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繁峙县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彩塑

 岩山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天岩村,西距繁峙县城约45公里,南距五台山风景名胜区60公里,北距繁河高速,砂河镇出口10公里。

岩山寺地理位置图山西繁峙县地处滹沱河河谷地带,北靠北岳恒山,内长城雄踞,南临五台山北坡。宽广的河谷里,水草丰美,亦农亦牧。旧时,沿五台山北坡的河谷地带古寺众多,是台外古迹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北部通道。岩山寺原名灵岩寺,规模不算太大,也属于台外寺院。寺庙始建年代尚存争议,一般认为该寺建于金代海陵王正隆三年(公元年)[i],然而以柴泽俊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始建年代较此更早,曾在北宋元丰二年(公元年)雕凿石幢,北宋元祐三年(公元年)铸造香炉,金正隆元年(公元年)载寺内松树,因此,岩山寺始建年代,最迟也在北宋元丰二年,而金正隆年间只是对岩山寺的一次重大扩建[ii],陆续修建了包括现存的文殊殿及其殿内彩塑、壁画。金代是岩山寺的鼎盛时期,为五台山大华严寺(今显通寺)真容菩萨院(今菩萨顶)所辖,规模宏伟,香客络绎不绝,越长城、跨北岳而来的香客,多要在此歇宿之后再进入五台山,故岩山寺又被称作五台山北侧的山门之寺。随着佛教的衰微,清代以后,岩山寺逐渐衰败,香客寥寥,寺僧四散,门可罗雀,寺院荒芜,杂草丛生,间或遭到拆卸破坏。上世纪五十年代文物普查中,岩山寺虽被发现,却因当时受到认识水平及客观条件等限制,普查人员仅根据该寺建筑形制与时代特征判定为元、明遗物,直至年山西古代壁画复查中,岩山寺文殊殿才被文物考古专家断代为金代,殿内壁画为当时“御前承应画匠”王逵所画,壁画题材丰富,画技娴熟,弥足珍贵,逐渐受到各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ls/10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