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行脚峨眉第一百天

《朝山行脚·峨眉》第一百天

年6月6日

今日准备回上海,早餐后收拾行囊,驱车往机场。

行脚先后一百天,回时方知愧无得,吾于候机时突然想起“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至静安常住二十多年来,第一次离寺这么久,出家三十多年来,亦是第一次离寺这么久。离家、回家,何是真正的家?家在何处?

无始以来多少个家,多少次回家,哪一次的家成为真正的家,无非幻象中自以为是罢了。行脚三月,仍难忘下静安之家,此次三月,未来某一天离开时,抑或更长更长,若不能斩断生死之根者,下次再欲此家恐唯梦矣……

航班抵虹桥机场后,静安区统战部凌惠康部长已在机舱门口等候迎接行脚团的归来。行脚团至机场贵宾室时,宗教办林捷主任、市佛协张国铭秘书长等亦在门口迎候。

吾等乘车自机场回寺,延安高架经常堵车,今天却很通畅,让大众没有一回到上海就被堵车所恼者。

车至寺时,市佛协名誉会长妙灵长老,本寺两序大众、佛学院学生及众多居士已排班准备迎接行脚团。

晚上,定慈、亚蕴法师还准备了行脚归来圆满晚宴,恭贺行脚团行脚圆满。同时,感谢善信居士为行脚团资助食宿净资,使行脚团顺利行脚,唯念于道业,无复别忧。

晚宴之上,吾再次略述了此次行脚因缘、经过、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遇因缘等等。虽是亲身经历,今复忆起,不禁情绪随之迁移变动者……

区统战部凌惠康部长、市民宗委王君力副主任在晚宴上讲话,对行脚团砥砺修行、不畏艰苦的精神给予了赞扬。

晚宴时,王君力副主任告知吾,市民宗委房剑森书记明天上午来寺看望行脚法师。

市人大侨民宗委办公室告知人大侨民宗委徐文雄主任,将于后天上午来寺看望行脚法师。

市政协民宗委闵卫星主任发来消息祝贺行脚圆满归来。

区政协陈永弟主席代表区政协赠送一幅由著名书法家高式熊先生书写的“行脚朝山”横匾。

区慈善基金会刘晓明会长赠送一幅“砥砺修行泽被民生”横匾。

区工商联赠送一把由书画家书法、绘画的扇子。

复旦大学著名教授、本人博士生导师姜义华教授作诗相赠:

迎慧明大和尚峨眉行脚圆满归来

行行复行行 一步一足印

登山又涉水 体察天地心

五千里云月 深悉众生情

踏断烦恼根 菩提自光明

结缘愍僧俗 佛性遍济民

正法祈久住 天下得太平

沪上著名画家刘居时创作了一幅吾朝礼峨眉普贤菩萨的画作相赠。

此次行脚峨眉,市佛协周富根副会长、永觉副会长、张国铭秘书长前来送行。在行脚途中,照诚副会长、定慧副会长、光慧副会长、世良副会长、永觉副会长、性康副会长先后前往行脚途中慰问行脚团。永觉副会长、张国铭秘书长多次前往慰问行脚。

对于诸位的关心关爱,贫僧无以言表,唯念感恩!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行脚见闻就是于顺缘时把握好自己,于逆缘时掌握好自己。境在不断的变化,而唯于心间如如不动,方可于道业精进。

行脚之初,吾与行脚僧们言,吾当于行脚途中,拍一“行”字祥云,为此番行脚作纪念。怎奈三月,直至峨眉亦未见行之出现者,唯有默而无语,不再提起“行”字。

今日,行脚结束回沪,却拍得一祥云似“行”字者。

“行”者身口意之所造作也。“内心涉境,说名为行。”是知修行人,乃返观内照,非向外企求者。众生常以贪嗔痴向外企求,未曾内观清净妙明本心,故遇顺缘时贪得无厌,遇逆缘时忍无可忍。得失间造业无量,遂成轮回生死之因,或间造善业,生天享福,不知福业来处,五衰相现,复堕恶趣之中,善恶皆由心造作故得如是也。

《瑜伽师地论》曰:“云何名行?谓略有三行。一者、有犯,二者、无犯,三者、还净。如是三种、略摄为二。一者、邪行,二者、正行。应知有犯、说名邪行;无犯、还净、说名正行。”

吾想起《佛本行经》中的一段故事:

尔时,婆伽婆度长老舍利弗及目揵连五百人等,得出家已,具足众戒,从摩伽陀国,次第游行,从一聚落,至一聚落,历诸村邑随意而行,渐渐归还到王舍城(摩诃僧祇师作如是说)。(其迦叶惟师复作异说,乃言:「如来至南方山处处游行,而复回还至王舍城。」)于时多有大威神者,有大威力,诸善男子,于如来所行于梵行。于时多人,道说毁呰,各各唱言:「沙门瞿昙,当令我等无有子息,令我等辈,破家散宅,绝我后胤。沙门瞿昙!已度髻发一千人等,令遣出家。沙门瞿昙!从删阇耶波离婆阇迦边亦复劫夺五百弟子,令使出家。今者复有摩伽陀国诸大威德大威力等诸善男子,当至其所,行于梵行。」彼诸人辈,见诸比丘来于前者,各各说偈,而相谓言:

「是大沙门还,踰南山诣此,

 已度波阇等,今复将谁去?」

尔时彼辈诸比丘等,闻诸他人说如是偈,心生惭愧,便至佛所竹园之内,以所闻偈而向佛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知!如是音声,不应多时唯至七日,七日之后是声自灭,于一切处,无复更闻。诸比丘!虽复有人向于汝等说如是偈:

「『是大沙门还,踰南山诣此,

已度婆阇等,今复将谁去?』

「作是语者,汝等应以如此偈答:

「『世尊大丈夫,将人如法去,

既有如法行,智者何得违?』」

尔时,彼等诸比丘辈,于其晨朝,日在东方,着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之时,众人见者皆说此偈,而相告言:

「是大沙门还,   踰南山诣此,

已度婆阇等,   今复将谁去?」

时,诸比丘即以彼偈,报诸人言。

时彼诸人闻是偈已,作是思惟:「沙门释子,凡所度人,教行如法,非不如法。」是故此声在于七日,过七日已,一切皆灭,于一切处,不复闻也。

夜深人静,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惭愧三月行脚,虽至峨眉,苦累色身,无有所得。整整一百天,似乎归当结束时想说的许多,一时又复难以总结者……

行脚以来,日日流水帐式记录行程,摘录经文以飨关心行脚团善信大众。

行脚圆满,善信建议将行脚日记编辑成册出版,与大众结缘留念。吾亦以为然者,同意编辑出版,编辑之事,回来略作休整后,即着手准备。准备今年10月23日,静安寺建寺周年之时正式出版。

亚蕴法师昨晚回沪,早晨,发来消息:

“大和尚:6日下午回寺,两序大众、佛学院学生、众善信居士将在山门前排班迎接行脚团一行圆满归来。

然后,举行赠送善信结缘铜像普贤菩萨像洒净仪式。

晚上,举行一个简单的圆满晚宴,欢迎行脚团圆满归来。

同时,答谢护法善信布施供养行脚团此次整个行脚路上食宿净资者。

届时,市民宗委、市佛协、区统战部、及相关部门会有领导参加。

静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得知行脚团将于6日下午返寺,特定于7日上午专程来寺看望行脚团,并举行“欢迎静安寺行脚团归来座谈会”。座谈会将由区委统战部主持,恭贺您率行脚团朝礼峨眉顺利圆满,对行脚团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

吾对明天上午举行的座谈会,略写了一个提纲发言稿:

尊敬的安书记、陆区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法师:

首先,感谢在我带领的行脚团圆满结束后,今天举行“欢迎静安寺行脚团归来座谈会”,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领导们的支持。

行脚是出家人的本分事,我自年发愿行脚朝山后,年行脚朝礼了安徽九华山,后因静安寺改建,及自己读研等事务缠身,迎奥运、迎世博等重大事项节点,直至年才又一次行脚朝礼山西五台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此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的关心下,在善信居士的护持下,又一次将当初的发心变成现实,去完成行脚朝礼峨眉山的心愿。

行脚团自2月27日至6月3日,历时三个多月,行程余公里,跨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七个省、市,四过长江,整整96天,行脚团一行历经跋涉,云水一肩,栉风沐雨,磨练道心,终于圆满行脚抵达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在行脚团行脚之前,市民宗委、静安区主要领导亲临静安寺关心行脚团临行前的准备工作,给行脚团以最大的支持与信心。

我曾写一偈言:行愿无尽无尽愿,脚絣有益有益行,菩提路遥始足下,萨婆若度彼岸畔。以此来激励我与一同行脚的同道。

此次行脚朝山,参访了23座佛教寺院,瞻仰了6个革命纪念地,参观了13处名胜古迹。此次行脚是一次参访修行之旅,此次行脚是一次接受爱国教育之旅,此次行脚是一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行脚团参访佛教寺院,了解了佛教发展的现状,更加体会到对佛教未来的发展更具责任感。

行脚团凭吊革命先烈,了解了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付出生命烈士们的历史,更加体会到,要珍惜和维护当下和平环境,更加努力地为建设好和谐社会而努力使命感。

行脚团参观名胜古迹,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朝历代先人传承智慧的载体,更加体会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紧迫感。

我坚持行脚途中,每天深夜写篇日记,记录我每天的所见所闻,我每天的所思所想,我每天行脚情况,联系经典作深入浅出的导读。让更多的信众,从我的日记中去阅览更多的佛典,从我的日记中去体会佛法妙义,从我的日记中去了解今天佛教界出家众的精神面貌,从我日记中了知修行、善行当如何去做。虽然我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知识有限,但我确信坚持就是我修行本来所应具有的本色。

我坚持行脚途中,了解祖国开放发展的大好形势,感受改革开放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西部地区的发展喜人,这正是在党的领导下,西部开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每至一处,休息时与当地民众聊天,了解当地的情况,这也是作为出家人了解世间的第一步,从而更好地利益世间,服务世间。

我坚持行脚途中,了解佛教发展的现状,宣扬佛教“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利世理念,坚持随缘放生,引导信众正确放生。宣传人与自然,心与自然的利益关系,宣传佛教环保理念,使更多人了解生存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共同来治理,共同来使生存环境更美、更舒适。

我坚持行脚途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凡遇一些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困难儿童、残疾人士等,需要帮助的,都伸出援助之手,与他们布施结缘,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在和谐社会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善举身边即可遇上。或使人生起生活的信心,或使人恶念的断灭,或使人对善行的赞叹。这是出家人利益世间的本分,也是作为一名僧人应尽的努力与义务。

我坚持行脚途中,依戒依律如法行持,过堂、诵戒、放生、说法等,作为如来使,作为弘法者,作为人天师表,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在修行的行脚僧。

行脚已圆满结束,行脚朝礼峨眉,只是我修行路上的一小段,只是我修行路上的一段经历,只是我修行路上的一个节点。我将以行脚中的体悟,更加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将所见所闻的善者广为宣传,使所见所闻的恶者引以为诫,使所见所闻的祖国西部发展的新形势告知广大信众。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引导广大信众走与社会主议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国家繁荣昌盛,为佛教正法久住,为广大人民安乐贡献出家人应有的贡献。

再一次感谢静安区区委、区政府为行脚团举行“欢迎静安寺行脚团归来座谈会”,给予我与行脚团同道的鼓励与鞭策。静安寺的两序大众一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为静安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祝各位领导、法师六时吉祥,如意安康!

行脚圆满,日记结束,一百个日日夜夜,感谢诸位的关心与护持,贫僧惭愧,说东道西,使诸位日盼夜等。有谓吾言,三月日日如是,突然不写日记了,一时可能会不习惯。

昌哲师建议吾将行脚五台时日记,回沪后每日发上一篇,以缓诸位三月辛苦之习惯,吾亦觉言之有理。每日不在深夜推送,按时间顺序,每日上午推一篇。无有新米,唯炒冷饭,贫僧无奈之举,尚祈诸位见宥。

行脚圆满,无以为感,上报四恩,下济三途,僧之职责;政治昌明,佛法昌隆,僧之心愿,天下人之心愿也。

行脚圆满,今以《佛说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金光明经?四天王品》祝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民安乐、幸福安康!

《佛说般若波罗蜜经·护国品》:

尔时,佛告大王:「汝等善听,吾今正说护国土法用,汝当受持般若波罗蜜。当国土欲乱,破坏劫烧,贼来破国时,当请百佛像、百菩萨像、百罗汉像,百比丘众,四大众、七众,共听请百法师讲般若波罗蜜。百师子吼高座前燃百灯,烧百和香,百种色花,以用供养三宝,三衣什物供养法师,小饭中食亦复以时。大王!一日二时讲读此经,汝国土中有百部鬼神,是一一部复有百部,乐闻是经,此诸鬼神护汝国土。

「大王!国土乱时,先鬼神乱,鬼神乱故万民乱,贼来劫国,百姓亡丧。臣君太子王子百官共生是非,天地怪异,二十八宿、星道日月失时失度,多有贼起。

「大王!若火难水难风难一切诸难,亦应讲读此经,法用如上说。

「大王!不但护国,亦有护福,求富贵官位七宝如意行来,求男女,求慧解名闻,求六天果报,人中九品果乐,亦讲此经,法用如上说。

「大王!不但护福,亦护众难,若疾病苦难,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破四重罪,作五逆因,作八难罪,行六道事,一切无量苦难,亦讲此经,法用如上说。

「大王!昔日有王释提桓因,为顶生王来上天欲灭其国。时帝释天王即如七佛法用,敷百高座,请百法师,讲般若波罗蜜。顶生即退,如灭罪经中说。

「大王!昔有天罗国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为外道罗陀师受教,应取千王头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即北行万里,即得一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王言:『愿听一日饭食沙门,顶礼三宝。』其班足王许之一日。时普明王即依过去七佛法,请百法师,敷百高座,一日二时讲般若波罗蜜八千亿偈竟,其第一法师为普明王而说偈言:

「『劫烧终讫,乾坤洞燃。须弥巨海,

都为灰炀,天龙福尽,于中雕丧。

二仪尚殒,国有何常。生老病死,

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

欲深祸重,疮疣无外,三界皆苦,

国有何赖。有本自无,因缘成诸,

盛者必衰,实者必虚。众生蠢蠢,

都如幻居,声响俱空,国土亦如。

识神无形,假乘四驰,无明宝象,

以为乐车。形无常主,神无常家,

形神尚离,岂有国耶!』

「尔时,法师说此偈已,时普明王眷属得法眼空,王自证虚空等定,闻法悟解。还至天罗国班足王所众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时到,人人皆应诵过去七佛《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中偈句。』时班足王问诸王言:『皆诵何法?』时普明王即以上偈答王。王闻是法,得空三昧;九百九十九王亦闻法已,皆证三空门定。时班足王极大欢喜,告诸王言:『我为外道邪师所误,非君等过。汝可还本国,各各请法师讲般若波罗蜜名味句。』时班足王以国付弟,出家为道,证无生法忍,如十王地中说。五千国王常诵是经,现世生报。

「大王!十六大国王修护国之法,法应如是,汝当奉持。天上人中六道众生,皆应受持七佛名味句。未来世中有无量小国王欲护国土,亦复尔者,应请法师说般若波罗蜜。」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般若波罗蜜时,众中五百亿人得入初地,复有六欲诸天子八十万人得性空地,复有十八梵王得无生忍、得无生法乐忍,复有先以学菩萨者证一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复有八部阿须轮王得十三昧门、得三三昧门,得转鬼身,天上正受,在此会者皆得自性信乃至无量空信。吾今略说天等功德不可具尽。

《金光明经·四天王品》:

尔时四王复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经典,于未来世在所流布,若国土城邑郡县村落随所至处,若诸国王以天律治世,复能恭敬至心听受是妙经典,并复尊重供养供给持是经典四部之众,以是因缘,我等时时得闻如是微妙经典,闻已即得增益身力,心进勇锐具诸威德。是故我等及无量鬼神,常当隐形随其妙典所流布处,而作拥护令无留难;亦当护念听是经典诸国王等及其人民,除其患难悉令安隐,他方怨贼亦使退散。若有人王听是经时,邻国怨敌兴如是念:『当具四兵坏彼国土。』世尊!以是经典威神力故,尔时邻敌更有异怨为作留难,于其境界起诸衰恼灾异疫病。尔时怨敌起如是等诸恶事已,备具四兵,发向是国规往讨罚。我等尔时,当与眷属无量无边百千鬼神,隐蔽其形为作护助,令彼怨敌自然退散,起诸怖懅种种留难。彼国兵众尚不能到,况复当能有所破坏?」

尔时佛赞四天王等:「善哉,善哉!汝等四王,乃能拥护我百千亿那由他劫所可修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诸人王受持是经恭敬供养者,为消衰患令其安乐;复能拥护宫殿舍宅城邑村落国土边疆,乃至怨贼悉令退散,灭其衰恼令得安隐,亦令一切阎浮提内所有诸王无诸凶衰鬪讼之事。

「四王当知,此阎浮提八万四千城邑聚落、八万四千诸人王等,各于其国娱乐快乐,各各于国而得自在;于自所有钱财珍宝,各各自足不相侵夺;如其宿世所修集业随业受报,不生恶心贪求他国;各各自生利益之心,生于慈心、安乐之心、不诤讼心、不破坏心、无系缚心、无楚挞心,各于其土自生爱乐,上下和睦犹如水乳,心相爱念增诸善根。以是因缘故,此阎浮提安隐丰乐,人民炽盛大地沃壤,阴阳调和时不越序,日月星宿不失常度,风雨随时无诸灾横,人民丰实自足于财,心无贪吝亦无嫉妬,等行十善,其人寿终多生天上,天宫充满增益天众。

「若未来世有诸人王听是经典,及供养恭敬受持是经四部之众,是王则为安乐利益汝等四王及余眷属无量百千诸鬼神等。何以故?汝等四王,若得时时闻是经典,则为已得正法之水,服甘露味增益身力,心进勇锐具诸威德。是诸人王,若能至心听受是经,则为已能供养于我。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若能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聚。以是因缘,是诸人王应得拥护,及后妃婇女中宫眷属诸王子等亦应得护,衰恼消灭快乐炽盛,宫殿堂宇安隐清净无诸灾变,护宅之神增长威德,亦受无量欢悦快乐。是诸国土所有人民,悉受种种五欲之乐,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未来之世若有人王,欲得护身及后妃婇女诸王子等宫殿屋宅,得第一护身所王领最为殊胜,具不可思议王者功德;欲得摄取无量福聚,国土无有他方怨贼,无诸忧恼及诸苦事。世尊!如是人王,不应放逸散乱其心,应生恭敬谦下之心,应当庄严第一微妙最胜宫宅,种种香汁持用洒地,散种种华,敷大法座师子之座,兼以无量珍琦异物而为校饰,张施种种无数微妙幢幡宝盖;当净洗浴以香涂身,着好净衣缨络自严,坐卑小座不自高大,除去自在离诸放逸,谦下自卑除去骄慢,正念听受如是妙典,于说法者生世尊想;复于宫内后妃王子婇女眷属,生慈哀心和颜与语,劝以种种供养之具供养法师。是王尔时既劝化已,即生无量欢喜快乐,心怀悦豫倍复自励,不生疲倦多作利益,于说法者倍生恭敬。」

尔时佛告四天大王:「尔时人王,应着白净鲜洁之衣,种种缨络齐整庄严,执持素白微妙上盖,服饰容仪不失常则,躬出奉迎说法之人。何以故?是王如是随其举足步步之中,即是供养值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世尊;复得超越如是等劫生死之难;复于来世尔所劫中,常得封受转轮王位;随其步步亦得如是现世功德不可思议自在之力;常得最胜极妙七宝人天宫殿;在在生处增益寿命;言语辩了人所信用;无所畏忌有大名称;常为人天之所恭敬,天上人中受上妙乐;得大势力具足威德;身色微妙端严第一;常值诸佛遇善知识;成就具足无量福聚。

「汝等四天王!如是人王,见如是等种种无量功德利益,是故此王应当躬出奉迎法师;若一由旬至百千由旬,于说法师应生佛想,应作是念:『今日释迦如来正智,入于我宫受我供养,为我说法,我闻是法,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为得值百千万亿那由他佛,已为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得毕竟三恶道苦。我今已种百千无量转轮圣王释梵之因,已种无边善根种子,已令无量百千万亿诸众生等度于生死,已集无量无边福聚,后宫眷属已得拥护,宫宅诸衰悉已消灭,国土无有怨贼棘刺,他方怨敌不能侵陵。』

「汝等四王!如是人王,应作如是供养正法,清净听受是妙经典,及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持是经典四部之众;亦当回此所得最胜功德之分,施与汝等及余眷属诸天鬼神。聚集如是诸善功德,现世常得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自在之利,威德势力成就具足,能以正法摧伏诸恶。」

尔时四王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世有诸人王,作如是等恭敬正法,至心听受是妙经典,及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持是经典四部之众,严治舍宅香汁洒地,专心正念听说法时,我等四王亦当在中共听此法,愿诸人王为自利故,以己所得功德少分施与我等。

「世尊!是诸人王于说法者所坐之处,为我等故烧种种香供养是经,是妙香气,于一念顷即至我等诸天宫殿,其香实时变成香盖,其香微妙金色晃耀照我等宫释宫梵宫。大辩天神、功德天神、坚牢地神、散脂鬼神、最大将军、二十八部鬼神大将、摩酰首罗、金刚密迹、摩尼跋陀鬼神大将、鬼子母,与五百儿子周匝围绕,阿耨达龙王、娑竭罗龙王,如是等众,自于宫殿各各得闻是妙香气,及见香盖光明普照,是香盖光明亦照一切诸天宫殿。」

佛告四王:「是香盖光明非但至汝四王宫殿。何以故?是诸人王手擎香炉,供养经时,其香遍布,于一念顷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大海、百亿须弥山、百亿大铁围山小铁围山及诸山王;百亿四天下、百亿四天王、百亿三十三天,乃至百亿非想非非想天。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三十三天,一切龙、鬼、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宫殿虚空悉满种种香烟云盖,其盖金光亦照宫殿。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种种香烟云盖,皆是此经威神力故。

「是诸人王手擎香炉供养经时、种种香气,不但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于一念顷亦遍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等百千万亿诸佛世界,于诸佛上虚空之中,亦成香盖,金光普照,亦复如是。诸佛世尊闻是妙香,见是香盖及金色光,于十方界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作如是等神力变化已,异口同音于说法者称赞:『善哉,善哉!大士!汝能广宣流布如是甚深微妙经典,则为成就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之聚,若有闻是甚深经典,所得功德则为不少,况持读诵为他众生开示分别演说其义。何以故?善男子!此金光明微妙经典,无量无边亿那由他诸菩萨等,若得闻者,即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行脚圆满,今以《佛说护国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祈愿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四众精进、菩提早证!

《佛说护国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俱卢城,出游化利渐渐至于覩罗聚落,与大苾刍众安止其中。时,彼聚落有婆罗门大长者等,互相议曰:「此大沙门瞿昙!弃舍王位出家为道,果满圆明名称普闻,即是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人及非人等界,以自行愿成等正觉,流大悲心宣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文义深远纯一无杂,具足圆满梵行之相。如是具足最尊最上,我等若见共获善利,是故我等,当诣佛所瞻礼称赞。」众共议已同往佛会。到佛所已,有礼佛者,有但合掌者,有种种称赞者,如是之众礼赞既已,各坐一面。尔时,世尊为众说法,令众心悦发大道意。时彼婆罗门大长者等,听受法已,咸皆忻悦发大道心,即从座起合掌向佛,种种称赞礼佛而退。

尔时,会中有大长者名曰护国,恋慕佛故不离法会,作如是念:「我所闻法,堪可依凭,必成正觉。我若在家,永处轮回。佛难值遇,以信出家为求出离,是故我今离诸放逸发大精进,依佛出家净修梵行,我当志愿剃除须发而被法服。」是时,护国长者作是念已,即从座起前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向佛,而白佛言:「我从世尊获闻正法,厌轮回苦,起信乐心,是故我今求佛出家。唯愿世尊,摄受于我。」

佛言护国:「汝信出家,父母听不?」

护国答言:「不也。世尊!父母不听。」

佛言护国:「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护国复白佛言:「世尊!虽父母未听,我当求请,坚令听许。」

佛告护国:「如汝所愿,今正是时。」

尔时,护国长者禀承佛旨礼佛而退,还归其舍白父母言:「父母慈念,愿听我言。我于佛会闻佛说法,其所闻法我悉了知,即起正信乐欲出家。唯愿父母当听许我。」

是时父母告护国言:「汝乐出家当求何利?复有何得而求出家?汝若出家,勿为求匃而活命耶?汝应当知,我今财贿珍宝无量,汝但在家舍财作福,当受富乐,何须出家?」如是父母善言诱劝。是时护国又复白言:「父母当念,我厌轮回,弃舍世荣,志求出家,唯愿听许。」如是护国再三求请。是时父母又复告言:「汝所坚念志求出家,勿为求匃而活命耶?我家库藏金银珍宝众多无量,汝但在家舍财作福,当受富乐,何须出家?」如是父母二三诱劝。是时护国又复告言:「父母若不听,我从今已往,誓不饮食,乃至命终。」发誓愿已即绝饮食。

是时护国众多知识,闻是事已,实时共诣护国长者父母之所,咸共白言:「长者主!我等皆闻,汝子护国爱乐出家,彼虽志求汝不听许。我知汝子,然受富乐求道心坚;今不听许,返受忧苦将趣命终,当令汝起爱别离苦。是故汝等,宜应听许随彼出家。」时长者主,见子知识志意求请,即听出家。是时护国众多知识,受其父旨,即诣护国而共告曰:「护国当知,今汝父母已听出家。」是时护国受父母旨,欢喜踊跃,即诣父母拜辞而出,还至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今我父母已听出家。愿佛慈悲,垂哀摄受而为苾刍。」

尔时,世尊告护国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时,为汝摄受。」是时护国须发自落被袈裟衣,成苾刍相,修持梵行,除彼放逸离诸忧恼,心自调柔证法清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是时尊者护国得漏尽已,于十夏中依止于佛。满十夏已,着衣持钵前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本生居覩罗聚落,弃舍诸亲以信出家。我今思念,欲还本处亲近眷属,颙俟佛旨。」

尔时,世尊知尊者护国心意所欲,又观护国其心志固欲广利益,况昔在家常离诸欲,如是观已即告之曰:「尊者护国!今正是时,可从汝意。」

尔时,尊者护国受佛旨已,欢喜踊跃,绕佛三匝,头面礼足辞佛而退,还本生处经游次第到本聚落。时经宿已,于其辰时着衣持钵,次第乞食至于本舍。见一女人在舍门外,持满器食而欲弃掷,尊者见之告彼女人曰:「汝无惭愧,勿弃于食。岂如施我置于钵中,当获利益。」是时女人闻尊者语,心生郑重,即施其食置于钵中。尊者受已,诣大树下敷座欲食。时前女人作如是念:「是我主子尊者护国。」是时女人作此念已,即诣长者主所白长者曰:「适在门外见长者子持钵乞食,诣大树下敷座欲食。」时长者主闻是事已,心大欢喜,即问女人言:「如汝所说,是事实不?」女人答言:「是事实尔。」

是时长者速出本舍往大树下,既到彼已,实见护国在彼欲食,即告之曰:「我子护国!舍离本家客游于外,如是经历,复至聚落不入本舍,是义云何?」时彼护国即答父言:「我沙门法,仪式如是,入于他舍非我所宜。」时长者主,扶持护国还于本舍,既到家已敷座令坐。时护国母前诣子所,爱念心切再三慰问,告护国言:「我子云何坚意出家?汝所出家今有何利?复有何得?正为求匃而活其命,是故汝今不复离家,舍财作福富受富乐。」

是时慈母设诸方便,留恋于子不能别离,复以金银种种珍宝积尊者前,告于子言:「我子当知,如是我有广多财宝,今我与汝,何况父财而复无量,以是义故何得出家?汝今在家,舍财作福受诸富乐。」是时尊者白于母言:「慈母当念,是多金银种种财宝诸过之本。」作此言已,车载担负弃于河内,复白母言:「慈母当念,如是财宝由贪恋故,从此为因生诸过失而致患难,谓水火王贼恶

子等难,生如是等种种坏苦,了此苦因不从其母。」

时护国母恋子不舍,复设方便作如是念:「子在家时所有妻室,当令庄严珠宝饰身,来护国所悦可子心。」作是念已,诣其妻所而告之言:「汝夫护国昔在家时,所有爱乐珍宝璎珞庄严之具,汝今庄严往护国所悦可其意。」时护国妻受其命已,以众宝具实时庄严,诣护国所,到彼白言:「长者子!汝意云何?所持梵行,莫为求天女不?」护国告言:「不也。大姊!我持梵行为求道果;如汝所说,是义不然。」时,护国妻闻呼姊声,即变容色负惭而退。

尔时,护国尊者作如是念:「食时欲至。」即白父言:「长者!有何饮膳施于我食?」是时,父母亲持上味种种饮食供施尊者。是时尊者饭食已讫,洗钵收衣敷座而坐,乃为父母宣说正法,令起悦心而生道意,复以神通住虚空中,说伽陀曰:

「观此画色像,以众宝庄严,

 愚迷所执着,智者常远离。

 贪欲如绳索,能缚于世间,

 愚者所迷惑,智者常远离。」

是时,尊者说伽陀已,从空而降,还大树下安止而住。

尔时,有王名曰俱卢,驾幸游外将近覩罗聚落之侧,侍臣奏曰:「大王!当知,此聚落中有长者子名曰护国,眷属广多财宝无量,弃舍出家。」王闻是事,即问聚落人曰:「卿等此处有长者子名曰护国,弃舍亲属而为出家,是事实不?」时聚落人即奏王曰:「大王!当知,是事实尔。护国尊者在臣聚落一大树下常持梵行,我等人民亲近供养。」王闻奏已,即往彼处聚落之中,诣大树下尊者所止。是时尊者遥观来命,见俱卢王奔诣我所,即从座起进步王前,白如是言:「大王!善来!此之境界王所统领,今请大王,往彼树下就于我座。」时王答言:「护国!我意如然,欲往汝所就于汝座。」护国复言:「王意如是,故我请王。」是时彼王同与尊者,至大树下就座而坐。

尔时,大王告护国言:「有四种法,由是四法而求出家。其四法者:一知亲属,二知富贵,三知病,四知老,是为四法。

「云何知亲属?谓若有人,眷属广大而忽散灭,此人作念:『我之眷属朋友知识皆已散灭,唯己孤然,我当出家。』此人了知无亲属故而求出家。今汝护国!眷属广大亦非孤独,不能了知何为出家?

又复云何名知富贵?谓若有人,先有财宝是大富者,而后竭尽贫苦随生,以贫穷故而作此念。今贫穷故而作此念:『今贫穷苦,我当出家。』此人了知以贫穷故而求出家。

今汝护国!财富无量亦非贫穷,不能了知何为出家?

又复云何名知病苦?谓若有人,久寝于疾无能救疗,作如是念:『我此疾病深可痛苦,是故我今当求出家。』此人了知以病苦故而求出家。

今汝护国!少病少恼亦无忧苦,不能了知何为出家?

又复云何名知老朽?谓若有人耆年衰迈,作如是念:『我今老朽,于诸富乐不能复利,是故我今当求出家。』此人了知老朽不任而求出家。

今汝护国!盛年少壮未受诸乐,不能了知何为出家?护国当了,如是四法乃可出家。我今复问护国,汝何见闻而为出家?」

尔时,尊者答彼王言:「大王!当知,有四种法而求出家。何等为四?谓老病爱死。变坏非久名老,疾苦无疗名病,无所厌足名爱,舍尽诸境名死。如是四法,我佛世尊善了善见,我亦从佛亲见亲闻,我因此故,发大信心而乃出家。」

王言:「尊者!如前略说,我未能了,唯愿尊者,为我广说令我开解。」

是时尊者闻王言已,告彼王曰:「大王!甚善!如汝意愿,我当为说。」

王言:「尊者!变坏非久为老,是义云何?」

尊者答言:「大王!于意云何?若人从年二十三十满四十时,所有色相身力举动进止,是人云何?」

王言:「尊者!人从二十满四十时,具大色相,身力壮盛进止勇健,诸所施为自谓无等;若至耆年,朽迈无堪色相变易,身力劣弱进止衰败。」

尊者告言:「如王所说,是为老相变坏于世。大王!当知,此即我佛说第一法。又佛世尊,善了善知善说此法,我亦见闻,于此正法爱乐志求,信心出家。」

时彼王言:「护国尊者!我亦于此庆遇正法,爱乐志求。」

又复,王言:「护国尊者!云何疾苦无疗名为病相?」

尊者答言:「如人有大财宝及诸亲眷,其数无量。于意云何?是人寝病受诸苦恼,彼之亲属及诸侍从,还有代其受苦恼不?」

王言:「不也。护国!人若寝疾,独受诸苦,无有代者亦无救疗。」

尊者告言:「如王所说,无代无救是为病相,此即我佛说第二法。又佛世尊,善了善知善说此法,我亦见闻,于此正法爱乐志求,信心出家。」

时彼王言:「护国尊者!我亦于此庆遇正法,爱乐志求。」

王复问言:「尊者!云何无所厌足而名为爱?」

尊者答言:「大王!于意云何?王是富者,国土城邑乃至东南西北,所有人民居王所统,皆是大富。」王言尊者:「如是如是!」

尊者复言:「大王所统国城聚落如是大富,设或有人泛海而来,白大王言:『我见某国,城邑广大人民炽盛,金银珍宝奇异诸物,象马兵从,其数无量。』大王!闻此,于意云何?」

王言:「尊者!我闻是事,若不自往,即遣使讨彼,载以珍宝诸物,益我库藏。」

时尊者言:「大王!此无厌足是名为爱,此即是佛说第三法。又佛世尊,善了善知善说此法,我亦见闻,于此正法爱乐志求,信心出家。」

时彼王言:「护国尊者!我亦于此庆遇正法爱,乐志求。」

王复问言:「尊者!云何无所厌足而名为爱?」

尊者答言:「大王!于意云何?王是富者,国土城邑乃至东南西北,所有人民居王所统,皆是大富。」王言尊者:「如是如是!」

尊者复言:「大王所统国城聚落如是大富,设或有人泛海而来,白大王言:『我见某国,城邑广大人民炽盛,金银珍宝奇异诸物,象马兵从,其数无量。』大王!闻此,于意云何?」

王言:「尊者!我闻是事,若不自往,即遣使讨彼,载以珍宝诸物,益我库藏。」

时尊者言:「大王!此无厌足是名为爱,此即是佛说第三法。又佛世尊,善了善知善说此法,我亦见闻,于此正法爱乐志求,信心出家。」

时彼王言:「护国尊者!我亦于此庆遇正法爱,乐志求。」

王复问言:「尊者!云何舍离诸境而名为死?」

尊者答言:「大王!于意云何?我见有大珍宝是大富者,彼人舍于此界而生他界,所有珍宝能持往不?」王言:「不也。」

尊者复言:「大王!于此世中舍诸爱境生于他世,是名为死,此即是佛说第四法。佛善了知善说此法,我亦见闻,于此正法爱乐志求,信心出家。」

王言:「尊者!我亦于此庆遇正法,爱乐志求。」

尔时,尊者复告王言:「我于是义欲重宣说,汝应善听。」王言:「甚善愿乐欲闻。」

是时,尊者说伽陀曰:

「我见世间人,贪爱而积聚,

 因财故得难,转增于诸欲。

 王主领国邑,广阔极海边,

 如是尚无厌,而复伐他国。

 世间诸众生,由贪爱故灭,

 忧恼生悲泣,呜呼何速灭。

 如人聚财宝,返为火所烧,

 众生亦随业,所作而受报。

 财富不延命,亦复不免老,

 贫富者皆灭,尊幼悉无常。

 病不择勇健,亦不择尊幼,

 皆由贪爱故,是不免无常。

 譬如人窃盗,返为自损伤,

 如是见世间,自造诸恶因。

 如菓熟自落,老少坏亦然,

 欢悦意作业,苦恼而受报。

 时世愚痴人,作业不自觉,

 或生于他世,因憎爱得苦。

 胎中若命尽,何人能救护,

 设复亲知友,命尽何能救?

 欲能坏能缚,生苦增诸怖,

 见世间幻法,是故我出家。」

尔时,俱卢大王闻尊者说伽陀已,欢喜信受而复白言:「护国尊者能善出离,是故,我今归依尊者。」

护国告言:「大王!勿归依于我,我所归依是佛世尊及法、僧众,王当归依。」

王言:「如是如是!我今归依佛、法、僧众,尽形受持优婆塞戒。」

是时,大王作誓愿已,礼奉尊者,还复王宫。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

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殖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呪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嫚,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苞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稸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崖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跳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其心。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取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惊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能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憙见。当知瞋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瞋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着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当疾灭之。谓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心而行乞耶?

「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应端心以质直为本。

「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应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善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若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着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而不忘念,若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集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乱,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着,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闇大明灯也,一切病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无天眼而是明见人也。是为智慧。

「汝等比丘,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当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

「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以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若在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闲处静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忧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无得怀疑不求决也。」

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

尔时阿?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真实是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阿?楼驮虽说是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

「汝等比丘,勿怀忧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已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也。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闇。世实危脆无牢强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生老病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朝山行脚·峨嵋——题行脚第一百日》偈云:

百日行脚一念除 一旦回家百思绪

生生世世幻有相 在在处处示无住

想阅读更多文章

请长按以下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taizx.com/wtxms/59.html