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不多了咱山西五台也有个100岁老

老红军、离休干部、原商洛地委副书记胡怡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9月23日下午6时在西安不幸逝世,享年岁。在得知胡怡德同志逝世的消息后,市委书记陈俊于9月24日专程赶赴省离休干部兴庆路休养所胡怡德同志家中,向胡怡德同志遗像三鞠躬,向其子女表示慰问,就胡怡德同志后事作出安排。9月25日上午,胡怡德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再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孟军,省委老干局副巡视员张涛,市委副书记黄思光,副市长王勇等省市领导,参加了胡怡德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大家肃立默哀,表示对胡怡德同志的悼念,然后向胡怡德同志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胡怡德同志病重期间以各种形式看望慰问,以及逝世后前来悼念、敬献花圈、挽联、发来唁电的单位和个人还有: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毛万春,以及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局相关同志;市委书记陈俊,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光照,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刘荣贤;商洛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商洛军分区、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局、市政府驻西安办事处;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县委、县政府等有关县区、部门、单位以及领导同志等。

胡怡德老人,曾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留给了充满危险和斗争的抗战岁月。是他组织抗日武装自卫队,发动群众抗日,在后方战场上有他不惧生死、顽强斗争的身影。他也曾为商洛的解放和建设发展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为党的事业奋斗大半生。

走过一个世纪的胡怡德老人,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但他的人生字典里只有付出。他从不让子女、家庭享受公家带来的一点点方便,就连一壶热水他也不愿去沾公家的光。病重临终前,他再三嘱咐子女:去世后不打扰亲友,不接受礼金和花圈,后事一切从简……

21岁加入共产党

年8月,胡怡德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胡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开明之人。年8月,胡怡德高小毕业之后回家务农,深深体验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底层农民的艰难。

年,胡怡德得知“牺盟会”成立,他了解到“牺盟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群众组织,随即填表参加。当年11月,他被招入军官教导团。教导团当时汇集了全国24个省市的先进青年,训练的内容包括政治和军事。在这期间,他目睹了国民党军队大踏步向南撤退,且军纪败坏,而八路军北上抗日开往前线,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的情形,使他对共产党的认识逐渐加深。

后来,教导团整顿改编,胡怡德去了岚县工作,不久就回到了他的家乡五台县进行抗日。他加入了刚组建的胡家庄村武装抗日自卫队,并被推举为中队长。在担任中队长期间,胡怡德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完成支援前线的物资筹集运输任务,站岗放哨搞情报,护送过往抗日干部,同时还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当地保安队、新二师暗中进行斗争。

年秋,五台县抗日自卫总队举办全县中队长训练班,胡怡德也在其中。训练期间,训练班的指导员找胡怡德谈话,询问起他对共产党的认识,在对他进行了一番考察后,指导员意味深长地说:“党组织欢迎你,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流血牺牲,你有这个准备吗?”胡怡德听后,当即表示有决心经受党组织的考验。这一年,在指导员和大队长的介绍下,胡怡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敌后抗战反扫荡

年,日军扩大伪军。在胡怡德工作的四区,日寇在石佛寺和坪上村建立据点,修碉堡,长期驻扎。日寇在五台县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特别是在“百团大战”后,日军实行了所谓的治安强化,建立了无人区,县境不少村成为了绝村。

年,胡怡德任四区武委会主任、自卫大队长,并任区机关党支部组织委员。当年11月,他被调任县武装工作部任政治工作股股长。胡怡德所在的四区为敌占区与游击队的结合部,调到县武装部后,他也一直活动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在敌占区,他们在日据点附近培养积极分子,发动群众开展反拉夫、反抢粮、反抓捕斗争,拖延碉堡工事的构筑,减少日军的掠夺,抗拒日军抓丁和扣捕干部。在游击区他们搞了“两面政权”,日伪政权的村长、闾长、联络员,名义上支应日伪军,实际上是我军的通讯员和情报员。在反“扫荡”作战中,胡怡德所在的四区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当日伪军向他们所辖地区进行“扫荡”“清剿”时,他们发动和组织力量深入敌人的后方,广泛开展军事、政治攻势,除掉汉奸,争取伪军、伪组织的成员反正,或引导他们在适当范围内为人民做工作。

在敌人的碉堡附近,常能听到武工队员开展政治攻势的声音。他们也做伪军家属工作,要家属劝告敌伪人员早日弃恶从善。他们还曾发动群众一起破坏敌、伪军交通,割电线、埋地雷、抓汉奸,到敌占区散发传单、写标语,安排队员送情报、抬担架、搞运输,带领地方武装配合我军大部队行动。

遭遇危险时刻

对抗日人员,日寇采取的政策是斩尽杀绝,格杀勿论。而对于胡怡德和当时坚决抗日的同志而言,他们时刻准备的是流血牺牲。老人生前这样告诉记者,他当时在心里抱定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如果被捕,一定要英勇不屈,与敌人斗争到底,绝不会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在抗战的日子里,他多次遭遇危险,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他任四区武委会主任、抗日自卫大队长期间,日寇两次侵占坪上村。在日寇第二次进驻前,他患伤寒病,高烧不退,几日昏迷不醒,被送往妻子的娘家坪上村,刚转运到时,坪上村村民就听说日寇正往村里开动。紧急之时,村长和他的内弟及村里两人赶紧用担架把他抬走,在转移的过程中,敌人发现了他们,就不停地用机枪扫射,庆幸的是,他们躲过了敌人的机枪。但他们很难摆脱敌人的追踪,在无法转移的情况下,他们将担架藏在一个废旧窑洞内。刚进窑洞,敌人就来了。来的是汉奸刘河良及几个伪军。刘河良和胡怡德是高小同学,当时似乎认出了他,但他们一口咬定胡怡德是边家庄的边文林。刘河良有意放他一马,伪军实在没办法,就撤走了。

年8月份的一天夜里,胡怡德带领区小队的一个班组织民兵去破坏公路、埋地雷、割电线。完成任务后,各村中队长带领各自民兵把割的电线等战利品带回各村保存。他和区小队员共9人到新堡村,在村小学的教室里休息,准备吃饭后转移。不料,村口放哨的民兵报告说敌人来了。等到他们听到喊声时,敌人已堵住了校门,枪身从门两侧探出。在这紧要关头,他先投出手榴弹,然后一把推开敌人的枪支,第一个冲出门外顺着街道跑。“当时真是十分惊险,敌人一直向我们开枪射击,我们为避子弹就跳着拐弯跑,跑向村外河边,扑向近两米深的河水中。”老人生前回忆时说。后来,虽然敌人向河中开枪打炮,但他们最终还是逃脱了危险。

配合主力作战

年8月,冀晋二分区武装部任命胡怡德为寿榆县武装委员会政治股股长。当时,全县正在开展以秋季反抢粮为主的反掠夺斗争。已经到了抗战后期,由于日寇后备力量薄弱,大肆进行抢粮和经济掠夺。武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抢粮斗争。在组织领导地方武装配合主力作战中,队伍由区小队逐步扩大到县大队,由被动到主动,主动出击打据点、攻炮台,而且仗越打越大。其中,在草沟战斗、北河战斗、西山战斗中,胡怡德与战友奋不顾身,打出了地方武装的神威。

年1月,武委会组织武装力量配合太行军分区侦查队,在正太路寿阳城东伏击火车一列,俘获日本官兵8名、毙伤60余人,并生擒当时的伪山西省政府教育厅行政顾问。还突袭了孟家井、张家河之敌,俘虏敌人40多名,缴获战马10多匹……

抗战胜利后,胡怡德历任晋察冀军区冀晋二分区人武部政治股长,晋察冀解放区南下干部团中队长,陕南区山阳县委副书记。期间他参加了反击阎军的斗争,并配合主力牵制阎锡山兵力,使其无力阻碍我军向东北进军。

年,党中央决定从华北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南下支援中原地区,开辟新的解放区,进而解放全中国。胡怡德接到南下的通知,当时华北的形势刚刚稳定,而南下将面临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抱定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念,决意南下。在南下的天里,他和战友行走55天,途经4省33县,行程里。原本腿受伤的胡怡德也因此落下了一辈子的病根。

第二故乡商洛情

建国后,胡怡德历任丹凤县、山阳县、商县县委书记,商洛地委秘书长、副书记。这让他与商洛结下了深深的缘分。年6月,胡怡德因病离职休养,“文革”中受到迫害。年恢复工作,先后任商洛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商洛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老人曾说。

老人的儿子胡克智说,老人退休后因为身体不好,常常呆在家里,通过看报了解一些时事新闻。老人总是把他认为的一些重大时事新闻摘录下来,写在一些用废弃的纸盒或者用过的药盒做成的卡片上,然后将其订在一起,装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父亲一生很俭朴,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从不允许家里人享受国家带来的一点恩惠,甚至连一壶开水,都不让家人去院子里提。

胡克智说,年父亲休病假时,他专门找到上级,不让给他发工资。在扣了几个月工资后,当时的地委书记知道后说不让扣,但在他的坚定意志下,最终还是扣了工资。老人不想占国家一点点便宜,哪怕是他应该享受到的待遇。老人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的事业,他对子女和家庭







































白殿疯医院
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ms/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