有佛殿,称广州宝庄严寺。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有明确记载。梁大同三年(年),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奉命出使返至广州,因病淹留宝庄严寺,修书表示“愿居此刹”,得到诏许并筑舍利塔,塔下痉藏自海外求得之佛舍利。王勃《碑记》写道:“夫宝庄严寺舍利塔者,梁大同三年内道场沙门昙裕法师所立也......仍分舍利、俾宏真福。”

88韶关南华寺      南华禅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7公里曹溪河畔。据明万历《曹溪通志》记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见此地“山水回合,峰峦奇秀,叹如西天宝林山也”,遂建议地方官奏请武帝建寺。天监三年(公元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额“宝林寺”。

89乳源县云门寺      云门寺位於广东省乳源县城东北六公里处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是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云门宗开宗道场。该寺由五代时期的文偃禅师开创於後唐庄宗同光元年(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

90肇庆庆云寺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91潮阳县灵山寺

简介】   灵山寺座落在潮阳县铜盂村灵山山坡上,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灵山寺又称灵山护国禅寺,由唐代僧人大颠法师创建于贞元七年(年)。

92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原占地亩,现存20.3亩,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年)。元代称开元寺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起改称为开元镇国禅寺至今。开元寺经历代修建,带有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十四、广西(1所)

93广西桂平洗石庵

     奇石灵思——桂平洗石庵   洗石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山,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始建于清朝顺治三年(年),康熙三十八年(年)建成,雍、乾两代都曾修葺,嘉庆十四年(年)重建为现今规模,该庵属临济宗道场。

十五、四川(9所)

94成都昭觉寺

     昭觉寺座落在成都市北的青龙乡,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95四川成都文殊院      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96都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新都县城北宝光街,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寺院。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四川乐山乌尤寺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乌尤山。   乐山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99峨眉山报国寺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光明山下,为峨眉山的进山门户,冯玉祥曾题“名山起点”。该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年),原名为会宗堂,祀普贤、广成子、楚狂,取儒、道、释三教会宗之义;清康熙年间重修,并取佛经中“四恩”之一“报国主恩”意,御赐“报国寺”名。后经两次扩建,成为四层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寺庙。

峨眉山万年寺

     万年寺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院,踞观心岭下,门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笋、钵孟诸峰,海拔米。 

峨眉山洪椿坪(千佛禅院)      洪椿坪位于峨眉山皇帽峰下,海拔高度米。晋时(公元3世纪)为印度和尚宝掌禅师结茅静修处。宋代建寺,称千佛庵。明代初年(约)楚山和尚扩建为大寺,名千佛禅林或千佛禅院。明

峨眉山洗象池(天花禅院)      峨眉山洗象池即天花禅院,位于四川省峨眉山钻天坡上。明末始建成,名“初喜亭”,亦名“初喜庵”。海拔两千零七十米,地势险要,是步行登山必经之地。庵前一石彻小池,径两米,水澄清,名“洗象池”(又称“明月池”),旁一石名“升象石”。相传普贤菩萨曾在此汲水洗象,故名。”。

峨眉山金顶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所在。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金顶最高处,有一稀有珍品,称作“金顶铜殿”,为明万历三十年(年)妙峰禅师请西蜀藩王潞安捐造的。殿高8米,宽4.8米,深4.3米,

十五、云南(5所)

昆明圆通寺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隅的圆通山麓,为昆明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圆通寺始建于唐南诏国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代重建并改称圆通寺。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葺。曾一度改作道观,故寺内建筑、碑刻、造像兼有佛、道两教特色。   

昆明筇竹寺筇竹寺全称“筇竹禅寺”禅,汉传佛教的一大宗派-禅宗之谓也。“禅”意为静中思虑,也叫禅定。禅宗起源于印度,南北朝时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传入中国。达摩到建康(今南京)与梁武帝讲佛,话不投机,遂渡江北上到嵩山少林寺,面壁禅定,长达九年,开创了中国佛教的禅宗派。相传他渡江时折一根芦苇为舟,少林寺至今有一石碑上刻“达摩一苇渡江图”。

昆明华亭寺      云南昆明西山华亭寺,华亭寺位于云南昆明西山华亭山腹,为西山风景区中心之地,距高蛲约2.5公里,可沿柏油公路步行而至,亦可从山下苏家村沿石阶拾级而上,“松杉蔽天光,一径入森爽”,“摄衣逾崇冈,林峦信藤杖”(清·许浞华亭寺),乐趣自在。

鸡足山祝圣寺      祝圣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的宾川县鸡足山上。鸡足山屹立在滇西的宾川、大理、邓川、永胜、鹤庆等县的交界处,它以耸入云表的天柱峰为中枢,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

宾川县铜瓦殿

     铜瓦殿又称传灯寺或铜佛殿,在猢狲梯下,可由此梯攀援而上,亦可从传灯寺新辟的游道前往。寺左有大石突起,青色白纹,条理分明,形如袈裟。传说迦叶尊者晒衣石上,留下痕迹,人称袈裟石。明正德年间(—年),僧人圆成与永胜土官高世懋在建寺时,因山高风烈,严冬积雪,于是便发心冶铜为瓦,覆盖屋顶,以保护殿堂建筑。所以,名铜瓦殿。十七、重庆(3所)

重庆罗汉寺      罗汉寺创建于北宋治平年间(4—6),初名治平寺。清光绪十一年(),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一座,始易今名,属临济宗道场。

重庆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重庆两江(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对岸,南岸玄坛庙狮子山。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年),原名观音庙。当时重庆八省会馆(云、贵、湘、鄂等省)设有一善堂于内,举办施钱、施粥、义学等救济事宜。年,云岩法师(慈云和尚,人称八指头陀)托钵来此,募资重修扩建,成为佛教的十方丛林,更名为慈云寺。

梁平县双桂堂      双桂堂位於重庆市梁平县城西南九公里处的金带镇,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双桂堂创建於清朝顺治十年(年),它的创始人是清朝名僧破山禅师,该寺因破山法师在寺内植双株桂树而得名「双桂堂、双桂堂法系为禅宗,破山乃承宁波天童寺密云禅师之法,号为「临济正宗第三十六代祖师」。被誉为「东方小释迦」。

十八、贵州(2所)

贵阳市弘福寺      弘福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西北的黔灵山上,距市中心约1.5公里。为赤松和尚(-)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初创时称“宏福寺”,后改“弘福寺”。弘福寺佛法为为禅门临济,十方院,称贵州首刹。

贵阳黔明寺

     黔明寺位于南明河畔、阳明路。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后人在扩建寺宇时曾掘出镌于乾隆三十六年(年)的重修黔明寺碑记。咸同年间,黔明寺被士绅舒竹平及子舒华楼占有,改名为“舒家祠堂”。

十九、山西(14所)

太原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太原市上马街中部南侧,原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建为崇善寺。系“三晋名刹”,游览胜地。

大同上华严寺

 

  上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交城县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士宗发源地之一。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

台山塔院寺      塔院寺位於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大白塔处,寺以塔名,颇为得体。该寺原为大华严寺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年)扩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全山“青庙十大寺”之一,

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位於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五台山殊像寺      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0.5千米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再建,万历年间(-)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五台山罗睺寺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据传,罗睺寺过去香火鼎盛,尤其是黄教的信徒,经年络络不绝,它成为五台山黄庙中很有影响的一座寺院。在山门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大而雄壮严的气氛。

五台山金阁寺      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建筑外,金阁寺所处的地势最高,海拔米,距台怀镇约15公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金阁寺与中国密宗的传播和密宗创始人之一的不空法师有极密切的关系。

 五台山广宗寺      广宗寺在菩萨顶东南方,由于正殿的殿顶全部覆盖着铜瓦,故俗称铜瓦殿。它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寺院落成时,明武宗还送上一匾,上书“敕建广宗寺”故名。

五台山碧山寺      十方院是专门供游方僧人居住,并由十方僧人管理的寺院。五台山的碧山寺是驰名国内外的十方禅寺。   碧山寺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当时称普济寺,此庙宇地处北台叶斗峰之下,故亦名北山寺,寺周“群峰凝碧”,因而又称碧山寺。现在的全称是“碧山十方普济禅寺”。

五台县十方堂      座落在罗睺寺东边,仅一墙之隔,原是罗睺寺属院,为招待十方客人之处。又名广仁寺,取“仁爱慈善”、“以广流传”之意。

五台山黛螺顶      黛螺顶位于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距台怀镇不远。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

五台县观音洞      观音洞,因位于栖贤谷口,又称栖贤寺,距台怀镇约十里。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山西五台山广济茅蓬

二十、陕西(8所)

西安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始建于年(唐朝),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在原隋代无漏寺废址上所建,更名为“慈恩”。年,玄奘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仿西域建筑形式修建五层方塔安放梵本,此即大雁塔。1

西安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始建於晋武帝泰始二年(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西安)时,敕令建造了大兴善寺作为国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

西安卧龙寺   

  卧龙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年)和僖宗乾符年间(年),先後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时76—年)更寺名为“卧龙寺”。

西安广仁寺      广仁寺位于西安市西北隅,是西安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广仁寺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年),至今只有两百多年历史,但它却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寺内殿宇庄严,花木茂盛,虽居闹市之中,却十分幽静、整洁。

长安兴教寺

     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县镇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香积寺

     香积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境内,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中国净土宗祖庭。唐高宗永隆二年(年),善导圆寂,弟子怀惮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士宗正式创立後的第一个道场。唐朝的香积寺位於古都西安城南约35华里处,终南山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这里南临滈河,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滈河与潏河汇流萦挠於其西,整个寺院幽而不僻,静而不寂。

陕西西安净业寺      净业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终南山北麓之凤凰山(亦称“后庵山“)上,距西安市约35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凤凰山山形如凤,地脉龙绵,山势奇古高峻,林壑幽深。净业寺踞处山腰,坐北朝南,东对青华山,西临沣峪河,南面阔朗,可眺观音,九鼎诸峰,是净心清修的道场。

户县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陕西省户县圭峰山北麓,距西安约五十公里,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约创建于东晋末年,距今一千五百多年。这里东临沣水,南对终南山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景色秀丽。草堂寺内松柏参天,翠竹轻拂,亭阁玲珑,意境幽邃。它是佛教著名古刹,也是三论宗祖庭。

二十一、宁夏(1所)

川市海宝塔寺      海宝塔寺,位於宁夏银川市北郊,俗称「北塔」。寺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海宝塔、玉佛殿和卧佛殿。这些建筑排列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   

二十二、辽宁(2所)

沈阳般若寺      般若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河区大南街若寺巷8号。该寺具有布局严谨、中轴明显的特点,在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两侧的配房,是住持室、僧舍、厨房、齐堂及接待室等。

沈阳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大街三段,东临万泉河,有万柳塘公园、带状公园环绕,优雅而清净。该寺始建于唐朝,重建于后金天聪二年(年),寺内碑文有载“天聪二年复兴古刹”云云,清顺治元年(年)建成大殿、韦驮殿、两廊。

二十二、吉林(3所)

长春般若寺

     在长春市中心雄伟壮丽的人民广场东北角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寺院,这就是长春般若寺。这座寺庙始建于年,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   

长春市地藏寺

  吉林省长春市地藏寺创建于年,由比丘尼祖圆法师创立,是吉林省主要的尼众道场。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吉林观音古刹      观音古刹,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区,始建於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一九三八年如莲法师重修,一九八○年最後一次修整。现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钟鼓楼等建筑。寺有《龙藏》一部。

二十四、哈尔滨(1所)

哈尔滨极乐寺

     极乐寺座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平方米。极乐寺是东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丛林。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请别忘了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您的举手之劳,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非常感谢。

声明:以上信息转载自网络,我们尽可能地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转载内容涉及侵犯权,请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候后删除。

公众i清水居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ftrq/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